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百年庆典”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5教授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百年庆典”上的讲话教授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百年庆典上的讲话尊敬的X校长、X先生,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受邀参加X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百年庆典这一重要活动并在会上讲话,表达自己的兴奋与感激之情。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首先,我想向所有曾经在这里工作、求学和研究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学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校教育学科设置于1922年,是中国近现代高校最早设置教育学科的高校之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1922年初创至今,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百年芳华,桃李芬芳。粗略而计,我也算是这段历史后半段的见证人。从上世纪70、80年代至今,我在此度过了人生中既美好又丰盛的40余年。作为1977年10月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后的首届大学生,我于1978年3月入读X师范大学历史系,成为现在人们常说的77级大学生。1982年1月,我从历史系毕业分配到学校新成立的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当年所长杨葆焜、副所长董宝良先生深谋远虑,着眼长远,特地安排我们这些来自历史、中文、数学、物理、地理、生物等系的留校青年教师,与教育系第一届本科生79级的翟天山、王坤庆、杨小微、余学峰、赵国祥、靖国平、李文长等人一道聆听王道俊、郭文安、杨葆焜、杨汉清、肖宗六、董宝良、伍文、戴本博、任钟印、李道仁、严正、周镐、王启康等老先生们讲学论道,补充教育学知识,由此进入教育学之门。如今,40余年前的听课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前辈学人的教泽风采仍受益无穷。图片我来到教科所后第一项任务便是在杨葆琨、董宝良等先生主持下,与夏德清、喻本伐、熊贤君、李红梅等中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陶行知全集》(湘教版)编辑出版工作,这也成为我个人学术生涯的起点。前辈教育史学家董宝良先生带领我进入陶行知研究领域时,当时它还是一片有待开拓之地。1985年至1988年,我在董宝良先生指导下完成国内第1篇陶行知研究教育学硕士论文,1988年至1991年又跟随章开沅先生继续进行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的研究,完成了国内第1篇陶行知研究历史学博士论文。由此,陶行知研究成为我的学术根据地,并在此基础上由研究单个教育家向教育家群体进而向中外教育史整体拓展。2001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高访回国后,随着兼做教育行政事务,再向教育政策、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延伸,努力按照前辈们的教诲打通历史、现实与未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工作研究化、研究理论化、理论实践化,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国是,努力服务社会,推动教育改革。在教院工作、学习期间,有幸结识了在座多位3/5同仁,与大家一同探讨,一同努力,一同进步。这45年来,学校和学院事业蒸蒸日上,我个人也所取得了若干进步。可以说,我与教院、与华师同路前行,个人取得的进步离不开学校的悉心栽培,离不开各位老师的鼎力帮助,是与在座的各位同仁一同奋斗和拼搏的结果。回首走过的路,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多地得益于时代赋予的条件、机遇与平台。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45年来我做了什么,可以说是教书育人做研究,参政议政谋国事。具体地说,一方面,躬耕于母校讲台,教书育人,从事教育研究。另一方面,又走出高等学府,先后在政府与人大从事行政实务,从一个国家特大中心城市的城区基层干部,成长为一名省部级领导;担任过省级民主党派主委;同时担任过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此外,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等职。虽然在不同时间、地点、环境、背景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始终流淌着桂子山人的精神血脉。在学术上,得益于学院、学校和团队的支持,亦小有成绩。从教育部1995年开始设立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起,到20xx年第八届,除了第三届因故没有参与申报,每届都为学院和学校获得荣誉。其中有两届获得一等奖,三届获得二等奖,两届获得三等奖。近几年,有三项成果获国家级重大奖项一等奖:《中国教育活动通史》(八卷本)获第八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引论》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前天在西安出席一流学科建设论证会,与会专家纷纷肯定这些成果与杨宗凯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道为学校教育学科近年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和教育学A+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我心里清楚,这些成果和荣耀与其说属于个人和团队,不如说属于学院、属于学校。我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组织的培养重用、感恩大家的信任支持。我也想借着百年院庆这一机会,向多年来关心帮助支持过自己的学校、学院领导,向各位前辈学者、本院同事、学界同仁和我研究团队的所有成员表示个人由衷的谢意!图片今天,高朋满座,群英荟萃,共襄盛事,同享荣光。我们不仅要赞颂教院取得的辉煌成绩,更要铭记与缅怀教院前辈学者。他们对学院的发展、对学科的建设、对人才的培养,都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虽然有些老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但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缅怀和弘扬他们的高尚人格与治学精神。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我们教育学科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科取得5/5了突破性成就,获得了A+的优异成绩。但我们既要有信心与决心,更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们过去五年在三重(即重大课题、重大成果、重大奖项)上成绩亮丽,但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呢?我们还能继续做到吗?要看到,我们目前在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学科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这次西安一流学科建设论证会上,我看到前面的标兵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远,后面的追兵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近。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与荣誉,而要将这次百年庆典开成重新起步、誓师奋进的大会。我衷心期望也相信到下一个五年、十年、二十年结束的时候,在各位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整体学科水平、科研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实现新的跨越。我也愿意老骥伏枥,与在座各位一起奋斗,努力再上新台阶,为学院、为学校再创新辉煌,为国家、为社会、为学术做出新贡献!最后,衷心祝愿X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章永续、宏图更展。谢谢大家!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