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施李万文大庆实验中学摘要:当今世界是信息社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培养也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全体教师深刻理解其内涵,正确认识课程改革的意义,合理安排教学,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角色,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体验,重视过程性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发展平台。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这个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优劣。高中教育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高校输送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新课程改革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做出不懈的努力,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要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取得好成绩,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提高认识,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在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实践证明:一个高速发展、高度繁荣的国家,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而且应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因此,在普通高中设立信息技术学习领域,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2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目标,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提供基础平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要正确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结构,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次课程改革是针对我国原有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单一,只重视学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及课程的弊端而进行改革的。新课程改革第一次将领域、科目、模块的概念引入课程领域,并以此构建新的高中课程体系及结构,从而使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模块,其中“信息技术基础”为必修模块,“算法与程序”、“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及“人工智能初步”为选修模块,共八学分。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是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中要正确理解以下理念:(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是指学生利用信息处理日常事务的行为习惯和能力,高中信息技术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分类、管理、发布等过程,完成生生间、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提升学生对信息理解能力,运用信息手段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我校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硬件条件相对较好,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开设多种信息技术活动课程,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学生打造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新课程改革不但要求我们要重视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组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一方面满足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一方面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要在高中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的学科,在教学过程的设计阶段一定要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任务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创新,在创新中体验实践的乐趣。(五)注重信息交流与合作学习,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对信息技术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日常教学,加强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信息在生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实现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和谐的信息文化。三、全面科学地理解课程目标和内容要在教学中正确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必须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在教学设计和备课阶段,应该根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重新定位新学期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和内容。新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三方面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三维线索来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我们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以总体的目标为指导方向进行制定。(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在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要根据上述总体目标为指导,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进行制定,哪些目标是属于“了解”的,哪些目标是应该熟练掌握的,一定要分清,讲明白。(二)过程与方法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2.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4准确性和相关性。3.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4.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5.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在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要从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尊重学生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通过对信息需求的确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交流与合作,创新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目标,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3.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就是信息的使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把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贯彻到学习目标中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在行为中主动遵守信息技术使用的法律和法规。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在遵循“任务驱动”这一教学原则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一种教学模式,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同时,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时空上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因此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5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如对“贺卡制作”这一节内容,我选择的是“问题·探讨·归纳·解决问题”这一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使用“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模式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使“任务”尽量具体化,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习的能力和需求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任务拓展,满足其学习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五、重视教学评价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其它科目的教学评价大多采用的是结果评价,而对于信息技术的评价应该采取活动过程评价和活动成果评价两部分。通过考核和评价可以掌握科学的数据.了解教与学两个方画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过程评价考核的内容应考核学生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活动成果评价考核的内容应以考核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考核的方式应灵活多样:1.活动过程评价在活动过程评价中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以促进个性发展为重点的原则,活动课的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反对就事论事,二、体验分享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活动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在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意见和看法,将个人的收获转变成大家的共同精神财富。三、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学生个体评价和集体中互相评价相结合;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不仅要评价个人和集体在活动中的表现,还应对活动的组织工作参与评价。四、非等级评价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评价过程中具体应做到:采用口头评价或口语评价法,不采用等级评分法。2.活动成果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成果评价的任务主要以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6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的特点,应采用阶段性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即采用体现形成性的考查方式和采用体现总结的考试方式两种形式。形成性的考查方式主要以学生完成某一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完成教学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面临的问题很多,我们要坚持做好上面几项工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进行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