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蒋瑛一、引言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它包含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其思想智慧和造物原则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要继承发扬。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这对弘扬传统工艺美术,振兴民族精神,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条例中指出:“传统工艺美术,是指百年以上,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工艺流程,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显然,传统工艺品之所以要保护,一是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审美情趣,反映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特征;二是传统工艺品都是以纯天然的材料创作的作品,显示独特的材质美,是现代科技的任何高分子合成物无法替代的;三是传统工艺美术全凭艺人的心灵手巧,可谓“绝技绝艺”、“巧夺天工”、“鬼斧神工”创作而成的艺术珍品,技艺难以掌握又容易失传。因此,要保护传统工艺美术,使传统工艺美术后继有人,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二、传统工艺美术存在的必然性传统工艺美术又可称手工艺术,是农业社会文明的产物。从整个传统手工艺品的历史发展状况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档品,即特种工艺,具有观赏与艺术收藏的价值。另一类是比较普及的实用工艺品,是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住宅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对高档特种工艺品情有独钟,反映了人们对个性化和人文精神的追求,体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特别需要一种心灵的沟通和追求返朴归真的情怀。这种现代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生活与心灵的需求,是现代工业产品无法满足的,因此传统工艺美术就成为这种需求得以满足的最好契机。由此可见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是工业文明的最好补充。现代的文明与传统手工艺大不相同,手工艺人独立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亲手完成一件艺术品;而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单一,一个人只需完成生产制作某一产品中的某一道工序,一件产品的完成是由许多人共同合作的结果。人不仅分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甚至有些人在长期的工作中只重复着单一的动作,这显然不利于人的健康和身心的发展。事实上,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人们在日常的劳动之余会寻求精神的补充,关爱人的心灵需求和人性化的需要。卢梭(J·J·Roussean1712-1778)也曾在《爱弥尔》里说:“在人类所有的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的最正直的手艺。它在人的成长中功用最大,它在物品的制造中通过手将触觉、视觉和脑力协调,身心合一,使人得到健康的成长。”因此,尽管现代工业文明,大工业生产已经替代了以传统手工艺方法生产的方式。但是,传统的工艺美术并不会因此而消亡。因为,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解决人性的复归还需要靠艺术形式来补充,传统的特种工艺品能做到这一点,它最接近人的心灵和本真心态。那作品上留下的手工痕迹,不如说是思想与劳动的轨迹。这种造型手段和手工的性质,会唤起人们无比的亲近感和兴奋,使人们的心灵在忙碌、紧张又单一的繁忙中解放出来,回归到自我自然的本真,弥补感性的需求,安抚孤独的心灵,丰富单调的生活,构建一个五彩缤纷的人生。现代人在享受高科技带来信息革命的同时,也同时为改变人类的生存状况去追求人文精神即手工艺品,使人们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充分地接触自然,享受到身心合一的快乐。所以,传统工艺美术不仅具有物质的含量,更重要的还有文化和精神的含量,不仅是学术的,也是生活的。三、传统工艺美术现状的分析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是我们精神、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发展现代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作为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曾多次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保护与抢救工作,但由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品的保护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现状令人担忧。由于城市化建设,古老而极有价值的民居在大批消亡的同时,一些特种工艺木雕,一些风格独特的传统工艺品转眼之间不复存在,许多身怀绝技的艺人没有几个传人。再过20年,至少有一半传统文化会化为乌有,烟消云散。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期,这个社会转型必然带来整个文明的转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原有的农业文明构架下的一切文化形态和方式都在迅速瓦解与消亡。在城市,伴随着改造旧城的推土机的轰鸣声,大片大片的老城民居和附着其中的民族文化精华也被轰然推倒碾碎。另一方面,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民族传统工艺日益走向边缘。如我国有2000多个剧种有不少传统服饰,演出过的只有300多个。而如今,存活在舞台上的传统服饰工艺品仅有几十个了。不少剧种的民族传统工艺制作严重断层,甚至失传。各民族的织锦、服饰、印染工艺、风筝、彩灯、木雕、皮影、年画、壁画等等都在逐渐衰退或消失。不少优秀民族文化的精典特种工艺品流失海外。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令人忧心如焚。传统文化不能像断线的风筝,随风而逝。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成为一项紧迫而艰苦的文化工程。一直以来,由于受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思想的影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传统工艺是一种仅存于民间的,低层次的,可有可无的文化。它不像小说、电影、绘画、戏剧那么辉煌,它没有那么多名人大腕,也没有那么多杰作巨著,不能登大雅之堂。正是这种成见和偏见使得传统工艺美术一贯不受重视,大多凭借着口传心授,以相当脆弱的方式流传下来。传到今天,很多民族工艺已经岌岌可危,有的失传、有的消亡、有的濒危……民族工艺美术一旦失去传承人,马上就会断绝。“在浙江苍南,有种跟蓝印花布有点相似的工艺叫夹缬,眼下全国会这种工艺的只剩了一位老人。据说这位苍南老人靠着一位日本人的资助支撑着,如果哪一天不再有资助,不敢想象夹缬会不会就此消亡?”而对这些珍贵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继承和发扬,不仅是一种良知,更是一种责任。浙江是传统工艺美术大省,特种工艺资源丰富多彩,尤以造型艺术为最大优势。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青田石雕因无序开发而造成资源破坏,龙泉宝剑的文化性与工艺性反而被市场上粗制滥造的简单生产品所淘汰,无法发展和继承。”细纹剪纸、黄岩翻簧、画帘绣帘、夹缬工艺等因没有传人而濒临灭绝,大多数传统工艺由于各种原因,使它们与市场的矛盾逐渐突出而面临严峻的考验。浙江省的传统工艺文化遗产到底有多少,分布如何?笔者曾作过调查,大致有如下品种和门类:杭州王星记扇子、宁波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骨木镶嵌、象山竹根雕、嵊州泥塑、竹编、羽毛风筝、长兴紫砂、硖石灯彩、蓝印花布、龙泉青瓷、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瓯塑、黄岩翻簧、浦江麦杆扇、东阳木雕等。还有许多反映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工艺、生活习俗和历史发展的服饰,在民间表演艺术中都有充分体现。如:十八蝴蝶、马灯、龙舞、百叶龙、灯舞、滚床、鱼灯、藤牌舞、哑鬼戏、哑背疯、小锣书、隔壁戏、调腔、绍兴文戏、四明南词、湖州三跳、舟山锣鼓、三条变等等。另外具有传统工艺美术特种工艺特色的代表性建筑、设施、标识以及在节日和庆典中使用的特定自然场所。将现存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可视地、动态地、立体地保存下来,需要立即着手,这是一项迫在眉捷的工作。我们必须关心传统文化载体的命运,如果说我们民族的精神、思想的传统基本是在精英文化里面(传统文化的载体分两部分,即典籍的精英的文化和民间文化),那么我们民族的情感、民族的特征、民族的凝聚力则是在传统民间文化里面。目前看来,精英的典籍的文化没有什么大问题,比如我们的二十四史、全唐诗,这些都是有文字记录的。但传统工艺美术却受到很大冲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门打开,西方商业文化的大量涌入,这种娱乐性、功利性、粗鄙化、沙尘暴式的流行商业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它以不同于我们传统文化、不同于闭关守国时期的“正统”文化的全新面貌出现,使得国人来不及选择来不及鉴别,它们就一股脑儿地进入了千家万户。这种明显带有西方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的商业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次灾难性的打击。这种文化与年轻人的猎奇、反叛、喜好、审美观很容易融为一体,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包括传统工艺美术)。我们正处于一个文明转型期,农耕文明逐渐消解、转入现代工业文明,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类创造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却不能同时并存。实际上,随着农村的乡镇化,乡镇城市化和城市工业化,原来的文明构架松散了,大量的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丢失了。所以对于我们的传统工艺美术的抢救是非常迫切的。另一方面,在历史上我们对庞大、灿烂的传统工艺美术缺乏整理,家底不清。我们有责任对迅速消失的传统工艺进行保护,把她整理出来,建立一个培养继承发扬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体系。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实施了一系列发掘、保护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专门为保护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布了国务院第217号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第三项,保护“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被列为重要的内容。文化部在2003年1月20日宣告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正式挂牌成立“国家中心”开展一系列抢救与保护工作。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日前告诉记者,保护工程将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民族工艺美术保护的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前所未有的举措。据了解,从去年到2005年,浙江省每年也将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特种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并建立浙江省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网站和电子信息网。国家近期的重点对象是民族传统的艺术木版年画和木龙,它们都是历史悠久的雕刻艺术。记载了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根基,这是民族个性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但是,目前从事这些雕刻创作的人越来越少。对民间文化应该是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笔者认为要从原先口传心授的师徒培养方法,转化为以现代科班教育的方法传授传统工艺绝技,使传统技艺后继有人。四、关于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现代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需要,必须促进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教学要与时俱进,融入到时代生存的环境中,把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全面发展作为战略目标,使教学能真正有效地推动社会发展。作为艺术院校的特种工艺美术专业,保护和继承传统工艺美术,培养新一代工艺美术人才,这是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充分体现,它比仅仅保护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进入现代的转型期,那种民间工艺靠口传心授传艺方法,已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更多人才,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不能够从深层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做到中华民族基因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异常迅猛。据1998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三百个本科院校有艺术类专业点(包括工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和文科的广告专业等)。而到了2001年,仅三年的时间增加了一倍左右,达到597个,2002年达到1000多个,艺术教育的迅速发展还有更直接的原因:一些院校为求学科齐全而设立了艺术专业。有的院校借助综合大学的品牌优势增加艺术专业,很少考虑专业自身的实际水平。艺术类专业较少的硬件投入,以及收取高额的学费也是促使部分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的原因之一。其二,艺术类专业打破以往小专业的格局,发展为目前一个规模较大的专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媒体艺术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人才市场需要大量与此有关的从业人员。高等艺术教育的迅速发展是一件好事,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大规模发展的背后,作为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者不能不关注在艺术专业发展的同时调整结构的必要,目前,几乎所有高校在学科专业迅速增长的同时,未能很好地考虑把传统文化与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产业结构的发展以及特种工艺人才的需要联系起来。一些艺术设计类专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别密切,而学校对这类学科专业的发展考虑不够,更谈不上去分析研究当今时代由于转型期带来的多数民族文化的流失。教育方向不明确,教学大纲没有清晰界定,培养的人才显得对中国文化了解得不多,专业性也不够强。五、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