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总结经验案例汇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汇编目录以补偿护民生底线2探索补偿机制共促保护与发展7探索生态银行现代金融模式11探索培育生态产品三级市场16推动大数据+生态产业深度融合21依托生态创新引领三产融合发展27打造人参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34去黑转绿促产业生态化39演绎化蛹成蝶新篇章43多措并举创新发展旅游+模式49打造山水成景开创全域旅游新篇章53聚焦特色园艺引领发展生态旅游57打造生态循环立体农业62打好全域有机生态牌67两片叶子助推绿色发展71生态治沙促人沙和谐75以补偿护民生底线近年来,我县积极发展生产、搞活经济,取得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赞扬。一、主要做法与成效1.科学选种植被,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0世纪中叶,因为天气干旱,河谷风沙肆虐,河谷地下水位高,加上沙滩盐碱地,种植农作物不仅颗粒不饱满,产量效益也上不去。我县一直以来推行退耕还林种植沙棘,实施林草间作、林草共生的新模式,出资给农户购买美国兰草、紫花苜蓿等草种,以群众投劳的方式在沙棘树下种植苜蓿草,确保沙棘树有序生长,一方面提升了生态效益,有效遏制了沙棘树杂乱生长,另一方面提高了经济效益,解决了群众牲畜的饲草料供给。经过不断的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县自然环境有了较大改善。2.持续提升生态效益,释放生态补偿红利上下合力,持续夯实巩固生态本底,扩大提升环境容量,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争取更多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持续反哺绿水青山保护。如今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一增一降的巨大变化:森林覆盖率增至%,年风沙天数降为20多天,现有耕地面积约万亩,林地面积约万亩,优良天然草场面积约70万亩,呈现出大面积荒山和荒滩变为绿树婆娑的美姿。一是做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考核。建立了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将生态环境保护结果与保护过程相结合的3/61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现对县域内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立体监测和综合评价,持续推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能力建设。根据考核结果,每年得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600多万元,并因地制宜加强资金管理,强化绩效导向,合理提高补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补偿资金落到实处。2020年,接受中央财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支持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到位资金万元,用于支持脱贫攻坚、保护生态环境及改善民生等,收入功能科目列1100226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来自:【藏经阁】,QQ545658867,加入会员群,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二是统筹发放生态补偿脱贫岗位资金。按照《关于2020年脱贫攻坚统筹整合资金计划的批复》等文件要求,对生态公益岗位定人、定岗、定责、定酬,明确相关工作职责、任务目标、监督管理、保障措施和绩效考评等要求,并严格按照自治区规定的生态脱贫岗位政策和低收入群众认定标准精准遴选人员,确定岗位数量。2020年,落实生态补偿脱贫岗位数4733个,共计资金万元。截至目前,到位生态补偿脱贫岗位资金1456万元,统筹中央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用于扶贫生态补偿脱贫岗位资金1191万元,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森林管护补助资金265万元。三是生态红利愈发突显。近几年,人种树树养人和谐共生景象带来的生态红利更加显现,通过释放生态红利明显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了广大农牧民积极投身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逐步建立和完善农牧区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生态修复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引导农牧民选种沙棘获取经济效益,每年通过销售沙棘苗木可获利15万元,人均获利2000元;通过沙棘叶和林间苜蓿饲养牛羊,一公顷沙棘林完全可以养活一个羊单位的牲畜,每公顷可增收3000元左右;通过采摘销售沙棘果,户均可获利3000元;通过销售沙棘木作为建筑材料和制作沙棘木制品,年销售20万左右,人均增收3000元。3.衍生发展生态产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万亩沙棘林改善了河谷生态系统,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功能。生态系统的改善,间接提高河谷青稞亩产,催生河谷特色农产品种植。依托沙棘林,人直接从沙棘林中获利颇多,实现了人种树、树养人、人致富的良性循环。培育沙棘苗,合理利用沙棘叶。已有50多年的沙棘种植经验和万亩的沙棘林种植成果,建成了近1600亩的繁育优质沙棘种植和苗圃基地,成苗以5元/株的价格,销往墨竹工卡5/61县、日喀则等地区,年获利十几万元。沙棘枝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牧草。每公顷沙棘林每年可产鲜叶1500~2500公斤,加上林地下面的草类,一公顷沙棘林完全可以养活一个羊单位的牲畜。开发沙棘果,拓展沙棘木。沙棘林平均亩产25~50kg沙棘果,每千克约60元,年销售量达3万千克,可实现收入180万元。同时,进一步延伸沙棘产业链条,一是建设沙棘果加工厂,开展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收益;二是发展沙棘木建材产业,将沙棘木作为建筑材料供应寺庙和家庭修建庙宇和房屋使用,直径在25cm左右的沙棘木80元/根,年销售达20万左右;三是加工制作沙棘木手工艺品,开办农牧民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合作社,生产沙棘木产品不仅受当地群众欢迎,还销往拉萨、日喀则等地。二、经验启示我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生态变资源、资源变财富、财富保生态的良性发展模式,为沙棘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从光秃秃、白茫茫的沙滩,到郁郁葱葱的河谷,沙棘林是从无到有,称得上是风沙地里长出沙棘林。从漫天风沙到绿色长廊,从心到景的过程,是以沙棘精神为舵,以林草间种、水源保障为手段,以生态红利为协同,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合二为一,生态修复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生态红利实现需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统一,间接效益和直接效益统一,生态修复与生态经济统一,这是生态修复可持续的重要保障。探索补偿机制共促保护与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湖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一主题,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全力呵护一湖碧水,依托生态优势将旅游产业确定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战略水资源保护利用新路径。一、主要做法与成效1.着力呵护绿色宝库,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保护优先,争取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湖水环境保护条例》,成为全国首个专门立法保护的湖泊,筹集资金16亿元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新模式,并以铁腕手段,做好禁、退、治、补四字功夫,确保了整体水质长期保持国家饮用水一级标准,出境水长期保持地表水一类标准,流域生态资产总价值增至亿元。出台了《流域水环境保护考核暂行办法》,通过考核推动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进一步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品牌已然成为一张绿色名片和金字招牌。2.开展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筑牢绿色屏障开展流域生态资产评估与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摸清了流域7/61生态家底,对流域存量资源价值、生态产品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详细的评估,生态价值评估约为2436亿元。对生态保护与恢复成本价值、发展机会成本价值进行核算,为生态补偿提供补偿依据。综合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生态补偿目标和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方式,形成了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方案。试点方案要求生态环境部门按照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的要求设置水质考核断面,依据《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等规定设置断面水质考核标准,国控断面以每月Ⅰ类、每年预算安排36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实施断面月考核和年均值考核,按月通报、年兑现的方式组织实施,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考核奖励资金专项用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相关的治理项目,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安排部门工作经费等。此外,还根据《环境质量考评办法》的要求,采取专函警示、约谈与媒体曝光、资金项目挂钩、区域限批和督察问责等措施确保湖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落实。3.释放生态补偿红利,以流域为单元发展生态旅游通过整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省统筹城乡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等政策,全面实施旅游+工程,发展旅游与文化、体育、岷山、农业、康养等五大产业融合,不断发掘新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初步形成了一个核心、五大板块、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成功举办了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实现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单一观光型旅游向生态度假旅游转变。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通过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开发特色农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让农民在获得种养业收益的同时,分享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如今野生鱼、坛香菜、冷水鸭、野藤茶等已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4.依托良好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数据谷借助优质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优势,和电信合作建成大数据中心,获得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称号。大数据中心以建设华南绿色数据谷为目标,以数据存储、处理为核心,努力打造全国、全球最节能绿色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政务云基地和华南绿色数据谷,规划总面积4500亩,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可容纳20万个机架、500万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和1000家以上互联网及配套服务企业,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预计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过200亿元,税收12亿元。采用冷水作为服务器散热冷源,可承载20万个机架满负荷运行、实现年节约用电50亿kwh、折合节约标煤1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2万吨。二、经验启示我市用一张绿色名片,充分挖掘优质生态资源优势,撬9/61动全域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科学规划,高端定位,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道路,同时,为着力解决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态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积极探索并制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在生态补偿方面开拓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开展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并出台《流域水环境保护考核暂行办法》,旨在通过考核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进一步推动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全面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保驾护航。探索生态银行现代金融模式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新模式,发行生态环保政府专项债券,开展两山银行改革试点,将现代金融的理念、运作模式与以绿水青山为标志的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有效结合起来,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成为后发县中的先行县。一、主要做法与成效1.探索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新模式面对山林资源丰富,但绝大多数村集体实力薄弱,单村单户难以发挥资源优势的现状,2017年,率先在开展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利用村集体统管山30%公益林补偿收益权作质押,贷款230万元用于建设当地宰相源乡村旅游基地,当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创收万元,为全县消薄增收打开了新渠道。在试点成功经验基础上,按照整县整合、抱团发展思路,整合全县生态公益林资源,以全县402个村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集体留存部分作为授信基数,向农商银行质押贷款,成功融资亿元,由政府国有公司统一代管运作融资所得资金,并最终选定投资资金风险低、收益持续有保障的飞地经济智谷项目,2019年该项目带动村集体薄弱增收近4000万元,平均每村增收1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项目前期融资和村集体消薄增收两难问题,真正达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良性转化目的,有效实现村集体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发展。2.发行生态环保政府专项债券配水工程实施后,为提升湖水资源环境,确保饮水安全,启动实施包括土地整治复绿、沿湖生态修复与环境提升工程、农业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与建设等在内的全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亿元。将预期可实现的水资源转化收益作为偿还来源,以发行生态环保政府专项债券的方式筹集到资金10亿元,统筹用于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现了水产品的资源向资金转化,形成从生态资源转化为资金又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