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背影教学设计3篇背影教学设计1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1篇记叙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关于“人物刻画”,主要通过学习写人的文章,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同时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了解人物的记叙、记叙的详略和中心的表达,以期提高写作能力。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太好好。阅读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也欠缺,因而我立足基础,让学生多读,在阅读中领会文章主旨,多一点个性化阅读的激励,先让学生喜欢。而后,在指引学生步步深入,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2)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3)初步学会欣赏叙事散文。2.方法与过程:合作探究式2/7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深切的父爱,净化自身,净化灵魂。4.德育目标:教育心存爱意,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学生重点1.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描写作用。2.感受深切的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文中父爱的体会及主旨的体现课前准备课件、电脑、投影仪教学方法导读法:在老师引导知文意研讨法:个体思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教法设计1.学生自己走进文本。2.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做必要的提示点拨。3.以写促读。教学流程一、导入:(一)入题:(课件)(二)文学知识课件)(三)学习目标:3/7二、检查预习投影)2.指学生导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一)朗读课文(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3.为什么要多次描父亲的背影呢?4.本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父亲?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呢?四、小结:五、作业的布置六、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背影》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时的一番情景,表现了父亲虽然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以及由此而生的感伤情绪,所写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的文字也不多,可是却很感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原因何在呢?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写,也有4/7间接描写。就直接描写而言:先作外貌描写,写衣貌,然后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而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是间接描写。作者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地描绘,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本文贮满温厚、朴实、自然的真情美。学习本文,一定要进行品读,小声或不出声地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细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思想情感。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好,听说读写思查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大多数是“留守学生”但他们的感情细腻而丰富。因学校多次开展与“感恩”有关的活动,大多数同学能用自己的良好表现和较好的成绩,回报关爱过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尽管如此,但很多学生的家庭并没有经历过“祸不单行”的日子(如:文中作者的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很难站在作者和作者父亲的角度来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将成为本节课学生认知形成最主要的障碍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行文的思路;5/7(3)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2、过程与方法:理解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净化自己的心灵。教学重点和难点1、激发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背影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下列加红字的音、形:奔丧狼藉妥帖踌躇蹒跚颓唐琐屑晶莹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狼藉簌簌变卖典质惨淡赋闲迂腐蹒跚颓唐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情郁于中琐屑祸不单行天无绝人之路东奔西走交卸大去之期2.散文的材料与中心关系:中心思想指作者通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材料是作家按照中心思想从纷繁的生活中选择加工而成的素材。6/7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为了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材料的。3.表现事物的角度:表现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可以正面写,也可以侧面写;可以写全貌,也可以写结局。写文章时要根据写作意图的不同选择一个最佳角度。新颖独特的角度往往会受到良好的艺术效果。4.记叙文的写作顺序: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展的顺序或者空间方位的变化顺序安排材料的叙述方法叫做顺序;将事件的结局或者重要片断提在前边,然后再从头叙述的叙述方法叫做倒叙;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叫做插叙。能力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缘由,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2.抓住文章描写的重点,分析背影在表现父子情深上的作用。3.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品味包含深情的人物语言,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分析文章怎样运用朴实无华、简洁洗练的语言展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情感目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7/7《背影》是1纪实散文,也是1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对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的描述,特别是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二、文章思路: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共7个自然段)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思念父亲,点明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第三部分(7),照应开头,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喟然长叹,抒发怀念父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