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街道民政工作总结及计划街道民政工作2022年总结及2023年计划一、基本情况(一)社会救助做到三个规范。一是规范运作网络。民政局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xx街道设专职社会救助工作人员1名,选派工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社会救助工作。同时,规范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确保各村居有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社会救助工作,形成设置合理、上下贯通、网络健全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二是规范审核程序。坚持实行二榜公示的社会救助的工作流程和公开制度,新增社会救助村居民主评议一榜公示,街道民政审核二榜公示,待民政局审批完成资金发放后,在街道公开栏动态更新公示新增社会救助名单。三是规范资金管理。社会救助金全面实行一卡通发放,救助人与银行卡需一致,一人一卡、银行发放,直接到户,避免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二)社会事务取得三大进展。一是村(居)委会选举取得新进展。街道17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于2021年11月按期进行了换届选举,成功率为100%,圆满完成选举任务。高学历人员增多,低学历人员减少,女性当选比例提高,人员组织结构更加优化。二是街道地名采集工作取得新进展。街道地名信息采集工作顺利展开,根据民政局要求,完成了红色地名信息采集、聚落地名信息采集、新增地名信息采集等工作以及市、街道、村级界线勘定工作,为国家地名信息库的数据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城乡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2021年,我街道两个社区xx社区和xx社区改革为城市社区,根据核定,两个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4名,专职工作人员9名,合计23名城市社区工作者。同时以提升素质能力、拓展知识结构为着力点,培养建设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以政治理论、社区业务知识为重点,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建设等知识为补充的培训计划,鼓励和引导社区工作者通过自学和教育培训,更好为社区服务。(三)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一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难度大。在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部分村居委会办公场所条件较差,村委会成员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影响了村居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民间组织发展不齐全。当前各村居对民间组织的理解和认识相对滞后,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行为规范和社会机制尚未形成。有些民间组织规章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或虽有制度,但由于专职人员过少、财力不足等原因,难以真正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三是民政工作任务繁重,人手不够的矛盾突出。随着社会保障和社会建设职能的不断扩大,民政工作的范围逐步拓宽,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影响工作效率。二、2022年民政工作重点(一)困难群体救助工作。一是城乡低保工作。低保对象3/6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低保认定工作做到严格政策、严格程序、规范操作、阳光运行。二是特困供养工作。严格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严格特困供养人员申请审批程序,规范资料,切实做到一人一档一协议。三是临时救助工作。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实现应救尽救,坚持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对其他基本生活受到疫情影响陷入困境,相关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家庭或个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四是残疾人救助工作。积极做好助残宣传活动,及时反馈残疾人诉求,做好动态更新、辅具适配、残疾人证申办等信息资料收集上报工作,大力落实参加人各项优惠政策。五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工作。按照程序规范、对象精准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摸排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告知承诺制,精准认定,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确保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建立健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档案,做到一人一档,进一步增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六是冬春救灾工作。严格按照应急管理局相关规定,按照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的原则,规范发放程序,对各村(居)做好灾情摸排调查,充分掌握受灾情况,严格审核流程,公平、公正地按需发放救助资金、物资,并做好登记、签收流程,确保将救灾资金、物资发送至最困难、最需要的群众手中。(二)重点群体关爱工作。一是认真开展老年人关爱活动。街道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村(社区)为依托,投入使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9个,极大的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获得了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大力推进了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为有改造需求的老年人改善了居家养老环境。落实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精准识别对象。二是认真做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关爱氛围。结合xx街道实际,在辖区主干道、村居显著位置悬挂宣传标语,设置未保工作宣传栏,宣传未保相关知识,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未保工作中来,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召集儿童主任召开政策宣讲会,传达贯彻上级未保相关文件精神,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内容,提升儿童主任未保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未保工作宣传力度。建立保障体系,提升救助能力。在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开设未保服务窗口,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承载街道范围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组织、服务保障;依托xx社区,设置儿童文体活动室、书画室、阅览室、家长课堂等功能场所,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关爱保护活动;整合学校资源,在xx中学、xx小学设置心理疏导室,邀请专家,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课堂,确保辖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形成了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综合阵地。摸清底数,建立五类人员台账,实施动态更新,精准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关爱措施及成长扶助。强化部门联动,完善制度体系。形成民政、团委、妇联、关工委、卫健办等多个部门联合一体化服务机制,明确村(社区)属地责任,通过每季度定期走访、重点核查等方式,随时掌握落实儿童监护照料、救助政策宣传等情况,确保关爱保护措施5/6全面覆盖。充分发挥三社联动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现政府保护与社会关爱优势互补、有效衔接。除日常调整、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金外,建立了夏(暑假)、冬(春节前)慰问制度,通过上门走访、派送慰问物品、发放慰问金等方式,做好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慰藉工作。三、2023年本战线重点工作安排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努力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扩大城乡低保的覆盖面;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一卡通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等;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各村(居)申报幸福家园项目,抓好慈善资金墓集和项目实施,建立积分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完善以社区公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四民主一公开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各级社区公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活动,促进社区公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强调度检查,狠抓制度落实。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规范、调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