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优质教案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2小学五年级数学优质教案3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经验,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例,掌握基本算法。理解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2.提高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运算及推理能力3.感受小数乘整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教学难点:小数乘小数计算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一、复习导入,新知铺垫1.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整数的计算方法,老师这里有一道题,“×8”你们能算出来吗?快拿起课堂练习本算一算。2.师:你们是怎样计算的?预设:把扩大10倍得46,积也就扩大了10倍。46×8=368,积368缩小10倍变回原来的积368÷10=。3.师:我们通过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成功解决了小数×整2/12数的问题。那小数×小数呢?你们会计算吗?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小数×小数的问题,二、自主探究,深入新知1.师:接下来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列出三道算式,等会我们挑选一组同学的算式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在列算式时要注意小数不宜过长,不然不方便计算。预设:×(一位×一位)、×(两位×一位)、×(两个小数都不大于1)2.师:这三道题你们会计算吗?拿起练习本,尝试独立计算。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3.学生独立活动,指名扮演3.师:这三个不同的算式都是怎样计算的?预设: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先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因数扩大,积也就扩大了相应倍数。要求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出来的积缩小相应倍数。4.师:那看来小数×小数的计算难不倒同学们。先按照积的变化规律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再将得到的积缩小相应倍数得到原来的积。5.师: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再与同桌交流交流。预设: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小数×小数;不同点在于第一道算式是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是两位小数×一位小数。3/126.师:仔细观察因数和积的小数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第一个竖式中,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是2位小数;后面2个竖式中,两个因数中一共都有3位小数,而它们的积都是3位小数。我发现在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总和。10.师: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将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算出积,然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三、聚焦问题,突破难点1.探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点小数点。(1)出示例4:×师:这道题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3)师: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预设:是两位小数,也是两位小数,那积应该是四位小数,可是现在乘得的积224是一个三位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点小数点。(4)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可以借助之前学过的知识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预设:利用之前学过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用0来补足小数位数,再点上小数点。4/122.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1)出示:“做一做”第2题完成版本师:看来同学们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都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将每组题的计算结果和第一个因数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发现。(2)全班交流、总结规律预设:通过观察,第一组乘法算式中,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都>1,乘得的积都>;第二组乘法算式中,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都<1,乘得的积都<。我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这个数不能是0。四、梳理反思,内化提升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怎么样的收获?2.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并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将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算出积,然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还知道了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我们通过自主探索,将小数×小数转化为整数×整数进行思考。再一次成功借助旧知识帮忙解决了新问题。小学五年级数学优质教案25/1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4.增长学生的自然知识,产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具准备: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放在课前)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6/12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2.谈话:李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二)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⑴(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这里有个温度计。那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问:好,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学生交流:是0℃。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没错。(结合图说)这是零刻度线,表示0℃。(教师板书0)。谁来温度计上表示出0℃。⑵我们再来看上海的气温。(课件:点击上海出现温度计和上海的图片)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学生回答4摄式度后,教师板书4)在温度计上拨一拨。问: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7/12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图,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⑶接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课件点击北京的图片和温度计)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⑷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对,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⑸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8/12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其他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注意观察温度计,把这些温度记录在卡片上,并读一读。准备好了吗?香港:(19℃或+19℃)。写好了请举起你们的卡片。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用+19℃来表示的?这位同学是用19℃来表示的?行吗?为什么?(对,正号可以省略不写)。哈尔滨:(-10℃)。老师写了10℃后举起来:“和老师的记录一样的请举牌。为什么没人和我的一样啊?(对,零下10摄式度,我们用-10℃来表示,10摄式度是表示零上10摄式度的)。西宁:你们记录好了,同桌互相校对一下再来交流。问:为什么这样用这个数来表示?⒊我们再来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播放中央台播音员播报的天气预报(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指名一位学生上前交流。师:你们觉得他记录怎样?这位同学的前面的正号没写,可以吗?老师把-1的负号去掉,你们同意吗?谁能在温度计上拨出11℃?谁来拨-1℃?9/1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三)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小学五年级数学优质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实录:一、引入: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10/12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点评: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有趣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二、新授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生①:解决了。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办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2)学生讨论(3)学生汇报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生①:用纸条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11/12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非常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生②:用数轴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师: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生:简洁清楚。师:有的小组用的是摆纸条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数轴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③:找倍数的方法证明。30的倍数有:306090120;40的倍数有:4080120,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的倍数120,所以第120分钟它们会相撞。板书:30的倍数:30609012040的倍数:4080120(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数,从而发现它们有公有的倍数120,看来是真的不行。2.师:咱们换一个数试试。一组60分钟回来一次,一组90分钟回来一次。请同学们再来证明一下。学生验证学生汇报。生:60的倍数有:60120180;90的倍数有:90180。所以在180分钟时它们会相遇。师:恩,还是不行,我们发现60和90也有公倍数。3.师:那是不是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12/12生: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例如17和18的公倍数就是它们两个数的乘积。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可以看出:任意两个数都有公有的倍数,也就是公倍数。什么是公倍数?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师:公倍数有多少个?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