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芜湖市教育局“十三五”规划教科研工作的落实情况芜湖市教育局十三五规划教科研工作的落实情况20xx-11-20十三五期间,市教科研在市教育局和上级主管部门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市学校及教师一起努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举培育核心素养的旗帜,着力推动课程与考试改革、深入研究教学评价制度、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研究、引领、指导、服务功能,为全市教育现代化、打造教育名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深化基础教育新课改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五年中,全市各学科共安排了教学研究课、德育渗透课、专题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市级教研活动约2100次,参加活动教师达90000人次;检查校级领导近350人次近120000节听课记录,并要求学校对1300余人次中层领导听评课记录进行检查,促进校领导关注课堂、关注教学、关注教师成长;组织城乡交流活动450余次,参加活动教师40000人次,为偏远农村地区送去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农村地区课堂教学和教育水平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市基础教育共有5项优秀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一等奖,占全省一等奖获奖总数1/10;10项成果获得省级二等奖,占总数1/7。中职教育成果中共有2项获得省级一等奖,6项获得省级二等奖。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从20xx年开始,计划每年安排财政投入180万元,支持普通高中开展课程研究,创建校本课程。20xx-20xx年,共立项校本课程项目46项,以课程建设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化发展。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出台了《芜湖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方案(试行)》文件,落实了专项经费,从20xx年开始,从思想品德、学习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对中小学校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判,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学校,指导教育教学改进和提高。二、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已不可逆转,并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教育的模式。我市出台《芜湖市阳光云课实施方案》、《芜湖市阳光云课资金管理办法》两份文件,建设芜湖市阳光云课工程,为正师风开前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自20xx年开始,每年投入200余万资金,开展云课录制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云课资源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十三五期间,我市有14所学校,被省教科院确立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实验学校,以微课、翻转课堂,以及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使用、3D打印课程、STEAM课程等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逐步推广使用。在3D打印创新3/8设计、通用技术会议创客比赛等活动中,我市参赛选手屡获全国、全省大奖。在教育部、教育厅和市局的统一部署下,十三五期间,我市一师一优课、微课、乡村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等评比工作成绩在省内名列前茅,连续被省教育厅授予多项活动优秀组织奖,超额完成省教育厅的考核目标。三、着力新高考改革研究,促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十三五期间,为了适应国家新一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我们采取了大量针对性措施,引导学校适应新高考要求,转变育人方式。组织了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情况的调研,对全市所有高中学校(含民办)的学科教师情况、选修课开设情况、走班教学的情况进行了摸底了解,形成了调研报告,提供给教育局决策参考;邀请了教育部、教育厅相关专家、领导对全市教学管理人员和高中学校校长作了适应新高考和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文件解读等专题报告;连续完成了学生在省资源平台学生空间100%注册率;每年一度召开高三毕业班工作会议,对全市高中毕业班成绩进行分析评估;9个高考学科组织与省内其他市联合组织召开了45场复习研讨会,指导高中毕业班复习工作。学业水平考试和中考也采取相应措施相应,为高考奠基。因此,我市历年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达线率、录取率和高分段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多元化录取态势逐步形成,艺术、体育生录取人数保持较高水平。在高水平学生培养上,我市五大学科全国金银铜牌均有斩获,省级大奖数量和层次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四、拓展学前和中职教育研究,支撑各类教育协同发展学前教育方面,省级重点课题《名园长工作室运行机制及研修方式的实践研究》经过专家评审顺利结题,这是引领芜湖学前教育的重要品牌。全市建立11个名园长工作室,两期工作室研修成员共118人。五年来,通过送培下乡、课题引领、问题诊断、网络研修、专题讲座、业务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定向帮扶新建公办园和民办园园长。余捷、汤德华两位名园长荣获宋庆龄幼儿教育提名奖。四年来我市创建成功的市一类园和优秀民办园,60%是名园长工作室的研修园,提升效果明显。《安徽青年报》等相关媒体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五年来,我市各幼儿园共承担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23项,学前教育研究风气渐浓。近几年来我市在全省、全国学前教育的各类评比中成绩均名列前茅,三名教师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幼儿园音乐游戏观摩活动(全省仅6人)。全省语言优质课评选、优秀幼儿早操活动录像评选活动、全省娃娃乐故事会评选、六月科学乐评选,我市均获一等奖。在全省基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中,我市上报学前教育论文获奖数和等级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中职教研方面,20xx年以来组织对中职学校进行教学诊断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协助职成科完成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指导完成示范学校、示范专业、示范实训基地的认定申请报告;积极参与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5/8实施;每年组织开展中职学生参加市、省、国家三级技能大赛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中职学生参加市、省、国家三级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省、国家信息化大赛及教师技能大赛活动;三优评选活动。特别在20xx年教师技能大赛中,我市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比赛,取得国赛二等奖第一名,这是安徽省历年参赛的最好成绩。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夯实教育发展的人才基础十三五期间,根据市局《芜湖市名师队伍建设5151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了四批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评选和研修人员的遴选工作,评选出46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建立了46个名师工作室,53个名校(园)长工作室,59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先后有近600名青年教师参与研修,成为教师中的骨干。还通过编印《芜湖市三名工程建设成果汇编》、在教育局网站开设了三名工作室专栏等形式,展示、交流、研讨、记录了各工作室活动的过程性材料和研修成果。全市已拥有26名正高级教师,65名在职中小学特级教师,260名学科带头人,769市级骨干教师。按照《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芜湖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市规范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工作,20xx、20xx两年共获省级课题立项22个,五年内市级课题立项共300余项,以科研引领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五年来,共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3000多人次,市级培训超过25000人次。连续5年举办了教研员高级培训班,分别赴北师大、西南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师大、华中师大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参加培训的教研员和培训管理人300人次。在20xx年5月教育部在昆明举办的部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全国培训会上,特别安排了我市老师作教材教学经验介绍和技巧分享(全国只有北京和芜湖2个市),还应邀介绍了学科的教科研做法。我们绝大多数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都是师大国培班的主讲教师,每年为来自全省乃至省外教师进行培训讲座,一些教研员还应邀到全国各地进行培训讲座,远及新疆、海南、宁夏、江苏、湖南、广东等。五年来,先后组织了新课程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录像课评比、教学论文评选、信息化教学技能比赛、微课评选等活动,每年近30项,在市级比赛的基础上,我们将优秀教师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评比,在更高层次经受锻炼。我市在省教育厅举办的各项教师业务比赛中,其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六、倾力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制定了《芜湖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进课堂实施方案(试行)》《芜湖市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指导和规范学校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编印发行专项读本,免费提供给学生,引导学校素质教育,如《芜湖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铸安校园在行动》《国学经典读本》《中小学环境教育读本》《精神万古气节千载--芜湖铁画中小学生读本》《戏曲进校园芜湖市中小学生读本》《芜湖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读本》,累计百万字。开展一系列活动,各校一校一特色7/8在传承中创新的经典诵读活动,连续五年开展了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经典诵读展评会,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渗透教育、专题教育、实践活动,芜湖市中小学安全教育课题评选活动,戏曲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以关注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主题的三画一灯(铁画、堆漆画、通草画、剔墨纱灯)的特色美术课堂。这些都为我市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来突出的贡献。七、落实语言文字工作,创建和谐的语言文字环境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每年认真组织开展全市范围经典诵读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省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65所。在全省领先全面完成我市8个县区的县域语言文字督导评估工作和县域普通话基本普及情况验收工作。着力推进了学校、基层、重点行业领域的语言文字工作,重点培训了农村地区教师和语言文字骨干2000人次,将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向农村推广,推进了全市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五年来,在取得一系列的成绩之中,我市教科研领域也表现出一些问题。一、教研工作不均衡。一直以来,由于人手问题,我们在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教研工作还不能正常化、经常化开展。学科教研活跃、成果丰硕,而政策研究、综合研究力量较弱,建树较少。目前的在职人员中一人兼职多岗是普遍现象,信息技术、德育、小学英语学科、劳动技术等没有教研员,中职教研员缺额,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都要兼顾,影响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和队伍培养。同时,教研员还是按照传统的按学科设岗,一些综合性的领域,比如课程建设、评价管理等没有岗位。二、教研机制不完善。比如:教研队伍建设和完善问题;教研员专业标准、准入和退出机制问题;教研保障问题、激励机制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