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学习心得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中庸学习心得3篇中庸学习心得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100天的《中庸》学习已经临近尾声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自己还没怎么进入状态转眼就即将结束了,心上的成长不是特别明晰。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出现了这样的结果,主要还是我自己这一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总是有一种轻忽慢意的态度以及不够庄严的心。首先,早上的晨读没有参加,记得《孙子兵法》学习期间,我每天都坚持5:40起床读书半小时,到了这一期,就开始懈怠了,还为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忙。其实,合理安排好时间,这半个小时完全是可以挤出来的,晚上早点睡,早上5:30起床不是难事。其次,虽然每天打卡学习听课,但总是像为了完成任务而做,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正想学习,对课程的内容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笃信,有时会产生怀疑,特别是方子老师讲的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还是我自己的境界和格局不够高,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虽然这一期进步不大,但收获还是有的: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我做一个真诚的人。百术不如一诚,真诚对待自己的家人、同事和朋友,不说一句善意的谎言,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2/6要做到,做一个值得别人信任与托付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小心谨慎,戒慎恐惧,不可有轻忽慢意,心存侥幸之心;随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引导自己产生好的念头;相信好人好自己,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期待自己在接下来的《大学》学习中,和大家一起砥砺前行,能有较大进步,收获不一样的自己。中庸学习心得2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修养。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3/6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对于才华的显露,当然,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他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这样的一种心态,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4/6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智慧。《中庸》的深奥让我无法完全置身于内。我想,如果此生无法精通《中庸》将是我最大的遗憾。万物持中,这是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无论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变应万变,这将是一生的财富。中庸学习心得3学习《中庸》传统文化经典60堂课,感悟很深,反思很多,“中庸”,不偏不倚谓之中庸,待人处事采用调和折中的态度和方式谓之中庸,我从三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一、依道而行。什么是依道而行?如何践行依道而行?我觉得,“听话”“照做”便是依道而行的真正方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煤矿安全生产有规程,企业管理有制度,材料文字格式有规范,接人待物有道德底线,这便是“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有一句标语是“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是我党对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员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应该践行的义务。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我阅读了《中国共产党简史》,追剧《觉醒时代》,观影《1921》,除了感受到党史即一部人生这一重大感悟外,结合近些年学习过的中华优秀经典,我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是与中5/6华传统文化内涵所结合的,毛泽东用兵真如神一定是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有所关联的,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一定是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内容、文化底蕴去推动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企业建设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奋进企业、百年企业的大势所趋,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文化战略工程,祛除内心的情绪,依道而行,用中华传统文化、用圣贤经典思想,不断地去提升自我内心品质,不断地去提升格局境界,不断地去积蓄智慧能量,久久为功,砥砺奋进,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二、起心动念。简单的,用白话说,就是做事、去想事时,内心首先产生的某种意识念想,用佛家讲,起心动念就是“发心”,也就是六根对身外事物的第一判断和驱动自己进行各种活动时的价值取向。起心动念无形中决定着生命中的所有,有什么样的“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念”,夸张的说,每一个念堪比一颗原子弹,它的能量和威力让人无法想象,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言行,操纵着一个人的举止,甚至影响着一个人的三观。正念不立,邪念必生。无意间看到1文章,叫人与人相处都是利益关系,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我们应该感谢利益,因为利益,让我们与朋友、同事、客户相遇相识,但同时,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们在完成利益交换或者长期相处时,应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树立高尚的道德标杆,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没有密切的交流,但却彼此心地纯正、善良、真诚,有一颗利益他人、成就他人的心,知行合一,从起心动念上、实际行动上坦然地、真诚地为他人好,久久为功,我们收获的将是一6/6片蓝海。三、躬耕自省。自省是为了更好地认清自己,以便于更好地明白自己的需求;自省是为了更好地识别自己的走向,以便于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躬耕自省是一种力量,一分钟的反思,去认识并承认自己的局限,改掉小毛病,防止大质变,去除小尘埃,洁白无瑕身。生活中,存在有很多的怨天尤人,但我们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自我反问,到底是大环境有问题,还是自己的格局小了,境界低了,眼界窄了,认识偏了,方法错了。叩问内心,净化心灵,认识自身之短,扬长避短而增长补短,做一个更加优秀的人。无论是依道而行,还是起心动念,甚至是躬耕自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坚信,中华传统文化一定是可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问题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一定是可以指引我们正确修正三观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一定是真正让人心灵成长的文化。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