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一炼钢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标准仪器仪表类本标准依据:GB50168—92、GB50258—9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JJF1015—2002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通用规范JJF1016—2002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GB/T13639—19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模拟输入数字式指示仪表GB2423—1989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GB6587—1989电子测量仪表环境试验GB/T17626—1998一、常规仪表设备现场安装标准摘要:本注意要点主要介绍了常规仪表的盘箱、电缆、支架、电缆槽、保护管、各种接地、以及各常规仪表的设备本体的现场安装监理中要注意的问题。常规仪表的现场安装术语:1、(1)一次点:是指检测与调节系统中,直接与工艺介质接触的点。(2)一次部件(取源部件):是指安装在一次点的仪表加工件,如取压短节、温度计接头、节流元件等。(2)一次阀门(根部阀门、取压伐):是指安装在一次部件上的阀门,一般采用球阀。(3)一次仪表:是指安装在现场且直接与工艺相接触的仪表。(4)一次元件:是指感温元件,如热电偶、热电阻等。(5)一次调校(单体调校):是指仪表安装前的调校。(6)二次仪表:是指仪表示值信号不直接来自工艺介质的各种仪表的总称。(7)现场仪表:是安装在现场仪表的总称。(8)二次调校(二次联校、系统调校):是指明仪表与系统配管配线安装完成无误后,对各组成系统的仪表进行联调。(9)仪表加工件:是指全部用于仪表安装的金属、塑料机械加工件。2、仪表盘、柜、箱现场安装标准:(1)仪表柜、台、箱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变形和表面油漆损伤。安装及加仅中严禁使用气焊方法。(2)仪表柜、箱的安装位置,应选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操作维修方便的地方。安装在有振动影响的地方时,应采取减振措施。安装在多尘、潮湿环境,应按设计文件要求选型并采取密-46-封措施。(3)仪表柜、操作台之间及柜、操作台内各设备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为防锈材料。安装固定不应采用焊接方式;安装时不应敲击及振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4)仪表柜、箱在安装前应作检查,柜、箱面平整,仪表安装前应外观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柜、箱的外形尺寸和仪表安装孔尺寸、附件齐全,并按设计规定检查其型号、规格及材质。柜内安装的仪表和电气设备的型号及规格符合设计规定。(5)仪表柜型钢底座的制作尺寸,应与仪表柜相符,其直线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毫米,当型钢底座的总长超过5米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毫米。(6)仪表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垂直、平正、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毫米;当柜的高度大于1.2米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4毫米;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毫米。(7)单独的仪表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垂直、平正、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5毫米;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毫米。(8)成排仪表柜的安装,除符合上述规范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相邻两柜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2毫米;当盘间连接处超过两处时,其顶部高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毫米;相邻两柜接缝处柜正面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1毫米;相邻两柜间接缝的间隙不大于2毫米。(9)就地接线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到各检测点的距离应适当,箱体中心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m;就地安装的显示仪表应安装在手动操作阀门时便于观察仪表示值的位置。不应影响操作、通行和设备维修;接线箱应密封并标明编号,箱内接线应标明线号(10)仪表设备上接线盒的引入口不应朝上,以避免油、水及灰尘进入盒内,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密封措施。(11)仪表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接线前应校线并标号。二是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三是多股线芯端头宜烫锡或采用接线片。采用接线片时,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或焊接,连接处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四是锡焊时应使用无腐蚀性焊药。五是电缆(线)与端子的连接处应固定牢固,并留有适当的余度。六是接线应正确,排列应整齐、美观。七是仪表设备易受振动影响时,接线端子上应加弹簧垫圈。八是仪表设备标志牌上的文字及端子编号等,应书写正确、清楚。(12)设计规定需要脱脂的仪表,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13)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仪表,宜在工艺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当必须与工艺管道同时安装时,在工艺管道吹扫时应将仪表拆下。仪表外壳上箭头的指向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向一致。仪表与工艺管道连接时,仪表上法兰的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一致,固定时应使其受力均匀;直接安装在工艺-47-设备或管道上的仪表安装完毕,应随同工艺系统一起进行压力试验。2、仪表电缆敷设现场安装标准:(1)仪表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的有关规定。(2)电缆电线敷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100V以下的线路采用直流25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M;当设计文件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3)光缆敷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光纤导通检查;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塑料绝缘、橡皮绝缘多芯控制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10倍。(4)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应按最短路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避免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摩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当.(5)明敷设的仪表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0m;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及在带盖金属电缆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0m。(6)仪表电缆与电力电缆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电缆在隧道或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电缆槽内。(7)电缆在隧道或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汇线槽内。应绑扎固定,防止电缆松脱。在同一汇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仪表交流电源线路及安全联锁线路,应用金属隔板与无屏蔽的仪表信号线路隔开敷设。(8)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和妨碍设备、管道检修的位置,应避开运输、人行通道和吊装孔。(9)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10)线路不宜敷设在高温设备和管道的上方,也不宜敷设在具有腐蚀性液体的设备和管道的下方。(11)线路与绝热的设备和管道绝热层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mm,与其他设备和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mm。(12)线路从室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和封堵措施。线路进入室外的盘、柜、箱时,宜从底部进入,并应有防水密封措施。(13)线路的终端接线处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余度。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14)电缆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接线箱或拉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应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和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15)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和标号,从外部进入仪表盘、柜、箱内的电缆电线应在其导通检查及绝缘电阻检查合格后再进行配线。-48-(16)仪表柜、箱内的线路宜敷设在汇线槽内,在小型接线箱内明线敷设时,电缆电线束应采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扎带扎牢,扎带间距宜为100~200mm。(17)仪表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接线前应校线,线端应有标号;标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褪色。柜、箱内的线路不应有接头,剥线时不应损伤绝缘保护层或线芯。剥去外部护套的橡皮绝缘芯线及屏蔽线,应加设绝缘护套。电缆与端子的连接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多股线芯端头宜采用接线片,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18)接线端子板的安装应牢固。当端子板在仪表盘、柜、箱底部时,距离基础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50mm。当端子板在顶部或侧面时,与盘、柜、箱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m。多组接线端子板并排安装时,其间隔净距离不宜小于200mm。(19)导线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余度。备用芯线应接在备用端子上,或按可能使用的最大长度预留,并应按设计文件要求标注备用线号。(20)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仪表设备及部件断开。光缆光纤的连接方法和测试要求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光纤连接应按照制造厂规定的工艺方法进行操作,采用专用设备进行熔接。连接操作中应防止损伤或折断光纤。在光纤连接前和光纤连接后均应对光纤进行测试。(21)综合控制系统和数字通信线路的电缆敷设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技术文件要求;设备附带的专用电缆,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说明敷设。(22)仪表信号线路、仪表供电线路、安全联锁线路、补偿导线和其他特殊仪表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23)补偿导线应穿保护管或在电缆槽内敷设,不应直接埋地敷设;当补偿导线与测量仪表之间不采用切换开关或冷端温度补偿器时,宜将补偿导线和仪表直接连接;对补偿导线进行中间或终端接线时,不得接错极性。(24)补偿导线不应与其他线路在同一根保护管内敷设;补偿导线和电线穿管前应清扫保护管,穿管时不应损伤导线。4、仪表支架的制作现场安装标准(1)制作仪表支架时,应将材料矫正、平直,切口处不应有卷边和毛刺。制作好的支架应牢固、平正。(2)在允许焊接的金属结构上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3)当设备与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预先焊接一块与设备材质相同的加强板后,-49-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4)仪表支架不应与高温热源直接接触。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5)直接敷设电缆的支架间距宜为:当水平敷设时为0.8m;当垂直敷设时为1.0m。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的位置应设置支架。(6)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结构上时,其安装坡度应与电缆沟或建筑结构的坡度相同。支架安装在有弧度的设备或结构上时,其安装弧度应与设备或结构的弧度相同。(7)电缆槽及保护管安装时,金属支架之间的间距宜为2mm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的位置应设置支架。(8)管路支架的间距宜符合下列规定:钢管水平敷设:1~1.5米;垂直敷设:1.5~2米;铜管、铝管、塑料管及管缆:水平敷设:0.5~0.7米;垂直敷设:0.7~1米;需要绝热的管路,应适当缩小支架间距。5、电缆槽的安装现场安装监理标准:(1)电缆槽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电缆槽内、外应平整,槽内部应光洁、无毛刺,尺寸应准确,配件应齐全。(2)电缆槽不宜采用焊接连接。当必须焊接时,应焊接牢固,不应有明显的焊接变形。(3)电缆槽采用螺栓连接和固定时,宜用平滑的半圆头螺栓,螺母应在电缆槽的外侧,固定应牢固。(4)电缆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电缆槽的上部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垂直排列的电缆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5)槽与槽之间、槽与仪表盘柜和仪表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槽的端口宜封闭。(6)电缆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管道的侧面或上方。对于高温管道,不应平行安装在其上方。(7)电缆槽的开孔,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8)电缆槽应有排水孔。(9)电缆槽垂直段大于2m时,应在垂直段上、下端槽内增设固定电缆用的支架。当垂直段大于4m时,还应在其中部增设支架。(10)电缆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11)数条汇线槽垂直分层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规定顺序从上至下排列:一是仪表信号线路;二是安全联锁线路;三是仪表用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6、仪表电缆保护管的安装现场安装标准:(1)电缆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2)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做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外壁不应涂漆。-50-(3)加工制作保护管弯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保护管弯曲后的角度不应小于90°;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人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