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5篇】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一篇】自今年5月份我院与县人民医院结成医共体以来,在县卫计局的领导下,县人民医院的帮扶下,我院与县人民医院成了真正的“一家人”。大家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县人民医院专家定期到我院坐诊和指导,帮助我院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因为只有提高了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在辖区就近就医,进而大幅度减轻县级医院的工作压力,降低医共体的整体医疗成本,增加医共体的经济收益。由于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有明显提高,也能极大的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难。1、落实双下沉,推动两提升①现在每周三、周五,我们都有县人民医院派驻的心内科、神经内科专家、业务骨干来我院坐诊和业务指导,至今已派驻60余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我院的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②医共体建设启动后,很多以前只能在县级医院开的药品也沉下来了,卫生院的药品种类多了,很多药品还降价了,老百姓配药比以前更方便、更实惠了。③不光是专家和药品下沉,通过区域“临床检验、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病人在卫生院采血、拍片后,由县级专家诊2/14断。由于医共体远程会诊平台的上线,当卫生院遇见疑难杂症需要会诊时,可及时申请与县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让管理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上级医院的服务。自医共体建设以来,2018年门诊人次达到59412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住院人次341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18年业务收入10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2、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上下联动自和人民医院形成医共体以来,通过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群众来我院就诊,可以预约县人民医院CT磁共振检查,预约县人民医院住院床位,并享受优先安排上转服务,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检查和治疗。而在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辖区病人,在病情稳定进入康复疗养期,或手术后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病人,或诊断明确,不需要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也能及时行下转至我院,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18年以来,患者从县人民医院转入我院人次达到55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2%。总之,在医共体内,我们将更好的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促进有序就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节约医疗资源,并促进各级医院的发展。最后,我们也对医共体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一点建议和设想。一是专家下沉,希望能针对我院的特点,组成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比如慢病管理团队,帮助管理区居民更好的控制血压和血糖。二是对需要下转的病人,由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开具相3/14应的治疗方案,与我院的医生进行交接,确保患者治疗或康复的延续性和安全性。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二篇】今年以来,防城港市港口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培训,推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医共体建设让辖区居民有更多获得感。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港口区医疗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港口区进一步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港口区医共体建设规划(试行)》,建立以城区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级医疗共同体,制定了相关制度,实现了医共体建设全覆盖。积极会同财政、编委、人社、医保等部门,合理核定医共体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补偿机制等,确保医共体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实效。2.健全工作机制。医共体成员单位建立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工作纪律、奖惩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在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方便群众就医。建立转诊、会诊的“绿色通道”,城区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纵向流动。3.注重财政支持。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的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由原来的港口区人民医院75%、公车卫生院70%、4/14企沙中心卫生院50%、光坡镇中心卫生院50%、渔洲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统一提高至75%,并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原“五险二金”经费按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的75%,由城区财政承担。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额部分(原来由医疗机构负担部分)由城区财政承担。每年给予每个县域医共体专项补助经费10万元,用于实施县域医共体的城乡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更新等。4.改善就医体验。城区公立医院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为医共体下级医院添置医疗设备,安装信息化网络设备,硬化、绿化院内环境等,先后建成特色中医馆6个,对医联体下级医院科室设置、诊疗流程进一步进行规范,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改善群众就医体验。5.促进服务下沉。对成员单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择优选拔聘任,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年轻干部出任院长。选派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中层医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医护人员20多名,定期下乡对各分院进行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使分院业务工作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明显提高。6.强化信息建设。港口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加入防城港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医疗、远程会议等。港口区医共体总院改造自身信息系统并向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开放,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系统中录入诊者检验结果、查询就诊者检验信息、打印检验报告。影像云系统正在建设,港口区医5/14共体各成员单位将实现影像系统数据联通,远程阅片、会诊功能,为就诊者提供手机APP查询影像检验信息的功能。7.实施资源共享。今年医共体医学影像中心接待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上送CT检查330人次、彩色多普勒检查12人次、医学检验137人次、消毒供应中心共接受医共体各分院器械消毒964件。医共体内共享PCR核酸检测实验室,目前累计开展核酸检测11745人次,医共体各分院实现医疗收入业务增长约万元,医共体各分院病人到总院3各个医学资源共享中心做检查(影像、B超、检验)时,经济负担减少%,让利群众2万余元。8.强化人员培训。积极选派医务人员到区级医院进修学习,重点培养临床医师、中医医师、护士、影像技师等,累计组织开展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基本操作技能、教学查房、院感处置等20余次,新冠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方案》1-8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1-6版传递到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中,共培训1000余人次,科学指导医共体成员单位快速启动预检分诊体温监测,以及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三篇】今年以来,**市港口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培训,推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医共体建设让辖区居民有更多获6/14得感。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港口区医疗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港口区进一步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港口区医共体建设规划(试行)》,建立以城区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级医疗共同体,制定了相关制度,实现了医共体建设全覆盖。积极会同财政、编委、人社、医保等部门,合理核定医共体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补偿机制等,确保医共体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实效。2.健全工作机制。医共体成员单位建立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工作纪律、奖惩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在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方便群众就医。建立转诊、会诊的“绿色通道”,城区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纵向流动。3.注重财政支持。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的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由原来的港口区人民医院75%、公车卫生院70%、企沙中心卫生院50%、光坡镇中心卫生院50%、渔洲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统一提高至75%,并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原“五险二金”经费按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的75%,由城区财政承担。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额部分(原来由医疗机构负担部分)由城区财政承担。每年给予每个县域医共体专项补助经费10万元,用于实施县域医共体的城乡7/14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更新等。4.改善就医体验。城区公立医院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为医共体下级医院添置医疗设备,安装信息化网络设备,硬化、绿化院内环境等,先后建成特色中医馆6个,对医联体下级医院科室设置、诊疗流程进一步进行规范,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改善群众就医体验。5.促进服务下沉。对成员单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择优选拔聘任,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年轻干部出任院长。选派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中层医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医护人员20多名,定期下乡对各分院进行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使分院业务工作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明显提高。6.强化信息建设。港口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加入防城港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医疗、远程会议等。港口区医共体总院改造自身信息系统并向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开放,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系统中录入诊者检验结果、查询就诊者检验信息、打印检验报告。影像云系统正在建设,港口区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将实现影像系统数据联通,远程阅片、会诊功能,为就诊者提供手机APP查询影像检验信息的功能。7.实施资源共享。今年医共体医学影像中心接待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上送CT检查330人次、彩色多普勒检查12人次、医学检验137人次、消毒供应中心共接受医共体各分院器械消毒964件。医共体内共享PCR核酸检测实验室,目前累计开展核8/14酸检测11745人次,医共体各分院实现医疗收入业务增长约万元,医共体各分院病人到总院3各个医学资源共享中心做检查(影像、B超、检验)时,经济负担减少%,让利群众2万余元。8.强化人员培训。积极选派医务人员到区级医院进修学习,重点培养临床医师、中医医师、护士、影像技师等,累计组织开展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基本操作技能、教学查房、院感处置等20余次,新冠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方案》1-8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1-6版传递到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中,共培训1000余人次,科学指导医共体成员单位快速启动预检分诊体温监测,以及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四篇】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医疗改革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夹江县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围绕两项改革后半部分工作要求,继续推进医疗社区建设,2021年医疗社区工作报告如下:一、推进医共体工作及成效:(1)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以医疗社区领导医院、卫生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为枢纽,以三级医疗社区运行体系建设为基础,制定夹江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计划、医疗社区强基础服务实施计划等工作计划,积极与财政、、医疗保险9/14等部门合理核实医疗社区人员、资金保障、补偿机制等,确保医疗社区工作深入有效。(2)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以两次改革为契机,完成镇医疗机构布局调整,根据人口分布、交通便利、医疗流动等因素,吴镇中央卫生中心、木镇中央卫生中心规划为县医疗卫生中心,按照县医疗卫生中心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规划,纳入十四五卫生发展规划建设,成为县医疗中心、急救中心、技术指导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公共卫生中心,分担医疗社区领导医院的压力。(3)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体验。医疗社区领导医院为其成员单位增加了医疗设备(DR、彩色多普勒超声等。),积极建设互联平台等,已建成8个特色中医药博物馆。注重基层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医疗社区成员单位科室设置、诊疗流程、医疗质量控制,改善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改善群众医疗体验。(4)促进服务的下沉。医疗社区领导医院建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团队,安排临床部门帮助卫生院,选择部门医疗护理骨干下沉医院查房、教学、咨询、指导考核,作为上级指导医生参与家庭医生合同服务,随时指导患者,大大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为医疗群众建立方便、高质量平台。(五)开展业务培训及全科医生轮岗。中医医院开展了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