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办主任在全省组工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交流发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才办主任在全省组工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我省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机制、搭平台、出政策、强服务,推动人才工作有声有色、有形有影、有感有效,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注入新动能。一、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最大优势。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才能引领保障人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人才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领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把《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在各类重点班次设置人才工作相关课程。实施人才工作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举办全省人才工作者培训班,分级分领域开展人才工作培训,提升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优化调整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设置,修订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办公室工作细则,健全完善会议、请示报告、通报、调研和督查考核等各项制度,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和工作例会等,及时了解掌握人才工作动态,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难点问题,更好发挥领导小组议事协调作用。制定成员单位职责清单,编制任务清单,配齐配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人才工作力量,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聚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探索建立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科技工作、产业发展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定期会商制度,一体推进政策制定、项目实施、信息共享等,推动人才与教育、科技、产业一体发展。完善和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抓人才“第一资源”的政治责任,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牢固树立“管行业就要管人才、抓产业先要抓人才”的理念,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党管人才,既要重物质,又要重精神。通过组织专家人才开展国情省情研修、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等,引导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与人才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统一。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关爱,统筹做好专家人才看望慰问、医疗保健、休假疗养等工作,加强优秀人才典型宣传,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二、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突出人才的根本性作用,加快建立一支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更好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才培养能力。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注重科研平台育才、重大项目育才、联合培养育才,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优化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好满足**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需求。促进产才供需匹配。聚焦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展省级工程硕博士改革试点,推动省属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开展卓越工程师选调培养工作,每年从高校遴选相关专业毕业生到企业一线重点培养;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养项目,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高素质数字技术工程师;实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好省管企业省级以上实验室全覆盖工程、重点产业链专业镇人才赋能工程、“*创谷”人才汇聚行动、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行动等重要人才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培养支持力度。发挥重大人才计划牵引作用,启动实施*英才计划,分杰出、领军、青年3个层次,重点支持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大力储备青年科技人才,对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以及新进站全职博士后进行补助,遴选一批优秀青年人才给予省级项目和资金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三、加强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是壮大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要坚持需求导向,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精准有效的措施引才聚才,推动实现“四链”融合。对接产业精准引才。聚焦党中央赋予我省的重大使命任务,围绕能源、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给予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的稳定支持。实施顶尖科技人才负责制,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通过直接委托、“一事一议”等方式支持其领衔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探索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带事业编制身份进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副总”“科技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项目,选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挂职、兼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打造平台广泛引才。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建好建强怀柔实验室**研究院、中科院**煤化所、“*创谷”等创新平台,不断提高**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承接力。持续深化与省外知名高校的战略合作,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打造“人到**好风光”“实习**”“研学**”“智汇**”等引才品牌,吸引更多青年学子留*回*来*就业创业。常态化开展人才交流合作,抓住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机遇,深化东中西部人才协作,依托**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之夜”、**·**人才智力交流大会等,打造开放性专业化高端化人才交流平台,千方百计汇聚各类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拓宽视野柔性引才。坚持以项目为牵引、以贡献为导向的原则,支持各类用人主体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项目合作、候鸟服务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促进人才智力共享、成果共享、收益共享。注重吸引“*籍”“*历”“*缘”等高层次人才回*创新创业。加强市场化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单位出榜、中介揭榜、政府奖补”引才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推动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博士等进人手续实行“承诺制、容缺审、限时办”。四、持续创优人才发展环境,聚力打造人才生态上的“绿水青山”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瞄准科研人员的现实关切,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大力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让各类人才在**安心、安身、安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影响和制约人才发展的堵点卡点,全面优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各环节工作,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在“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等方面积极探索,注重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推动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持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出台《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N”政策文件,拿出实的举措、硬的招法、含金量高、可操作的支持政策,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起来。完善人才政策落实机制,制定人才政策落实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举措清单,对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约谈、限期整改,推动解决落实“最后一米”问题。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整合设立省级人才服务机构,健全人才分类服务体系,全面推广“人才绿卡”制度,实行清单化服务,强化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保障。建好省市县三级贯通共享的线上人才服务综合平台,提高人才业务协同办理能力和信息化服务水平,逐步实现政策“一网汇聚”、服务“一网协同”、事项“一网通办”,打造网上人才之家,推动人才服务系统化、专业化、精准化、便利化。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