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西充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关于“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的报告西充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关于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的报告发布机构:政务中心发布日期:201x-12-26西充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7年,下属南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西充县分中心。目前进驻部门28个,设置窗口25个(均不含房管分中心、不动产登记分中心),涉及行政审批事项182项。现将有关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落实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一、改革落实情况一是行政审批改革持续推进。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放管服改革系列部署,会同县优化办出台我县《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四联合评审勘验实施办法》等七项改革和服务制度,协助县编办、法制办编制完成县本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定政务中心推进放管服改革的18条措施。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四联合受理服务、投资项目综合服务三个窗口建成运行,重大项目审批服务联席会议、并联审批、省市县三级纵向联动审批三项制度全面推行,发改局的四联合评审勘验、住建局的五证合一、市场监管局的多证合一三大改革成效明显,全县重大项目审批办结时限平均提速%。二是优化服务取得重大突破。我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已顺利运行,12月1日起开始正式办件,将行政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平台,初步实现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扎实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规范窗口人员,对临聘人员全部予以清退,不符合要求的调整到位,共调整人员25人,占40%。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服务,采取提前介入、专人对接、先办后补等措施,推行代办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办法,坚持统一受理、即时分送、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公共资源交易走在前列。我县于2015年在全市率先整合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纳入统一平台,做到了平台之外无交易。主动对接全市电子化交易平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所有公共资源交易均实现了零差错、零失误、零投诉的三零目标。特别是针对村级工程项目建设乱象,建立西充县村级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库,采取随机抽选方式确定中标企业,对规范项目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防范了工程风险、债务风险、廉政风险。四是减证便民行动成效凸显。牵头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学习借鉴成都经验,对我县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求村(社区)开具的各类证明材料进行了全面清理,采取自行申报、走访调研、汇总论证、会议审定、发文公告五步走工作法,编制形成《西充县保留的村(社区)证明事3/5项清单》《西充县取消的村(社区)证明事项清单》,共取消村(社区)各项证明材料129项,仅保留证明事项8项,为全市最少。二、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务服务未达到标准化要求。由于县政务中心属租房办公,时间长达10年,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导致县政务中心硬件设施、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在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二是为民服务方面创新举措不多。在方便群众、企业办事方面,结合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不够,网上受理、办理、反馈才刚刚起步;利用互联网+做得不够好,创新性的服务举措和办法还不多。三是一窗综合受理还需加大力度。我中心虽然已整合建立综合政务服务受理窗口,但因受制于硬件不足,目前仅有一名中心工作人员兼职从事前台综合收件业务,一窗进出的便民利民作用不显。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下阶段,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深化简政放权的要求,认真落实督查组各位领导的指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再上台阶。一是用好一张网服务平台。我们将按照全省一张网的要求,主动对接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以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大力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力争建成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政务服务中心。二是开展一窗制审批改革。坚持受审分离原则,按照前台统一收件、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总体要求,推行一窗综合受理审批模式。建立统一的审批事项目录,推进审批事项的标准管理,专门划分集中受理等区域,实行通接通办。群众、企业只需将所有申报材料交到综合窗口,由窗口负责办结,确保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取件。三是推行一次办政务服务。我们将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根据《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七项国家标准,按照减少申请资料、减少办理环节、减少办理时间、减少自由裁量权四个减少的要求,精减行政审批前置条件,逐一进行流程再造,分门别类编制《行政审批流程图》,努力在原有时限的基础上提速增效,力争做到一次办结,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四、一点建议目前各级政务中心普遍实行的两集中、两到位服务模式已凸显出基层难以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从全国全省试点情况来看,成立行政审批局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审批难审批慢等问题,已是大势所趋。建议及时总结我省试点行政审批局的具体经验和做法,适时扩大试点面,逐步推广成立县级行政审批局。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