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务虚会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46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务虚会上的讲话走好绿色发展新路子迈向生态文明新未来--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务虚会上的讲话黄秋斌(2017年8月26日)同志们:今天召开这次务虚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及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精神,激发集体智慧,凝聚大家共识,共话未来、共谋发展,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晰发展路径和办法,共同谋划黔东南发展的新未来。我们选择在雷山县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因为雷山县工业经济较弱,但生态资源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生态资源大县、旅游资源大县。近年来,雷山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十二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走出了一条具有雷山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走好绿色发展新路子、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很切合雷山实际,也切合我州实际。下面,我讲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一、坚持走好绿色发展新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生态文明战略,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新路?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从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转型。每一次转型都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激烈矛盾和冲突,尤其是近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史更为突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应对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现实发展困境,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新的更高阶段和文明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大趋势,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经之路。从我国发展情况来看,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铸就了世界第3/46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矛盾就是: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并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粗放型发展方式不但使我国能源、资源不堪重负,而且造成突出环境问题。种种情况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瓶颈制约是资源环境,最大心头之患也是资源环境。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是突破环境资源瓶颈制约、消除党和人民心头之患的根本要求,是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全省战略定位来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中央把贵州列入全国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鼓励贵州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国家级综合试验平台,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贵州的重视和信任,赋予了我们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可以说,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既是中央的统一部署,也是我省的发展需要;既是时代发展顺推之果,也是矛盾问题倒逼之举。在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下,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承担起了在绿色发展上先行先试的重任。同时,党中央将我省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体现了中央支持贵州发展的良苦用心。如果说脱贫攻坚是我省补齐短板的重大战略,那么绿色发展就是我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重大举措。从我州发展实践看,黔东南生态良好,林业资源丰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全州的主导产业是木头经济,在全州财政收入中占有30%以上的份额,锦屏、黎平、榕江等林业重点县更是高达50%以上。大量的木材采伐曾带来黔东南一度的发展和繁荣,但也造成了森林生态资源的灾难性破坏,森林覆盖率曾一度降至%,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历届州委、州政府都在积极探索。2005年,我们把生态黔东南作为发展的重要支点,提出生态立州发展战略;2009年,中共贵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决定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2014年,我们提出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今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大生态战略行动,对黔东南也是重大机遇。同时,我们先后制定出台《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规划2014-2020年》《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黔东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州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7年)》等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从生态立州到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再到大生态,到今天我们研究的绿色发展新路,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每一步都体现着黔东南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决心。我州通过近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不仅有了大为改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99%,5/46全州三条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1%以上,而且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和%,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由此可见,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支撑,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好了,经济发展才能有保障。绿色是生产力,是发展的内容,是转型的方向,也是终极目标。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走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支撑和特点的新型现代化道路,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新路,是我州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应有之义;是贯彻主基调主战略和三大战略行动,做强大生态长板,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迫切需要;是增进民生福祉,加快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步伐的德政善治。就黔东南而言,走绿色发展新路,就意味着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决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而是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坚定不移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二、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宝贝,就是贵重少见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高端性、稀缺性、独特性。对于我们黔东南来讲,被各界广泛认可、显得最为珍贵、最为出彩的,就是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这也是我们视为宝贝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从国内外的视觉角度和黔东南的历史维度来看:--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黔东南的最大优势。我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村落数量都是全国市州第一,民族建筑、服饰、歌舞、节庆等民族文化习俗在国内外独具魅力。以这些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和风物特色,不仅在于数量上的第一,更在于蕴藏的文化积淀、民族精神和独特的原创性,在于活态文化的展现和传承。我州森林覆盖率全省最高、生态环境指数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00多条大小河流大多水质良好,气候也宜居,还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众多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这些,在雾霾弥漫、水质恶化、气候突变和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当下,俨然成为了人们最为珍稀、最为珍贵、最为珍视的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完美结合,放到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最为靓丽和璀璨的,是我州比较优势中最为珍贵的宝贵财富。--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黔东南的最大品牌。侗族大歌早在1986年在巴黎演出,就被音乐界惊叹为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传遍世界。去年,贵州入选《纽约时报》全球最值得到访的52个旅游目的地,入选理由是苗家山寨和侗家山寨保留了不紧不慢的舒适节奏和最淳朴的真实感;法国7/46知名电视纪录片栏目《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在法国电视二台开播,展示了榕江阳开苗寨淳朴自然的生活场景,吸引了超千万的欧洲观众;电影《侗族大歌》在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获两项大奖。今年7月,黔东南被美国CNN评为2017中国最美30个地方之一;昨晚,我州在央视《魅力中国城》惊艳亮相。这些都将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同时,我州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全国生态补偿示范区、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州,成为了全国示范典型;特别是岜沙、占里等村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通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魅力中国城》等平台走向世界,并逐渐成为世界性的生态文明共识,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实践证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跳出黔东南来看黔东南,就越能发现黔东南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黔东南的最大自信。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和侗寨,有众多保存完好的鼓楼和风雨桥,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在民间村寨的吊脚楼、戏楼、踩鼓堂、芦笙堂里随处可见,以歌传情、以歌劝和、歌舞健身等生活习俗世代相传,文化与生活相互交融,村规民约、乡风民俗等民族文化深深地融入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之中,涌现出了台江五老调解贾理调解、锦屏华寨合约管理等经验典型,彰显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复合共生系统,这是古朴的生态智慧生存哲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发展理念,折射出黔东南生态文化魅力,早已成为黔东南世代人的文化自觉,彰显出了高度的生态自信。--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黔东南发展的最大潜力。十二五期间,全州接待游客达2亿人次,综合收入累计达1709亿元。2016年我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其中文化旅游占10%,形成了一批关联度高、有竞争优势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品牌,为拥抱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积累了强大能量。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活态的文化传承,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具吸引力的宝贝。我州长期以来积累的生态资源、形成的绿色发展方式,是我们后发赶超的本钱,只要我们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历代人种下的生命树就可以变成生态树,常青树就可以变成摇钱树,生态优势就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就会成为金山银山。黔东南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谋求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有效益的发展,必须找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两个宝贝是省委给我们把脉开出的药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是黔东南最大的优势和长板,这两个宝贝既是我们实现后发赶超、推动新跨越的优势、本钱、底气和信心,也是我们实现弯道取直、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用好两个宝贝黔东南才能更美。只有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科学合理利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发展中提升的9/46理念,既通过强化保护,坚持文化为魂、生态为基,把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切实把两个宝贝保护好、传承好、挖掘好、利用好;又通过现代化开发和营销,把保护与开发融合起来,做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经济两篇文章,让两个宝贝走出去,推动发展与回归自然的愿景相融合,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用好两个宝贝黔东南才能更强。只有做优大生态、大旅游长板,发挥旅游+的无穷潜力,以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化,以旅游+工业促进特色工业发展,以旅游+城镇促进产城景融合,以旅游+服务业促进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以旅游+大数据促进智慧旅游,以旅游+扶贫促进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拓展产业领域,衍生新业态,培育新增长点,以更强、更优的产业,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用好两个宝贝黔东南才能更富。只有坚持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大力推动文化惠民、绿色惠民,才能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做到经济效益、社会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