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学教案范例4篇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促进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学生科学教案相关文档,供您借鉴参考!学生科学教案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糖、盐、杯子活动过程: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自己动手画一棵植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教学准备: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玩。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着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观察一株植物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情况。了解这株植物的结构:根、茎、叶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1)为了观察的更仔细,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仔细看看它的茎和叶。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触摸)(2)请大家仔细观察茎和叶。(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全班交流并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三、画一株植物喜羊羊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1)请大家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2、指导画一株植物(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边观察边画,按茎————叶————-根的顺序。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评一评,说一说哪位同学画的。并请被选中的同学谈谈画时的体会。四、小结村长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画的画,认出了这株植物。原来它是绿萝(PPT出示)村长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副被弄乱的画,需要你们的帮忙才能复原,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幻灯片)1、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取观察呢?(幻灯片播放其中一棵大树的恶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3、结束: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学习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2.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教学准备]水景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引入。(二)自主学习: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2)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1)师生讨论。(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三)作业: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学生科学教案3活动目标:1、探索并感知球的基本特征。2、了解球的种类,体验玩球的乐趣。3、通过动手制作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活动准备:1、各种各样的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铁球、气球、网球、垒球等。2、装有水和吹起来的气球若干。3、制作球可选择的材料:报纸、海绵、棉花、泥土、沙土、布、橡皮泥、胶带、塑料袋、水、药丸壳等。4、木板做成的斜面若干。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玩球,探索球的特性。1、提供各种球,请幼儿自由玩球。2、提问:球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讨论回答)3、教师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小结:球大多数是圆的,能滚动,能跳起来,有的轻有的重,有的大有的小。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空心和实心球的不同。1、提供装有水和吹起来的气球若干个,请幼儿试着玩一玩。2、提问:这些气球有什么不同?3、幼儿讨论回答:一个装了水,一个没装水;装水的沉,没装水的轻;一个软一个硬;装水的弹不起来,没装水的能弹起来。4、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小结:装有水的气球是实心的,没装水的气球是空心的。5、请幼儿尝试将教师提供的各种球按空心和实心分开。三、提供多种材料,请幼儿动手做一个球。1、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请幼儿寻找自己认为最适合做球的材料,动手做一个球。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使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四、游戏:看谁的球滚得远教师提供斜面若干,请幼儿尝试滚动自己的球,比一比谁做的球滚得远。五、讨论: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球?它们都是圆形的吗?六、延伸活动:学生科学教案4【活动目标】1.发现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科学现象。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①个人材料:1/2的鸡蛋壳(洗净晾干)4~5只,约15厘米长削好的铅笔一支,直径约厘米、高约2厘米的透明胶带纸圈1个,直径约厘米、高约20厘米的珍珠奶茶吸管1根。②分组操作材料:小河模型各一,23厘米×厘米的长方形卡纸2张,一角面值的硬币若干枚,记号笔1支。2.教师操作材料:①小鸡出壳桌面教具一套。②PPT课件、多媒体设备;③统计表一张。【活动过程】一、教师设疑激趣,幼儿操作感知1.结合桌面教具,讲述故事《小鸡出壳》(附后),引出疑问: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2.启发幼儿用铅笔笔尖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啄蛋壳,寻求答案。①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②幼儿模拟操作,得出鸡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结论。3.引导幼儿探索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蛋壳的凹、凸面而出现的不同现象。①鸡姐姐不服气,说刚才用的力不一样,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铅笔掉下去的力差不多大小呢?②幼儿简短讨论后,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吸管和胶带纸圈再次操作,结果发现鸡妹妹确实是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二、教师演示解惑,幼儿初知原理1.小小蛋壳真奇妙,这么放不容易碎,而这样放就很容易碎,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幼儿简短讨论。)2.请幼儿观看PPT课件中的实验演示,发现力的分散现象。提问:把针筒里流下的蓝色水比作铅笔掉下去的力,请大家看看水落到蛋壳上怎么样了?3.教师边借助图示,小结薄壳结构原理。三、教师引导迁移,幼儿运用经验1.教师指着图示上的⌒,提问:这个拱形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形状的物体?2.运用PPT,向幼儿介绍生活中的拱桥、球形屋顶、隧道等建筑物,知道这些都是蛋壳的奥秘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师激励探索,幼儿比较统计1.请幼儿分别在大河与小河上建筑一座平桥和一座拱形的桥,尝试桥面中央最多能放几块积木,并将结果记录到表格中。2.引导幼儿结合记录,比较、分析两种桥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①哪座桥比较牢?为什么?②拱桥它有什么不方便?(太陡、费力。)怎么办?附:▲薄壳结构原理简介当力作用于蛋壳凸面时,力会沿着蛋壳表面四处分散,因此蛋壳就能承受较大的力,不易破碎;相反,当力作用于蛋壳凹面时,力就会集中于一点,蛋壳受到的力较大,容易破碎。▲故事《小鸡出壳》叽叽叽,我是鸡姐姐。我的鸡妹妹怎么还不出壳呀?还是让我去帮帮她吧!鸡姐姐用她的尖嘴巴去啄蛋壳,笃笃笃、笃笃笃,啄着啄着,忽然蛋壳裂开了!从里边走出了可爱的鸡妹妹。鸡姐姐高兴地对鸡妹妹说:妹妹!妹妹!是我帮你啄破了蛋壳,你还不快谢谢我?可鸡妹妹却并不高兴:谁要你帮忙,刚才是我自己啄破蛋壳的!不对!是我帮你啄破的!不对!是我自己啄破的!不对!不对!不对……不是!不是!不是……她俩吵个不停,小朋友,请你评评理,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