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州市中医医院浦明之所谓“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发作和复发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如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等)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疗法。“冬病”,顾名思义,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此类疾病都有虚证、寒症的共同特点,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等。阳气不足,是“冬病”的最基本病机。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祛除体内寒气,并为机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易发季节不易被寒邪所伤。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三伏”是我国农历中的一段时节,是每年最热的时间。三伏的时间不固定,须根据24节气和历法的“庚日”来确定,具体说:头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10天;中伏,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开始的10天或20天;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的10天。三伏贴的理论基础•“卫阳、元阳”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学说观点”•调和阴阳”阴阳和合疾病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点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减轻肺组织病理变化改善炎症介质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调节T细胞亚群影响穴位贴敷疗效的因素疗效药物炮制及制剂工艺贴敷穴位科普宣传贴敷时机及时间方药配伍穴位反应适应病证筛选病人药材敷贴时机敷贴方法(穴位选择)敷贴时间不良反应的处理三伏贴的适应病证(冬病)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秋冬季节容易复发和加重的疾病阳虚寒盛和阳虚体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辩证施治三伏贴的适应症慢性反复发作性性的肺系疾病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慢性咽炎咽部感觉异常等表现阳虚寒甚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穴位敷贴适应症脾胃系统疾病慢性寒性胃病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三伏贴的适应症小儿体虚经常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疳积)遗尿慢性泄泻小儿哮喘慢性腹泻小儿疾病穴位敷贴适应症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病变等表现阳虚寒甚者慢性腰腿疼痛四肢麻木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痹症类疾病三伏贴的适应症阳虚体质及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素体阳虚、喜暖怕凉、遇冬怕冷的人群。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三伏贴的不适宜人群穴位敷贴不适宜的人群妇女妊娠期感冒发烧肺炎、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支气管扩张咳血皮肤破损或瘢痕、对敷贴药物极度敏感的特殊体质患者结核病和糖尿病患者药物组成的变化穴位敷贴常用药物:因各地环境差异较大,特别是南北方地域、气候不同,在穴位敷贴药物选择上应根据地域差异性做适当调整。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丁香、肉桂、吴茱萸细辛、白芥子等辛散温通、祛风活血,其刺激性较强。一则药物可经皮肤、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发挥药效;二则通过穴位刺激可调整经络之气,达到气至病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消退;三者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改善过敏体质及缓解临床过敏症状之目的。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南方气候温热,潮湿多雨---用药宜缓北方气候寒凉,干燥多尘用药稍峻---穴位敷贴药物多选用辛温香燥走窜、易于透皮之品,共研细末,再用姜汁调敷而成。药材炮制及制剂工艺白芥子、甘遂、延胡索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白芥子、甘遂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药材的炮制白芥子中含有挥发性白芥子油,生用外敷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疱、温度上升。甘遂苦寒有毒,内含甘遂醇、大戟二烯醇,有明显刺激粘膜,导致局部充血作用。一般在每年的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进行,贴敷治疗每两贴之间间隔7~10天,一共3次,中伏20天的可加贴1次。呼吸系统疾病: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肺俞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神堂,临床应用中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足三里。过敏性鼻炎可加贴百劳穴,大抒,风门等穴位。小儿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消化不良、遗尿等。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肾俞、肺俞、天突等穴。妇科疾病:虚寒因素所导致的妇科疾病,如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可选气海、关元、中极、归来、水道、命门、肾俞、腰阳关、足三里、血海等。骨关节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可选疾病部位或者临近的穴位以及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等穴。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胃酸、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可选中脘、下脘、天枢、神阙、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等穴。根据疾病先取穴,将贴敷穴位擦拭干净,或常规消毒,将调制好的药物做成直径1cm的圆饼状,用脱敏胶布固定在穴位上。成人每次贴药0.5~2h。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连续贴药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⑴肺脾气虚:玉屏风+六君子汤加减基本方:生黄芪炒白术防风党参茯苓炙甘草制半夏陈皮⑵.肺阴虚:生脉饮+沙参麦冬汤加减基本方:太子参天麦冬五味子南北沙参玉竹天花粉炙甘草⑶.肺肾两虚:六君子汤+七味都气丸加减基本方: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制半夏陈皮熟地山萸肉淮山药五味子⑴.兼痰湿: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⑵.兼痰热:清金化痰汤⑶.兼痰瘀:桃红四物汤⑷.兼气喘:三拗汤、小青龙汤、定喘汤参蛤胶囊扶正胶囊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京制咳嗽痰喘丸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伏开始服用中药汤剂,至末伏结束。冬病夏治应根据疾病的具体病症和寒热虚实等性质,并结合患者个体的体质状态综合分析而进行。同时,更应注意夏季的季节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考虑到以下几点:⑴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阴液,应慎用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新鲜桂圆或荔枝,狗肉羊肉等。⑵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日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导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⑶.慎用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环境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影响皮肤毛孔对药物的吸收,且环境温度太高将使汗液分泌增加,影响药物固定而影响疗效。1、敷贴治疗时环境温度宜适中•汗多者,敷帖之前应休息片刻待汗止后再行贴敷,必要时用干毛巾擦干汗夜,贴后休息片刻待牢固后再行离开,此期尽量减少户外活动。2、治疗期间调饮食、慎起居•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腻、油炸、海鲜、虾等发物,以免影响疗效。治。4、孩童需家长监护3、皮肤汗出,则汗止后行贴敷限制其剧烈活动及大声哭闹,防汗出敷贴脱落。•敷贴治疗后最好等5小时以后再洗澡,不宜用力搓擦,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皮肤上的水分即可。5、治疗期间皮肤卫生•穴位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若需要减少用药量,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6、慢性病患者不可盲目停药、减药7、避风寒,免受凉8.敷贴时间每次贴敷时间为0.5~2小时,根据患者适应情况而定,局部有热痛或灼热感时,即可揭去贴药。乐观的情绪可使肌体免疫力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保持情绪乐观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可增加肌肉协调性,鼓舞阳气生发,增加汗液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微刺痛,或出现小水疱,极少数可能出现大水疱。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敷药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对于大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防止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可外用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抗感染,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贴敷后,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涂艾洛松减缓刺激;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等。皮肤过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不要抓,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它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的进一步刺激。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贴敷人数贴敷人数谢谢!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