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20xx年03月26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三五时期,我省聚焦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省定经济薄弱村、6个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以及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合力攻坚下,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效。工程实施4年来,纳入建档立卡的省定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2542114人(20xx年初确277万人,经过4年动态调整后为254万人),已实现脱贫254万人,脱贫率达到%以上,其中20xx年脱贫约万人,目前还剩6户、17人未脱贫;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18万元标准,其中20xx年达标97个。6+2重点片区和革命老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有望全部摘帽。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了六个着力。一、着力强化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扎实开展建档立卡人口动态调整和已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严格执行两公告四公示两比对(申报公告、脱贫公告、村级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确认公示、异议复核公示,数据比对和入户核对)程序,推动各地查漏补缺,提高脱贫质量。坚持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双轮驱动,对有劳动能力的对象按照每人1600元标准安排精准帮扶资金,推广园区+基地+农户模式,累计为70万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04亿元,有165万人通过产业就业等开发式措施实现稳定脱贫。对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省农村最低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20元;对既不符合条件又无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落实集体经济分红、社会组织定向帮扶、地方政府兜底等综合措施。全面落实重残、重病单人保制度,建立低保缓退机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人不少、一户不落。二、着力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出台专项行动方案,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现场会、座谈会密集部署。举办三保障专题研究班,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强化数据比对和精准帮扶,合力推动三保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义务教育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学生资助资金466亿元,累计资助学生1795万人次,其中财政投入占学生资助总资金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0%以上。各地在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上,均基本完成规划任务,改薄成效明显。搭建全省建档立卡困难学生信息库,全面建立精准教育资助和控辍保学机制,截至12月底,全省3188名建档立卡疑似辍学学生已降至5人,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基本消除。3/10基本医疗方面。全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四道医疗保障,落实三免两提(免个人参保缴费、免住院起付线、免费参加体检,提高门诊慢病报销比例、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和一降两建立制度(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建立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和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低收入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至15个百分点,大多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将低收入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住房和饮水安全方面。对需实施危房改造的10284户省级建档立卡户,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加快改造进度,目前已全部竣工。持续巩固提升饮水安全成果,全面解决丰县、邳州、沛县饮水型氟超标问题,农村低收入人口饮水达到安全标准;到20xx年底,苏北地区将全面实现集中供水,区域供水入户率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三、着力促进村级集体增收和重点片区帮扶对省定经济薄弱村,安排60万元或200万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积极发展资源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集体经济。督促地方对未达标的97个村落实包干制度,对已达标村开展回头看,巩固帮扶成果。以四挂钩两清单(干部挂钩、南北挂钩、科技挂钩、企业挂钩、项目清单和政策清单)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富民工程,累计下达农业产业富民专项资金亿元,累计实施项目233个,带动6300多户低收入农户和270多个经济薄弱村增收。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累计投入帮扶项目1400个、总额40亿元。推进互联网+扶贫与产业+电商,130多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成为淘宝村,万低收入人口参与经营。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完善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动态调整机制,苏北5市累计形成扶贫资产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亿元。深化五方挂钩帮扶,全省262家省级五方挂钩单位累计协调落实帮扶资金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160个。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投入重点县区、重点片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资金252亿元。坚持把6个重点片区作为主战场,省四套班子办公厅等牵头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规划深入实施,累计实施整体帮扶项目2680个,其中25个关键工程项目已完工24个,片区面貌发生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持续巩固提升黄桥茅山革命老区富民强村行动成果,累计投入专项支持资金亿元,老区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四、着力强化精准退出围绕户脱贫、村达标、县摘帽,确保实现脱贫攻坚和我省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目标。对户脱贫,严格把握现行脱贫标准,充分发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阳光扶贫监管系统的精准功能,对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6000元或者三保障存在问题的,一律不得认定脱贫,且必须严格执行五签字五确认(识别人签字确认、农户签字确认、帮扶人签字确认、检查验收人签字确认、农户签字确认同意销账)程序,做到真5/10脱贫、脱真贫。对村达标,按照既要说清楚有多少人多少村脱了贫,也要说清楚是采取什么措施脱的贫要求,严格审核村集体增收台账,实地查看帮扶项目和收益情况,并组织第三方对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发展补助资金开展绩效评价,确保收入真实可靠、不含水分。对县摘帽,明确摘帽程序,要求县总结申请、市审核申报,组织第三方机构对低收入人口累计脱贫率和精准度、省定经济薄弱村达标率、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开展独立评估。在以上工作基础上,20xx年1月上旬统一组织开展省级验收,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五、着力构建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积极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不脱责任,扶上马送一程,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坚持深化产业就业扶贫,大力建设三批两园(一批优质高效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一批扶贫特色产业基地、一批农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南北挂钩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扶贫产业园),引导低收入人口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提高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稳定创业就业。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倡导参与式扶贫,采取以奖代补、鼓励多劳多得,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建立缓解支出型贫困机制,针对建档立卡人口80%因病因残致贫实际,在推动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基础上,推广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村级医疗互助等做法,通过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积极解决支出型贫困难题。强化子女赡养责任,推广孝善基金、签订赡养协议等做法,着力解决分户老人脱贫问题。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相衔接,对疾病、遭灾等情形落实临时救助、专项救助、商业保险、资产收益扶贫等多层次、复合式的保障性防贫措施,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救助、事后保障。建立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建立阳光扶贫省级数据分析运用平台,推动建档立卡数据与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定期交换;通过主动申报、入户调查、数据比对等,强化对已脱贫、未脱贫和边缘人口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及时纳入帮扶。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推行防贫保险基金、防贫宝等防贫保险模式,有效遏制返贫难题。六、着力推动责任落实和作风改进积极配合省人大做好《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执法检查,认真吸纳省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对两不愁三保障、项目资金监管等多项制度作了修改完善。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全面督查,开展脱贫攻坚问题大排查,抓好政治生态扶贫监测,动真碰硬反馈问题,逐条逐项解决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加强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加大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力度,20xx年及以前结余资金已清理归零,有省定脱贫任务的县已全部建立项目库,累计储备优质项目6192个,扶贫项目由政府配餐走向农户点菜。把作风建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扎实开展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对漠视侵害群众7/10利益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积极做好扶贫12317监督举报电话受理工作,累计处理674个,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总体来看,我省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能够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任务,但对照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机制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部分扶贫对象脱贫基础脆弱。从20xx-20xx年低收入人口脱贫情况看,依靠产业发展、就业援助等开发式措施脱贫人口165万人,占65%;依靠兜底保障措施达到脱贫标准的89万人,这89万人自主脱贫动力不强,政策性和转移性收入占很大比重,因病、因残、因灾致贫因素尚未得到根除,用于改善生活质量的余钱不多,存在一定返贫风险。一些已脱贫省定经济薄弱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提供配股分红、配资分红、代建门面房或标准厂房出租等传统途径增收,增收门路和办法还不够多。二是三保障仍需持续加强。极个别地方还存在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孩子辍学现象。少数地区健康扶贫相关政策配套衔接不够,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落实仍有提升空间;住院合规费用个人自付比例虽然控制在10%以内,但大多是兜底解决,县级财政压力较大。危房改造与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的政策尚未做到有效衔接,验收和资金拨付有待加快。三是产业就业扶贫力度仍需持续强化。一些经济薄弱地区位置偏远、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业产业项目选择难、组织实施难、后续配套难等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好的产业项目、有效的脱贫模式还不够多。少数地区在项目选择上注重短平快,导致产业项目体量小、产业集中度不够高,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等。四是以县为单位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任务仍然较重。各地围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作了很多探索创新,但系统性、深入性和前瞻性不够,需要完善提升、持续推进。同时,基层普遍反映扶贫系统编制少、力量薄,乡村扶贫干部待遇偏低、任务重,希望在严管的同时,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更多倾斜,切实保护好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20xx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保持脱贫攻坚目标不变、政策不变、帮扶不变、责任不变,一鼓作气、乘势而为,保持攻坚状态、强化攻坚责任,集中兵力攻克最后堡垒,全面排查解决存在问题,坚持不懈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目标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强化问题整改。认真梳理脱贫攻坚问题大排查、全面督查、巡视整改、部门监督等反馈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工作清单,逐个问题过堂,逐一销号解决,确保上半年全部整改到位。对少数未脱贫人口、未使用资金、未实施项目,加大攻坚扫尾力度,确保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资金全部拨付到位,项目规划全部完成,为交卷打好基础。二是完善帮扶政策。严格落实中央四个不摘(不9/10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监管)要求,坚持投入不减、力度不降、靶心不散、频道不换,保持产业就业、三保障、扶贫小额贷款等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已脱贫农户做到帮扶不脱钩、政策不断档、监测不放空,防止出现反弹。对边缘人口强化跟踪监测,防止出现工作盲区。对已脱贫省定经济薄弱村,运用好农村各项改革、村级公共空间治理等成果,逐步健全稳定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对12个重点县(市、区),继续深化五方挂钩帮扶和工作队驻村帮扶,加大南北共建园区、产业转移等支持力度,通过区域发展更好带动扶贫开发。三是深化产业扶贫。推动政策资源、财政投入、发展要素、人才优势等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加快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