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关于把优良家教家风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报告关于把优良家教家风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报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孩子美好心灵〔1〕。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还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2〕优良家教家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为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德法课)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探讨将优良家教家风融入德法课教学,以更好地发挥德法课的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从探究优良家教家风融入德法课的可行性入手,分析其融入的价值意蕴,探寻二者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以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1.优良家教家风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可行性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通过家教家风涵养家庭成员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优良品质。德法课作为青年大学生步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契合的,因此,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现实可行性。1.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德法课作为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基本内容,以回答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关心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其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五个方面全方位提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认清自身肩负的时代重任,自觉成长为可堪重任的时代新人。家庭教育是人才培育的起点,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传统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孝、仁、诚、勤等优良品质,教育引导子女崇德重礼、德法相依,规范自身言行举止。现代家庭教育同样注重对品德教育,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他们在拔节孕穗的成长关键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孩子深厚的家国情怀,指引孩子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个人梦、家庭梦的过程中,推动国家梦的实现。因此,从宏观上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优良家庭家3/12教家风与德法课都注重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促进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的后备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2教育内容的契合性从内容上看,优良家教家风是开展德法课教学的重要资源,与《思想道德与法治》(20xx版)教材内容存在互通性。教材包含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法治教育六部分内容,这些无不与家庭家教家风有着紧密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3〕在人生观教育内容上,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强调耕读传家,推崇建功立业,以激发子女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这与德法课人生观教学中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容不谋而合。在理想信念、中国精神教育内容上,优良家教家风历来重视爱国情怀和精神家园的培育,例如主张先国后家、为国而家、构建家国一体的理念,这与德法课中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的内容是高度契合的。在价值观教育内容上,优良家教家风中蕴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尚和合思想,以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原则,是我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在道德教育内容上,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在法治教育内容上,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倡导遵纪守法,通过家规家训加强家庭成员法治意识教育,使其自觉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为社会主义现代法治观教育提供了丰厚滋养。1.3教育方法的互通性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看,德法课旨在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触动大学生的内心和灵魂,培养其道德情感,提升其政治素养,强化其使命担当,提高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家教家风涉及修身、治家、为人处世等方面,旨在通过家庭成员的情感沟通、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进行刚性的规范、柔性的引导,从而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首先,优良家教家风与德法课之间具有共同的教育方法指向。例如要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施教者都必须先接受教育,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再针对受教者开展个性化教育,提升教育的实效,做好孩子、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其次,优良家教家风和德法课都侧重采用榜样示范和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思政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注重言传身教,用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不断提升传播知识、传播真理、塑造灵魂、5/12塑造新人的教育实效。优良家教家风同样注重用言传身教、榜样激励等方法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在言传身教方面,强调父母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榜样激励方面,要求父母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自觉把良好的家教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优良家教家风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意蕴优良家教家风是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的缩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反映,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优良家教家风融入德法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4〕用良好家教家风培育青少年道德品行,不仅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德法课是为党为国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渠道之一,将优良家教家风与德法课教学结合,二者同频共振,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拔节孕穗的关键阶段,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当前复杂局势的影响,对其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针对这一现实困境,尤其要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作用。优良家教家风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明礼诚信等观念,能够为培育和涵养当代大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指引他们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为家庭谋幸福、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自身道德精神境界,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将优良家教家风贯穿德法课教学的全过程,利用良好的家规、家训等载体,潜移默化地将传统的价值理念滴灌到大学生内心深处,覆盖其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2.2有利于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步伐加快,教学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矛盾,思政课建设仍存在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如在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必须不断探索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和载体。在教学载体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有利于提升德法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道德认同。在教学内容上,优良家教家风为德法课教学提供了大量教育资源,丰富和充实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构建覆盖面广、类型丰富、层7/12次递进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优良家教家风通过学生身边具体的人物和事例进行教育,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知识并自觉践行。如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等理论总是离学生实际太远,往往过于空洞,缺乏说服力,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并接受。通过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将这些高大上的理论落地,贴近生活实际,教育孩子热爱祖国就是要保护好国家的一草一木,不得随意践踏公物;热爱人民就是在他人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爱岗敬业就是要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艰苦奋斗等。家教家风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人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可以随时开展,覆盖面广,教育效果佳。因此,将优良家教家风融入德法课教学,有利于提升德法课教学的实效性。2.3有利于推动优秀家教家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优良家教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助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全社会形成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氛围,但在实践中仍有需要提高之处。如在学校教育层面,在培养青年大学生家庭建设责任感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当前的家庭教育多局限于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性;忽视了青年大学生在家庭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家庭建设责任感缺失。将优良家教家风融入德法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强化当代大学生家庭建设的意识与使命担当,使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好原生家庭以及将来自己组建新的家庭。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立足新的时代条件,将优良家教家风文化融入德法课教学,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培育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优秀传统家庭美德中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是古人对子女的谆谆教诲,也承载了古人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通过德法课教学进行传统家教家风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自觉建设家庭,形成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氛围,推动祖国繁荣发展,做弘扬新时代家教家风文化的表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优良家教家风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探析推动优良家教家风融入德法课,要结合地方特性,进一步挖掘优良家教家风文化的教育资源,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融什么、往哪融、怎么融三个层面出发探索融入的路径,切实提升融入的效果。3.1融什么:挖掘地方性教学资源家教家风蕴含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有些传统的家教家风内容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选取体现时代特性的内容融入德法课9/12教学,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丰富滋养。其中,地方优秀家教家风文化具有特有的地域亲和优势,能够为德法课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鲜活的教学素材,使优良的家教家风浸润大学生心灵,同时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德法课教师应充分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主动将当地优秀的家教家风文化资源挖掘出来,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和转化。比如钦州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一生为抵抗外敌入侵、保家卫国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治家经验。向学生展示钦州本土爱国英雄人物的家庭家教家风文化,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能够获得接地气的家庭家教家风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意识。二是德法课教师要与地方妇女联合会、地方教育局等单位双向联动,加强与地方家庭教育专家的联系,及时跟进地方家教家风文化研究,不断更新自身家教家风文化理论体系,将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德法课教学,使其能够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得到更好的转化。同时,进一步促进家教家风文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