1/13甜甜的泥土教案范例通用4篇甜甜的泥土教案1一、提出问题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理解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结构特色和妙用对比的写作手法3、细细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4、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情,能正确认识母爱、理解母爱,从而报答母爱二、学习过程1、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1)掌握加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黯淡晕眩愠色呆滞愣怔渗入涮净鼓囊囊嘀咕蹭瞅抠踉跄吮蓦地(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2、小组合作,基本解决问题(1)文中“她”到底是谁?通过哪些语句可判断出来?我们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2)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他知道这包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王小亮特别珍惜这包糖,2/13却不留着自己慢慢吃,还分给同学和老师,为什么?(3)本文描述的是一个苦涩的故事,却用“甜甜的泥土”为题,你如何理解?(3)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例如学校传达室老头对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体现了他的通情达理,对王小亮的怜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再找出几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的作用。3、全班探究,全面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悲剧,但作者却别出心裁,在结尾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结局,你认为这样合理吗?为什么?4、提出新问题甜甜的泥土教案2教学目的:1、体会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2、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教学重点及难点: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教学设想:1、本文是1篇小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情节中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2、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3/13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4、教时: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体会“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含义,导入新课……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准下列词语黯(àn)淡呆滞(zhì)蹭(cèng)蓦地(mdì)愣怔(lèngzheng)吮(shǔn)涮(shuàn)净晕眩(yūnxuàn)(二)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试着概述。过去的妈妈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奶糖融化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1、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2、我们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3、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他知道这包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4、如果文中的王小亮就是你,那么你拿到母亲送来的奶糖会怎么办?课文中王小亮又是如何处置奶糖的?他为什么这样做?5、当王小亮发现奶糖融化后,“呆呆地凝视着”,此时4/13此刻他想到了什么?明确:1、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她到学校来是给心爱的儿子送最爱吃的奶糖。2、专心致志地等候放学后的儿子、见不到儿子后内心的悲痛;3、知道。①因为这包糖是他“最喜欢吃的奶糖”,也只有王小亮“过去的妈妈”才知道儿子最喜欢吃奶糖。②吃了奶糖后,当晚就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4、先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过去的妈妈”送来的奶糖,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埋藏好奶糖。因为他想到了“现在妈妈”的冷酷。5、想到了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想到了“过去的妈妈”对自己的疼爱;想到了社会上好心人对自己的帮助。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讨论:小说前面写,王小亮的亲妈妈把糖放在“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难道能超过体温吗?你是如何理解小说的这一艺术构思的呢?(注意:人的体温是37℃)五、布置作业,训练写作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5/13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六、歌曲回味,重温母爱导入语:我们刚才欣赏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歌中的那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个草”,可能引起许多同学思想上的共鸣,那就是“母爱”。母爱,对有的人来说是那么的垂手而得,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而无望。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到底表现了怎样的母爱呢?结束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小说描写了王小亮过去的妈妈送来了他最爱吃的奶糖,以及王小亮把糖分给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但是由于害怕现在妈妈不得不将糖埋藏在回家的路上,以至融化到泥土中。正当他为糖化感到伤心时,他想到了母亲、老师、同学以及好心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甜到了心里。甜甜的泥土教案3一、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2、了解小小说特点,理解小小说惊奇结尾的意义;6/133、适时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倡导批判性学习。二、教学重点1、重点:感受母爱亲情。2、难点:发散性思维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训练。三、教学设想1、本文是1篇小小说,故事情节较简单,但立意深远,所以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情节中体会缺位母爱的无所不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2、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采用讨论,分组交流和谈话的方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打开,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意见。3、教时:1课时四、教学进程1、情境导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1篇散文《背影》,文中谈到了父子间相互眷念的深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1篇文章——《甜甜的泥土》,在这1篇文章中我们又会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们先不谈,请大家看一副图片(展示图片),看了这副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2、引出文章体裁(小小说):老师展示这副图画的用意何在?和文章主题有关,母爱和泥土有什么关系?文章哪些地方写到了甜甜的泥土?文章结尾,讲的'是埋在土里的奶糖化掉了,不是大家想的埋起来,还做好标志,下次挖起来再吃,结7/13尾显得有点突然。美国作家欧亨利讲过有一种文章体裁结尾很具有惊奇性,大家可能依据自己的文学知识积累来猜猜这是什么文体?小小说。小小说:人物、环境、情节,“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3、小说的人物、环境是围绕情节来设置的,这篇小说是围绕什么样的情节写的呢?请同学读文章(设置小组交流活动),归纳总结文章情节。4、请一位同学用自己语言简单复述文章内容:一位离异母亲给在新家庭中受虐的孩子送奶糖吃的故事。离异母亲是“她”,受虐孩子是“王小亮”,这是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呢?(板书)送奶糖吃奶糖缺位母爱埋奶糖无所不在融奶糖融于社会5、师生交流:读文章时感觉文中哪些语句对你触动比较大,怎么样体现出母爱的无私、伟大,缺少母爱的艰辛、悲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点拨。6、写法透视,延伸主题:母爱在两个主要人物之间展开,但是文中也写到了只有在梦中“过去的妈妈”才能再回到小亮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他无私的母爱,但毕竟是不现实的,那怎么能说是“无所不在”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文中除了8/13这两个主要人物,还有没有其他人物(怎么刻画的)?这些人物的存在有没有必要,起到了什么作用?传达室老头:“面带愠色”、“不耐烦”,“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对缺位母爱的理解支持同学们:“嘻嘻哈哈”——快乐被分享才是快乐;老师:“背过了身”——老师是成人,对小亮的处境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那么这些小亮身边的人把母爱化做自己的理解,融于生活的一丝一缕当中,给予小亮以帮助和支持,相信小亮必将在这种总汇“母爱”的关爱之下,茁壮成长,因为他把这种爱融入了他的心田,才有了“甜甜的泥土”!7、发散思维:你认同文章的立意吗?它的所述符合你所见所闻吗?你是怎么想和做的?甜甜的泥土教案4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情节。2.感受人物形象。3.探究作品主题与表现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无私、宽厚的母爱,理解人间的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主题。2.进一步探究作品的主题。9/132.新奇的立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四幅图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乏爱,而是缺乏感受爱的心灵。)二、预习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2.划出重点生字词。3.分别以“王小亮”和“奶糖”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复述课文讲述的故事。4.理清课文思路。(故事的情节都与“奶糖”有关,概括一下本文写了和糖有关的几个故事片断。)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三、探究研讨1.课文写的小亮“过去的妈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一位离异后,很久没有见到自己儿子的母亲。她非常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一位具有无私、宽厚而博大母爱的母亲。神态描写10/13行动描写2.熟悉王小亮。(设置情境)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个采访节目角色分配:小组长模拟节目主持人提问,小组组员模拟王小亮回答。提问储备a.今年生日你收到了特殊的生日礼物,你怎么知道是妈妈送的?b..你特别珍惜这包糖,为什么不留着自己慢慢吃,还要分给同学和老师?c.你平时生活得怎样,你的爸爸和现在的妈妈对你好吗?d.如果能满足你一个愿望的话,你此时最强烈的愿望是什么?①这包糖是王小亮“最喜欢吃的糖”,也只有王小亮“过去的妈妈”才知道儿子最喜欢吃奶糖。②当王小亮吃了糖后,当晚就梦见了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小亮是一位懂事、坚强、机智、可爱的小朋友3.“……那泥土,甜丝丝的”,这甜丝丝的泥土里蕴含、寄托着什么?妈妈对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甜丝丝的泥土里蕴含着温暖、无私、宽厚、博大的母爱。4.小亮享受到的只有他“过去的妈妈”给他的爱吗?11/13还有学校的老师、传达室的老头……对小亮的关爱。“坤为地,为母”,大地是母亲,母亲的胸怀、母亲的爱像大地那样宽广,我们身边的至情至爱也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在。5.我们来谈谈我们自己身边的爱。先说一个简短的事例,注意表达出一个感人的情境,然后再用富有哲理的、诗意的语句表达。如: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我只有在周末才与他们接通电话,每一次听到他们的声音我都会感到很幸福,我觉得家就是一段长长的电话线,这头是我,那头是爸爸、妈妈。那电话里分明有一种甜美的味道。6.大胆质疑。(充分展开,自由发表见解)(以此展开主题探究)小说前面写到:王小亮的亲妈妈把糖放在“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未能融化,现在埋藏在地里却融化了。难道地温回升能超过体温吗?(希望能够引导人们关注一类家庭、关注一个群体,给他们获得生活的勇气与动力;只要自己的心中有爱,你就能够发现爱,享受到爱……)7.本文短小精悍,全篇没有一句废话,似乎每一句话都是作者精心布局的结果,请讨论一下:为了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主题,作者有哪些精心的安排?12/13①运用伏笔:“残雪”;“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不知道孩子是几年级几班;孩子“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等。②对比手法:小亮“过去的妈妈”在学校放学前后的对比;前后两个妈妈的对比;妈妈与爸爸的对比;小亮埋糖、挖糖前后的对比;传达室老头对小亮妈妈前后态度的对比。③环境描写:冷——已经立春④诗化的结尾:意蕴丰富,给人无穷的联想,寄托着美好的.的感情和愿望。⑤神态、行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四、放飞想像1.王小亮分奶糖给老师和同学们吃的时候,同学们都很高兴,“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请你发挥想像,揣摩一下老师当时的心理。五、盘点收获1.表现手法的运用。2.感受了伟大的母爱与人间的至情至爱。板书设计:甜甜的泥土黄飞一包奶糖↓甜甜的泥土↓13/13宽广博大的母爱↓人间的至情至爱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