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5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在20xx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提升龙江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一环,是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内在要求。一、深刻认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由理念提出到内涵拓展,再到实践探索和制度建构的有序发展。总的来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四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一是政治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社会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总体效能。二是人民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使人民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三是共治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政府依法履责为法治、以各类组织协同为善治、以群众参与为自治的多元治理。四是契合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最适合我国国情、政情、民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制度,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社会治理格局,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活力有序为目标导向,以防范化解风险为着力点,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心,从而更好地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二、系统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上,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管控向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管理,再向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历史性跨越,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中国化的生动实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思想,丰富了全球治理体系,开拓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崭新的时代命题。第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撬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支点。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宏观国家治理与微观基层治理的联结枢纽,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事关顶层设计落地落实,又关乎基层和谐稳定,肩负着组织领导市域城乡治理的重任,是稳定基层治理的压舱石,具3/5有辐射、带动、示范、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引擎作用。市域社会治理统筹调配市域优势资源、优质服务,从市域内高地流向洼地,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治理效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驱动,为全面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战略支点。第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化解重大矛盾风险的有效途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难题超出了县、乡职责边界,扩展至市域层面。将市域作为观察社会矛盾风险走向的窗口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主阵地,能够有效提高社会风险防范水平,健全决策体制,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最大限度破解社会矛盾外溢的难题,强化矛盾调解的全面性、协同性、精确性,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管理全面覆盖,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成效。第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市域社会治理开启了党委和政府掌舵,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市域社会治理能够充分发挥政策制定的自主性,履行地方立法权,融合网络治理资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治理手段,在更多模块和更高层面上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三、科学建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举措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打造多元治理主体。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发挥党在市域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努力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局面。集聚政府、市场、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融合各类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多层次协商、多元化协同、多渠道协作机制,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明晰社区权责,实现一门式服务、一站式办理,提高社区运转效率。大力培育发展惠及民生的公益型社会组织,推进社区服务项目化。着力打造社区+社工+社团模式,实现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第二,坚持法治保障,着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一是党政协同。关键在协同,重点是坚持人民至上,主动解决基层问题,更好引领群众、服务群众。二是依靠群众。关键在依靠,重点是紧密联系群众,带动群众一起解决问题。三是预防纠纷。关键在预防,重点是走好群众路线,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四是化解矛盾。关键在化解,重点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锻炼解决基层问题的实际本领,提升工作能力水平。五是维护稳定。关键在维护,重点是站稳人民立场,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六是促进发展。关键在发展,重点是让群众真正得到利益,解决人民发展的问题,更好构建基层治理格局。第三,坚持人民至上,着力以'刚''柔'并济五治融合的治理方式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在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5/5多元化主体配合密切、良性交流,形成以政治统领、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智治支撑为主要内容的五治融合治理机制,既要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要重视和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实现公共法律与道德准则的协同治理,刚柔并济,软硬兼施,全面提高市域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治理活力和效率。第四,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手段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发挥科技手段的引擎功能,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以问题导向弥补短板弱项。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依托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和城市运行中心,将公安、交通、城建、房管、医院等社会综合治理信息统一汇聚到大数据系统,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让各类资源活起来、动起来,更好服务于社会治理工作。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