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6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总结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总结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推动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现将医改工作落实完成情况汇报如下:一、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改革一是xx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市县(旗、区)两级政府均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都由党政一把手担任。打破多头管理,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归集由一名市领导分管,构建三医联动格局,统筹推进医改工作。并将医改工作纳入市委深改委重点工作任务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形成强有力的医改推进机制。二是xx市医改办先后出台了《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呼医改办字〔2021〕21号)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任务分解》(呼医改办字〔2021〕15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任务表、路线图,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促进医改任务落地见效。(二)深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1.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一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县域内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打包付费的激励约束和杠杆调节作用,促使县域内医疗资源得到整合,为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模式奠定基础。通过总额预算控制,有效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促进医疗机构从费用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同时,在精准测算的基础上,建立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与医疗集团谈判协商机制,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的基础上,本着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建立完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增强医疗机构内生动力,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二是常态化开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破除以药补医,逐步扩大改革范围,取消药品加成,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收入结构腾出充分空间。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偿。常态化参加国家、省级联盟和三明联盟组织的255种药品和6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幅62%,2021年共节省资金亿元。严格执行医保资金结余留用规定,科学合理分配结余留用资金,激励医疗机构合理用药、优先使用中选产品。三是及时动态调整服务价格。坚持公立医疗机构公益属性,3/16控制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医院改革绩效、医保和患者承受能力等因素。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根据公立医疗机构收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医院改革绩效、医保和患者承受能力等因素,确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的触发机制和约束机制,灵敏有度地把握调价窗口和节奏。科学测算、合理确定价格调整总量和项目范围,有升有降动态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1年对我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了5次22项调整(上调了18项,合并项目重新定价4项),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等18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动态调整,并于2022年4月15日起执行。2.深化人事薪酬制度和编制管理改革。一是为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适应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需要,结合xx市公立医院实际,制定出台了《xx市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暂行制度》(呼机编办发〔2021〕120号),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截止2021年12月,市属6家公立医院全部重新核定医院人员总量,实行备案制管理。二是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成立了我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启动了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相继印发了《xx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呼人社发﹝2018﹞51号)、《关于全面推行我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通知》(呼人社发﹝2020﹞95号)改革方案。市属7家医院、旗县区属6家医院完成了薪酬制度,改革核定了绩效工资总量。公立医院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进行分配,原则上不低于绩效工资总量的60%。试点公立医院,按照本单位工作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的3倍,推行院长年薪制。(三)强基层,建机制,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一是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分层次组建医联体,建立和完善医联体内部运行机制,促进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全市建成城市医疗集团3个,紧密型医共体7个,发挥13家医院专科优势组建专科联盟。全面启动县域综合改革工作,5个旗县全部成立医疗集团(总医院)并挂牌运行,实现了六统一模式,形成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名医工作室建设,全市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118个名医工作室,使xx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知名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二是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优先签约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6岁儿童等8类重点人群。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825个,团队人员达到2876人;2021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共签约万人,签约率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万人,重点人群覆盖率%;个性化服务包签约人口数万人,签约率为%。建档立卡贫困慢性病应签约人数是379145/16人,已签约32547万人,签约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应签约1829人,已签约1829人,签约率100%。三是加快建立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着力构建基层首诊、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进一步明确收治病种,完善转诊制度和流程,逐步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全市医疗机构推行使用《医院定向转诊单》,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2021年度卫生院向县医院上转患者888人次,旗县区级公立医院向市级和自治区级医院上转病例1375例。自治区级公立医院下转市级医疗机构病例7例,下转区级医疗机构或社区服务机构病例177例,下转旗县级医疗机构或乡镇卫生院继续康复治疗47例。县医院下转乡镇卫生院病例1425例。四是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范和统一乡镇卫生院业务管理系统,全面部署基层HIS系统、LIS/PAC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通过标准规范的唯一接口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业务数据与其它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乡四级信息共享,通过电子病历为患者提供数字化、连续性、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以县医院为龙头,建立县域内DR影像诊断中心、彩超影像诊断中心、心电图影像诊断中心、实验室检测质控中心等,通过远程协同诊断系统实现县域内下级检查、上级诊断新模式,解决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医技人员短缺的问题,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能力。借助人工智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基层辅助诊疗项目的建设,构建人机耦合新型诊疗服务模式,迅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在诊断过程中,系统基于医生输入的患者病历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判断,协助基层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避免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四)引进优质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xx市医疗服务能力,带动全市医院临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上水平,使广大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等区外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扎实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xx市卫生健康委在xx市市委、政府领导的带领下,积极与区外多家医院进行对接,就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会诊转诊、医院管理等方面达成帮扶共识。2021年,市属5家医疗机构与区外近50家医疗机构对接,已聘请知名专家158人次,出门诊948次,开展手术233次,病例会诊231次,教学查房146次,病例示教103次,学术讲座61次,专家带教532人次。依托xx市院士青城行活动,市卫健委与北京医学会签订了xx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合作建设项目,xx市医中医医院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别签署了xx市睡眠中心和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全力打造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xx分中心和区域睡眠医学中心。为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市卫生健康委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合作,开展过敏性7/16疾病花粉监测、植被调研、流行病学调查、医生规范化培训和患者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精准防控策略。建立1+9+110变态过敏反应三级诊疗服务体系,即在xx市第一医院设变态(过敏)反应中心,9个旗县区二级综合医院分设变态(过敏)反应科,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变态(过敏)反应门诊,76个乡镇卫生院设变态(过敏)反应诊室。同时,聘请130多位国内行业领军人才和专家为高级顾问、首席专家、特聘教授指导xx市工作,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专家及花粉监测专家的指导下,在xx市第一医院和旗县区成功安装了120个花粉监测器,并对全市9个旗县区所有花粉监测员进行了4轮花粉监测与质量控制培训,帮助解决花粉监测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专家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对参与过敏性疾病诊疗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据统计线上培训29次累计授课88学时,时长562小时,共培训7930人次。通过监测工作培训、植被调研、业务能力培训等,花粉监测员已能熟练、准确开展监测工作,得出本地区主要致敏花粉飘散规律,精准找到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对过敏或者进行精准治疗,从而提升xx市变态(过敏)反应疾病预防、科研额救治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五)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制,以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阻肺早期筛查干预为切入点,强化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一是针对人口稀少,地理位置偏僻,乡村医生短缺,医疗服务空白地区,采取就近方便的原则,由周边乡村医生提供主动上门服务,实施定期巡诊。巡诊覆盖行政村54个、自然村178个,覆盖服务人口万,受到老百姓普遍欢迎。二是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促进基层医防融合,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提高群众获得感。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累计管理高血压患者万人,累计管理糖尿病患者万人,报告发现的结核病患者433人。三是深入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避孕药具管理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21年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8%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4%以上,7岁以下儿童健康保健率达到90%以上;累计为40万农村牧区适龄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连续三年共筛查两癌197例,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不断提高。同时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大病医疗救助和妇联两癌救助基金,联合妇联累计为1050名贫困患病妇女实施救治。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覆盖到所有旗县,三病检测率保持在99%,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用药比例分别由2016年的%、%提高到%,%,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比例为100%,先天艾滋病患儿为0。9/16(六)加快医院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一是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在实现与9家自治区级医院、6家市属医院、10家旗县区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按照自治区统一数据对接标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和全员人口库数据质量得到极大提升。2021年已通过青城医疗微信公众号、医院窗口、自助机等发放渠道,发放电子健康码680余万张,医院累计用码2000余万人次,居民诊疗一码通已初步实现,在二级以上医院可凭健康码进行预约挂号、线上缴费、就诊、检查检验、取药。截止目前,城区医院门诊量为万,预约量为万,预约率达%。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已部署健康码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哨点作用,实现了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店看病购药的信息管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