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组织工作会议暨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区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突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健全完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强化组织领导,下好纵横交错“一盘棋”。**区探索构建区委、区直部门、街道党工委三级纵向联动体系,辐射形成横向联动、纵横交错、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区委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问题、安排任务,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区委组织部构建“年初抓计划—年中抓自查—平时抓指导—年底抓述职”四点一线常态化工作模式,帮助各社区党组织书记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让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实落细、见行见效。各街道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院落(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将城市党建的触角延伸到小区、楼院、厂房、流动人口聚散地。科学设置网格,织好治理服务“一张网”。**区着力推动组织体系、治理力量与服务要素有机结合,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院落(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链条。深入开展“织网扎根”行动,以居民小区为基本单位,按照“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管辖面积、小区规模、人口分布等治理要素,在40个社区科学划分202个网格,划片成立38个网格党支部、244个网格党小组,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使党组织链条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梢。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将区域内公共场所、街巷道路、商圈市场全部纳入网格。建立集综治、民政等为一体的快捷服务平台,采用“居民点单—网格接单—党组织清单”的方式,实现党建、综治、民生等各类网格“一个格服务、一张网治理”,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健全激励机制,凝聚干部干事“一条心”。**区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制定印发《**区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激励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完善社区工作者日常管理、考核制度、薪酬体系等工作机制,社区工作者平均薪酬显著提高。坚持把社区干部纳入全区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以系统培训促进基层干部整体能力提升,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先后举办“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示范培训班”等各类主题班次近20期,覆盖1100余人次,切实为社区干部“补钙充电”、增技赋能。邀请专家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前培训班4场(次),覆盖培训800余人(次),提升社区工作者履职水平。开展社工人才“线上+线下”学习培训活动,制定培训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要求等,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全区社工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职业归属感,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党建联建,形成社区物业“一面旗”。聚焦破解物业服务提升难、老旧小区管理难等问题,大力开展物业党建联建,推动党的工作向物业管理行业延伸,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若干措施》,把党的组织有效嵌入社区物业管理工作中,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联动机制,提高老旧住宅小区物业覆盖率,不断优化物业服务方式。全面摸清全区住宅小区底数,指导各社区成立业主委员会4个,党员占比达53.43%。在老旧小区和规模较小的小区、独栋楼,通过“拆小并大”整合小区规模,按照片区“统一打包”招标等方式,为引进物业企业创造条件。坚持加强党对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物业委员会的领导,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和选派党建指导员“三建一派”的方式,在物业服务企业成立4个党组织,选派4名党建指导员,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80%以上。对规模较小、整合困难、不具备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的居民小区,采取社区托管、居民自治、社会组织服务、个人承包等方式,探索推行党员包片联户等管理模式,持续提升无物业小区自治水平,先后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40个,组建“广北大叔”“敲敲门志愿者服务队”等红色志愿服务队11支,以“自治自管+志愿服务”的方式,落实小区环境卫生、绿化养护、安全防护、公共秩序维护等基本物业服务,居民满意度不断提高。推动资源下沉,实现基层治理“一个调”。**区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创新“一核引领、多方联动、一呼百应、协同共治”的社区联合治理模式。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认真组织落实街道“大工委”、社区“联合党委”机制,持续推进“一书三单”,78家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共治资源清单”“治理需求清单”“服务项目清单”,推动驻区单位由“局外人”向“自家人”的角色转变。建立机关干部“双报到、双报告”机制,推动机关干部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2024年,全区45个区直部门1500余名党员常态化深入结对社区开展志愿活动,落实民生事项660个,切实为群众解决一批揪心事、烦心事,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将居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与辖区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有效对接,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商户门店等平台,建成24家暖“新”驿站、1家“司机之家”,为新就业群体免费提供饮水、餐食加热、手机充电、无线网络、远程教育电视等便民综合服务,累计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1000余人次。深耕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治理“一朵云”。**区紧跟时代步伐,全力投入数字技术于基层治理领域,倾力打造智能化云端治理体系。斥资引入先进的数字治理平台,整合全域人口信息、房屋数据、市政设施状况等海量数据资源,构建起“数字孪生”社区模型,在虚拟空间精准复刻社区全貌,实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可可视化监控与管理。依托大数据分析算法,深度洞察居民行为习惯与需求趋势,比如通过分析居民水电使用频次、报修记录,提前预判老旧管网故障风险,精准派遣维修力量,防患于未然。为网格员配备智能终端设备,集成信息采集、实时通讯、任务派遣接收等多功能于一体,网格员穿梭在网格内,随手一拍、一键上传便能反馈问题,平台即刻智能分流任务至对应职能部门,从街头巷尾的小广告清理,到复杂的管网疏通抢修,处理全程限时且公开透明,居民可随时追踪进度。同步开发居民专属移动端应用,集成政务办事预约、社区活动报名、民意反馈等板块,社区老人足不出户便能预约高龄津贴办理、报名健康讲座,年轻人动动手指就能反映路灯损坏、道路积水等问题,真正让治理搭上数字快车,迈向高效便捷新境地。培育文化纽带,铸就社区认同“一团火”深挖本地深厚文化底蕴,将**区独有的工业文化遗迹、民俗传统、红色历史等元素巧妙融入社区日常建设。在社区广场、街巷墙壁绘制大型文化彩绘,讲述往昔工厂奋斗故事、展现民俗节庆盛景、铭刻革命先辈英勇事迹,让居民目之所及皆为文化传承。定期举办“工业记忆寻根之旅”活动,组织居民尤其是青少年走进老工厂旧址,感受先辈创业艰辛,传承实干拼搏精神;民俗文化节上,舞龙舞狮、剪纸刺绣等表演与体验目不暇接,唤醒居民心底的文化乡愁。组建各类文化社团,涵盖戏曲、书画、摄影等多个领域,吸引居民踊跃参与,以共同兴趣为“黏合剂”,拉近邻里距离。社区党组织积极引导社团围绕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等主题开展创作与活动,摄影社团用镜头记录社区蝶变、好人好事,戏曲社团编排文明新风短剧,在社区巡演传播正能量,点燃居民对社区的热爱之火,凝聚起深厚的文化向心力,让社区从居住空间升华为情感归属家园,居民自发守护、主动建设的热情愈发高涨。聚焦人才引育,汇聚多元治理“一股泉”。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仅面向社会广纳贤才,更与高校、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设立“基层治理人才蓄水池”专项计划。定期邀请高校社会学、公共管理等专业师生团队入驻社区实习调研,为社区难题带来前沿理论视角与创新解决方案,针对社区养老服务优化课题,高校团队设计出“医养结合智能居家养老”模式并试点推行,大获好评。聚焦内部人才培育,除常规培训外,建立“社区治理人才成长营”,选拔有潜力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进入成长营,接受一对一导师帮带、参与模拟项目实战、赴先进地区观摩学习。设立“治理创新金点子”奖励基金,鼓励基层人员立足岗位创新,对提出诸如“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共享集市”“邻里纠纷调解流动工作室”等优秀创意者给予资金与荣誉激励,激发全员创新活力,让源源不断的人才智慧为基层治理注入不竭动力,持续焕发勃勃生机。强化监督考评,高悬质效提升“一把剑”。构建严密的“内外双循环”监督考评机制,对内,细化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物业人员等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制定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涵盖任务完成量、服务满意度、创新成果等多维度,定期开展自评、互评与上级考评,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评优评先紧密挂钩,对连续不达标的进行离岗培训或岗位调整,督促人员时刻保持工作“在线”状态。对外,邀请居民代表、辖区企业商户组成监督团,通过定期走访、线上问卷、社区议事会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对街道社区、驻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治理主体工作成效进行评议打分,评议结果公开公示,并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优先考量依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诸如物业服务拖沓、社区设施维护不及时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力严肃问责,以强力监督护航基层治理质量与效率稳步攀升,保障各项工作行稳致远。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