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报告XX位于南海之滨,毗邻港澳,面积约1997平方公里,管理人口2200万人,20xx年GDP达到万亿元,经济总量迈入亚洲城市前五,是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的超大型城市。XX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国家各部委、广东省各对口部门、国家专家帮扶组等帮扶指导下,以探索超大型城市固体废物治理样板为使命,全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体系改革,系统构建固体废物大环保统筹管理新格局,创新打造依法治废制度体系、多元化市场体系、现代化技术体系、全过程监管体系,全方位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市政污泥、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加快补齐各类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短板,深入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践行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现已如期完成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任务,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试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从系统工程和全市角度强化顶层设计引领生态环境部在XX召开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牵头成立国家专家技术帮扶组,每季度对XX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安排特派员常驻XX深入调研和指导,组织开展重点问题攻关。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安排固体废物和化学品处、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中心为XX提供政策和技术援助,下放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审批权,推动省市固体废物智慧监管信息系统共建共享。成立XX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领导小组,我市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部署试点建设工作,定期听取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人大设立代表问政会,强化工作监督。政协设立委员议事厅,广泛沟通信息、交流思想。相关市领导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分管领域改革建设事项。设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建设试点日常工作。修订《XX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各单位(部门)和各区工作职责,厘清固体废物管理边界,形成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城管、住建、水务、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分工负责的固体废物大环保统筹管理新格局。高标准编制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制定四个阶段工作目标,系统构建十大建设体系,出台58项建设指标,安排100项工作任务,出台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9项工作制度,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单位(部门)和各区,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全面压紧压实试点建设责任。二、如期完成100项任务,56项建设指标达到预期工作目标3/19顺利完成生活领域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废弃物、危险废物、市政污泥、农业废弃物、保障体系100项年度建设任务。58项建设指标已完成56项,快递绿色包装使用比例55%,受绿色包装价格高和新冠肺炎疫情限制循环包装箱循环使用等因素影响,比目标值65%低10%;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为吨/万元,指标领先全国先进水平,但受宝安、南山、龙岗三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增炉渣1500多吨/日等因素影响,比目标值吨/万元增加了吨/万元。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危废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环境公共服务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共7项指标均为100%,原生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处置和零填埋,房屋拆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从20xx年的31%提升到97%,相关9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率、有害垃圾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整治完成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等6项指标为100%,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资源回收率99%,地膜回收率90%,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从20xx年的24%提高到42%,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从20xx年的16%提高到38%,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从7%提高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实现零贮存,累计建成绿色工厂45家、认证绿色产品71个、认定绿色供应链7家,相关15项指标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保障体系四轮驱动(一)完善法规规定,系统构建于法有据、依规治理的制度体系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优势,编制4个地方法规和3个地方规章,出台77个政策文件,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强制开展建筑垃圾限额排放,拓展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绿色债券产品种类,完善各类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申报登记、电子联单等管理制度,加快填补固体废物治理法律空白,改革创新固体废物行政管理政策措施,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提供制度引领。《XX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深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和电子联单管理、塑料污染治理、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等纳入法治框架,明确在线监控可作为行政处罚依据,深化环境信用管理制度,为固体废物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XX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是我国首部绿色金融领域立法,创新绿色信贷、信托金融、绿色保险产品业务,明确绿色金融标准,创设绿色投资评估制度,强制披露环境信息,扩大无废城市建设项目市场融资范围,降低固体废物行业生产成本,提高利用处置企业抗风险能力。《XX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标准,5/19明确生活垃圾投放、收运、处理全过程管理要求,创新建立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住宅区楼层撤桶生活垃圾计量收费等制度,设立全国首个垃圾减量日,为垃圾分类管理和执行落实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XX经济特区建筑绿色发展条例》从项目设计、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健康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城区等方面进行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明确建筑物全寿命期建设和管理细则,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从源头减少建筑物拆除废弃物产生量。《XX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在全国首次提出新建项目建筑废弃物限额排放管控制度,对工地建筑废弃物实行排放核准、消纳备案管理,实施建筑废弃物收运处置申报登记和电子联单管理,明确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办法,强化综合利用激励制度措施,推动建筑废弃物源头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出台77个政策文件,强化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计划措施,强化绿色生产和绿色制造政策引领,深化塑料污染治理,推进绿色快递、绿色外卖、光盘行动,完善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市政污泥、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等治理改革政策措施,全面深化各类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改革。(二)激发市场活力,系统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发挥我市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高度市场化的优势,形成国有企业担当兜底、社会资本有序市场化竞争的固体废物收集、运输、利用和处置能力建设体系。新投资100亿元完成46个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工程项目建设,全市规模以上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总投资达到326亿元,累计建成投产189个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基地。孵化出能源环保、东江环保、格林美等一批上市公司,共培育出44家本地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骨干企业,骨干企业和利用处置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强化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创新绿色金融服务系列产品。20xx年财政补贴52亿元收运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医疗废物,投入6200万元扶持无废城市科学研究,安排5690万元对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产业进行专项资金扶持,带动企业投资亿元。强化绿色信贷激励措施,绿色信贷余额3561亿元,办理绿票通小微绿色企业、绿色项目业务401笔,金额达亿元,绿色信贷规模再创新高。加大税收优惠政策,20xx年退还78户固体废物相关领域纳税人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亿元。加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场培育,20xx年671家企业投保1700万元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额总额达到9亿元,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环境公共服务单位全部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成立XX市无废城市技术产业协会,每月举办固体废物论坛,推动产业融合与交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协同处置,签订XX汕头、XX潮州等政府合作协议,实现城市间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资源共享,推动固体废物处7/19置行业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批准成立潮商东盟基金,注册资本10亿元,募集基金规模可达1000亿元,助力XX将无废城市技术项目推广到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三)加强科技创新,系统构建国际先进、可靠适宜的技术体系出台无废城市细胞5个考评细则、4个评价标准、1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标准,新增41项固体废物治理地方标准规范,完善无废城市细胞评审标准,在全国首个系统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认定和市场化推广应用技术规范,科学设计生活垃圾分类技术体系,细化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等收集、贮存、处置等规范化管理要求,全面推进各类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监管各环节规范化建设。创新25项科技攻坚技术,新增发明专利16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17项。3项技术荣获20xx年度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技术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建10个高端科研平台,生态环境部批准XX环保科技集团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利用与处置工程技术(XX)中心,XX能源环保认定城市固体废物清洁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立广东省固体废物危废污染隔离防渗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固体废物清洁高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生活垃圾专业化分类与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污泥深度处理及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工程中心,创建XX市能源环保、环保科技集团、深高速环保研究中心3个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基地。(四)创新监管手段,系统构建全程覆盖、精细高效的监管体系投入亿元全面建成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完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废弃物、市政污泥等GPS+视频全覆盖、全过程智慧监控体系。开发固体废物远程视频执法系统,执法人员利用手机、IPAD等设施与企业负责人手机进行视频同步,执法人员通过同步视频在线检查企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废物贮存间等规范化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实时交办整改,企业整改线上提交执法人员审查确认,形成全链条闭环执法监管,大幅提升执法监管效能,执法人员需求缩减80%,同时提高企业抽检比例,有效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实施最严法治,强化环保问题按日计罚,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出台《XX市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第六版)(修订版)》,规范37项固体废物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持续开展利剑系列执法行动。出台监管执法正面清单,对375家企业实施正面监管,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系统构建市级督查、区级检查、街道巡查三级网格化执9/19法监管体系,将环境监管力量延伸到社区基层,实现环境监管执法反应快、全覆盖、无盲区。创立环保主任、环保顾问制度,加强环保事前、事中介入,从源头指导企业规范固体废物管理行为。出台《XX市排污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设立诚信、良好、警示、不良四个企业环保信用等级,将不良企业列入全省生态环境量化监管平台特殊监管对象,暂停企业生态资金补助和荣誉称号授予,信息提交银行、保险、海关、政府审批部门进行联合惩处,高效震慑企业违法行为。四、全方位推进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加快补齐利用处置能力短板和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一)推进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管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和零填埋强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创新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全市设置21830个集中分类投放点,聘请20499名督导员现场定时定点督导,3815个小区和1690个城中村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达9636吨/日,市场化再生资源回收7300吨/日,扣除能源化焚烧发电部分,回收利用率仍然达到42%,领先国内先进水平。配置3641台分类收运车辆,建成122处分类处理设施,分类收运覆盖率100%。建成4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64处小型处理设施,厨余垃圾日均收运处置量6268吨/日。出台全国最严生活垃圾行政处罚措施,个人违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最高处罚200元,单位违反生活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