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需求侧监测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总则1一般规定1.1提供设备的投标人须有能力提供全系列、安全可靠性高、便于维护的专变采集终端,设备须在三个及以上的电力企业成功运行过,这些设备应在与规范条件相同或较规范条件更为严格的条件下成功运行三年及以上(需提供证明材料)。该装置至少应满足本技术要求,但不仅限于此,装置的技术性能应满足在运行中所有可能遇到各种情况。1.2投标人须仔细阅读本招标文件在内的招标文件阐述的全部条款。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应符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要求,投标人亦可以推荐符合本招标文件要求的类似定型产品,但必须提供详细的技术偏差。1.3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文件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文件的要求。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1.4本招标文件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本招标文件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协商确定。1.5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规范书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2投标人应提供的资质文件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下列有关合格的资质文件,否则视为非响应性投标。2.1权威机构颁发的ISO-9000系列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及年度审核记录。2.2具有履行合同所需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文件资料。2.3有能力履行合同设备维护保养、修理及其他服务义务的文件。2.4同类设备的销售记录,填写格式见附录A,并提供相应的最终用户的使用情况证明。2.5同类设备或材料的型式和例行试验报告。2.6所提供的组部件如需向第三方外购时,投标人也应就其质量做出承诺,并提供分供方相应的例行检验报告和投标人的进厂验收证明。3工作范围和进度要求3.1变电站需求侧监测采集终端的供货和现场技术服务。3.2合同技术协议签订后,卖方应在2周内,向买方提出一份详尽的生产进度计划表。3.3如生产进度有延误,卖方应及时将延误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及准备采取的补救措施等,向买方2加以解释,并尽可能保证交货的进度。否则应及时向买方通报,以便买方能采取必要的措施。二、变电站需求侧监测采集终端订货技术规范除符合下述《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专变采集终端订货技术规范》外,还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规范》的相关部分,如:Q/GDW373-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374.3-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通信单元技术规范》、Q/GDW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Q/GDW377-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GDW378.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终端应用软件设计导则》、Q/GDW379.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Q/GDW379.4-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通信单元检验技术规范》。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变电站需求侧监测采集终端技术规范前言为适应电力市场发展需要,规范和指导集团公司系统变电站需求侧监测终端订货、验收与管理,保证采集的电能量(电量、需量、电压、电流、功率)信息以及断相等事件记录准确、可靠、统一而制定。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变电站需求侧监测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适用于变电站需求侧监测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2.引用标准本技术规范引用下列技术标准、规定某些条款作为本规范的组成部分。本技术规范中未作明确规定的内容,必须完全符合以下引用标准的要求。(这些标准重新修订后,应以其最新版本为准)GB/T24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一部分总则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GB/T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试验方法和导则GB/T12192-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GB/T12193-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GB/T14429-2005远动设备及系统第3部分总则术语GB/T16611-1996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T16935.1-199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T17626.2-1998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1998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1998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1999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8-1998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1999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3GB/T17626.12-1998振荡波抗扰度试验JB/T6214-1992仪器仪表可靠性验证试验及测定试验(指数分布)导则DL/T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DL/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698-200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YD/T1028-1999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YD/T1050-2000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移动台部分YD/T1214-2002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YDT1215-2006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测试方法:移动台DL/T7432001电能量远方终端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IECTR2-62056-52-1998电度表.仪表读数、费率和负载控制的数据交换.第52部分:管理配电线路信息规范(DLMS)服务器通信协议IECTR62051-1-2004电量测量.仪表读数、收费表和负载控制用数据交换.术语汇编.第1部分:使用DLMS/COSEM的计量设备的数据交换的相关术语IECTR62056-52-1998电力仪表-仪表阅读,计价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52部分:通讯协议管理分配线信息规范(DLMS)服务器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用电现场服务与管理系统通讯规约3.通用技术要求3.1类型标识代码终端类型标识代码符合DLT698.31的有关规定。3.2使用环境温度范围-25…70℃相对湿度小于95%3.3机械影响终端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机械振动强度要求:频率范围:10Hz~150Hz;位移幅值:0.075mm(频率≤60Hz);加速度幅值:10m/s2(频率60Hz)。3.4工作电源3.4.1供电方式采用交流、直流两路同时供电,交流为主供电源,直流为备用电源,自动实现电源无间隙切换。3.4.2供电电压范围交流电源电压输入范围为85V~285V;频率为50Hz,允许偏差-6%~+2%直流电源电压输入范围为100V~375V,直流电源电压纹波不大于5%。3.4.3功率消耗在不与前置机通信的状态下,终端的消耗功率应不大于10伏安/相。3.4.4供电安全要求在失去电源的情况下,终端应能保持数据和维持时钟芯片工作,并至少具有与前置机通讯三次(上报失电时刻的有功、无功电量值、事件等数据)的能力。具有输入输出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功能。3.5结构3.5.1外形及尺寸壁挂式;尺寸一般不大于300210100mm(长、宽、厚)3.5.2外壳及其防护性能13.5.2.1机械强度终端的机箱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423.5.2.2阻燃性能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T5169.11的阻燃要求。33.5.2.3外壳防护性能终端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T4208-1993规定的IP51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3.5.3金属部分的防腐蚀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3.5.4出线端子3.5.4.1一般要求a)终端对外的连接线应经过出线端子,出线端子及其绝缘部件可以组成端子排。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分开排列,具备有效的绝缘隔离。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1.5~2.5mm2的独股裸铜引出线配合。b)提供符合要求的RS485通讯口、网络(RJ45)通讯口、供校验用时钟信号输出接线端子等,并采用光电隔离等措施与内部电路电气隔离。3.5.4.2绝缘强度端子排的绝缘强度应符合3.6.2的要求。3.5.4.3阻燃性能端子排的阻燃性能应符合GB/T5169.11的阻燃要求。3.5.5接地端子金属外壳和端子盖板以及终端正常工作中可能被接触的金属部分,应连接到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上。接地端子应有清楚的接地符号。接地端子的直径应不小于5mm。3.5.6天线的引入具有外接无源天线(主要是GPRS/CDMA天线)的接口,至少支持30米长屏蔽电缆天线的能力。3.5.7封印终端在外壳、端钮盒、测试(设置)通讯口均应有加封印的位置。3.5.8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它带电部分之间,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应具有表1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表1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额定电压V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U≤2511.525<U≤602260<U≤25034250<U≤380453.6绝缘性能要求3.6.1绝缘电阻终端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2所示:表2绝缘电阻额定绝缘电压V绝缘电阻MΩ测试电压V正常条件湿热条件U≤60≥10≥225060<U≤250≥10≥2500U>250≥10≥210005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U>250V的要求。3.6.2绝缘强度(4000V耐压)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3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表3试验电压单位:V额定绝缘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额定绝缘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U≤60500125<U≤250200060<U≤1251500250<U≤4002500注: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1500V;对于交直流双电源供电的终端,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2500V。3.6.3冲击电压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4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表4冲击电压峰值单位:V额定绝缘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额定绝缘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U≤602000125<U≤250500060<U≤1255000250<U≤4006000注:RS-485接口与电源回路间试验电压不低于4000V3.7传输信道3.7.1安全防护主站与终端间的设置报文的传输应有身份认证和加密措施。3.7.2远程通信接口3.7.2.1模块化采用高速全双工的工业化模块、插件式设计,支持热拔插,支持多种通信方式。3.7.2.2通信通道每个独立的远程通信单元都可以设置三种通道地址。3.7.2.3通信模块类型包括网络、专线、拨号、GPRS/GSM、CDMA等,类型和数量根据实际通信条件灵活配置,其中至少1路10/100M自适应以太网口。3.7.2.4通讯切换以太网通道为主上传通道;GPRS/CDMA或其他方式为备用上传通道,与主通道同时支持与主站通信。传输通道之间切换方便。3.7.2.5数据传输误码率光纤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9,无线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5,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