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发〔20xx〕1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发〔20xx〕1号)精神,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结合XX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确保粮食安全,坚决扛起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一)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和产量。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完成省级下达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抓好科技增粮措施落实,开展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推广杂交水稻旱种2万亩,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万亩,扩大冬马铃薯、鲜食玉米、晚秋粮食作物种植。种植油菜20万亩,实施核桃提质增效12万亩、油橄榄万亩。(二)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力度,扩大山地蔬菜种植面积,稳定蔬菜种植面积。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政策措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创建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个,推进正大、德康、双胞胎生猪全产业链养殖项目,确保肉蛋奶总产量稳步增长。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提升渔业发展质量。稳定甘蔗生产规模。做好重要农产品的价格监测。(三)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效益。认真落实粮食生产发展政策措施,及时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杂交水稻旱种补贴,稳步扩大稻谷、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种植成本保险覆盖面。支持引导扩大三湖地区粮食作物种植规模。鼓励支持供销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生产托管、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服务,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四)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保供预案。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产销协作、质量安全监管、市场调控等,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扎实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积极争取中央储备粮、省级储备粮在XX存储。加强智能粮库建设,强化粮食库存监管。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组织爱粮节粮宣传活动,大力开展节约粮食行动。二、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夯实农业现代化物质基础(五)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严守耕地红线,落实省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压实县(市、区)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对于已经突破现有耕地保有量目标的县(市、区),抓紧制定耕地恢复补充方3/17案,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要求,改进耕地占补平衡,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开展年度土地卫片、耕地卫片监督检查工作,严控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推进撂荒地利用,鼓励利用四荒资源,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不与粮争地。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严格执行通报、挂牌、约谈、冻结、问责五项机制,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新增问题,稳妥有序开展江川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和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成果。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六)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施20xx年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万亩,全力争取第二批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0万亩。编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探索多元投资新机制,统筹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收益,合理保障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度,对工作推进不力、指标完成差的县(市、区)予以通报、批评、约谈,并扣减相关涉农项目和资金。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制定出台XX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保护利用地方种质资源,建成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XX库,建设酸角、野生稻、柑橘、芒果种植资源圃,收集、遴选地方优良品种。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供种体系,加大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建设,提升良种综合生产与供应保障能力。健全种子质量监测体系,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强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八)全面提升农机装备应用水平。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机器换人力度,新增农机总动力3万千瓦,新增农机作业面积3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提高个百分点。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加强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和农机安全管理,开展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万人次。支持农机生产企业一体推进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发展适应丘陵山区作业、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的中小型农机。(九)统筹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推进星云湖调蓄带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持续推进元江鲁布和通海琉璃河水库等一批中小型续建水源工程建设。新开工新平十里河、峨山亚尼河2件中型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峨山茂卡拉、新平阿者河等一批小(一)型水库工程和易门县全域现代化水网等23件水利项目、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项目建设;加快新元大型灌区和董炳河、老里箐2件中型水库以及26件5/17小(一)型水库前期工作。(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依托产业集群和一县一业项目支撑,打造设施农业示范点。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集中建设一批育苗工厂化设施。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应用。推动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探索设施农业建设新模式,支持国有平台公司融资建设高标准大棚等农业设施,引入经营主体轻资产入驻经营。(十一)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加大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修复水毁灾损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沟渠疏浚以及水库、泵站建设和管护。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的预警与防控。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阻截防控。加强主要作物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和种植气候适宜性研究,提升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改造自动气象站24个,新建自动气象站4个。三、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十二)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持续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全面推广使用好政府救助平台,构建常态化预警体系。建立按月分析预警,双月调度长效机制,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继续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评估工作。(十三)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制定实施促进全市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健全股份合作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就业培训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发展帮扶车间,实现有条件和意愿的脱贫人口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培训就业全覆盖,20xx年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以上。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就业和产业帮扶措施,促进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十四)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完善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制定《XX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对农村脱贫户实施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确保住房安全应保尽保。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各项金融帮扶政策,加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贷款资金的跟踪监测和风险防范。四、聚焦乡村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十五)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推动农产7/17品加工集聚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0亿元。积极打造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最美乡愁旅游地,培育一批具有XX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易门绿汁镇省级旅游名镇,澄江右所马房村、易门歪头山村、元江坡垤村省级旅游名村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大营街美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澄江云蓝时光高西现代农业庄园项目建设。结合县域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健康发展。推进华宁、易门、峨山、新平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提升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个。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十六)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制定XX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高标准推进新平县、通海县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红塔区特色县建设。加快推进新平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企,新增一村一品示范村15个、示范乡镇5个。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农产品供应链。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创办村办农业公司。促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服务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十七)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落实推进农村消费全提质、农产品上行能力全提升、商贸流通主体全培育、农村物流配送全打通、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农村市场秩序全规范六大行动,完善农村商业体系。推进快递进村和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加强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络建设,扩大基层网点数量,鼓励邮快合作交邮合作,推进基层网点开展快递收寄多站合一。做好4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专项债项目建设,推进县(市、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完善。培育发展消费新业态,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依托示范项目建设乡(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45个以上。(十八)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鼓励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工作。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开展岗位信息大推送、转移就业大输出、职业技能大培训、结构调整大优化等活动,打造县域特色技能培训品牌、劳务品牌,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民1000人以上。(十九)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抓手,重点突出绿色食品制造业全产业链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建设三湖流域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新认证登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1009/17个以上。开展市级绿色食品牌名品重点企业创新企业评选,组织申报省级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创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五、聚焦乡村建设,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二十)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各县(市、区)制定出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实现实用性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强村庄规划管控,健全完善乡镇联审工作机构,实现乡镇审批管理工作全覆盖。落实土地专管员制度,配齐村级土地专管员。推动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鼓励村民自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