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工艺实习实验指导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目录目录...............................................................1前言...............................................................2原理篇.............................................................3氧化............................................................5扩散............................................................7光刻和刻蚀.....................................................10薄膜淀积.......................................................14操作篇............................................................16半导体工艺操作注意事项.........................................16实验设备、仪器和使用工具清单...................................18NPN双极性晶体管制备工艺流程卡..................................19具体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20设备篇............................................................23氧化扩散炉.....................................................23光刻机.........................................................26真空镀膜机.....................................................33微控四探针测试仪...............................................35结深测试仪.....................................................40晶体管测试仪...................................................46成绩评定方法......................................................482前言硅平面制造工艺是当代晶体管与集成电路制造的主要工艺方式。半导体工艺实习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硅平面工艺的多个基本步骤,掌握硅晶体管平面制造工艺过程的细节和所涉及到的原理和基本理论。熟悉常规双极性晶体管和典型的集成电路平面制造工艺的全过程,了解集成电路设计时应考虑的工艺条件限制。本实验指导书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工艺实验室的设备和实验条件为硬件基础,给出双极性NPN晶体管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基本工艺原理,使用的设备介绍,具体的工艺流程和详细的工艺条件、操作方法及测试检测方法等。半导体工艺实习涉及很多实实在在的操作,受各种环境条件,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多,本实验指导书仅能给出工艺步骤的原理和普遍现象,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要具体分析找到解决方法。另外,由于作者对半导体工艺原理的理解和工艺步骤地具体操作不尽深刻和熟稔,指导书中有不妥甚或有错误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在这感谢工艺实习基地的董利民老师,袁颖老师,胡晓玲老师和实验室其他多位老师的帮助和提供的文献资料。实习基地建设教师谢红云2007.83原理篇图1.1是PNP晶体管和NPN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1PNP晶体三极管和NPN晶体三极管以NPN晶体管为例,由晶体管的放大原理可知,若要晶体管正常工作需满足以下2点:1.发射区(N区)的电子浓度应大于基区(P区)的空穴浓度;2.基区要非常薄,仅具有几微米的宽度;这样在基区电子形成的扩散流可以远大于空穴复合流,实现晶体管的放大功能。NPN晶体管的纵向结构如图1.2所示,给出了晶体管集电区、基区和发射区的杂质浓度。图1.2NPN晶体管纵向结构图4在硅平面工艺中,集电区、基区和发射区不同的杂质浓度由高温热扩散完成,图1.3是晶体管的剖面图。图1.3平面工艺制备晶体管与晶体管的平面工艺结构有关的几个要点:1.高温下氧化单晶硅片的表面,生成一层二氧化硅膜。而该膜在一定的高温下、一定的时间内,可阻止制造半导体器件所常用的几种化学元素,如:硼、磷、砷、锑等(这被称之为氧化工序)。2.采用照相、复印、有选择地保护某区域而腐蚀掉某区域的二氧化硅膜(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光刻过程),使得某区域允许杂质进入而某区域不允许杂质进入。3.第二点思路由设计的具有光掩蔽功能的、被称之为掩膜版的工具(全称为光刻掩膜版)来辅助完成。4.采用高温热扩散法将某种特定杂质掺入某特定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内部,并使局部区域反型,必须采用高浓度补偿,如图1.4所示:图1.4高浓度补偿扩散5双极性晶体管的制备在集成电路工艺流程中具有代表性,包含了硅平面半导体工艺中的基本步骤:氧化、扩散、光刻和刻蚀、薄膜淀积等。这一部分将分别介绍各个工艺步骤的基本原理,为实际操作做好理论准备。氧化氧化工艺是制备二氧化硅膜的工艺。二氧化硅膜是半导体器件制备中常用的一种介质膜。具有以下的特点:1.化学稳定性极高,除氢氟酸外和别的酸不起作用;2.不溶于水;3.有掩蔽性质,具有一定厚度的二氧化硅膜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能阻止4.硼、磷、砷等常作为半导体杂质源的元素;5.具有绝缘性质。因此在半导体器件中常用作以下的用途:杂质扩散掩蔽膜;器件表面保护或钝化膜;电路隔离介质或绝缘介质;电容介质材料;MOS管的绝缘栅材料等。二氧化硅膜的制备有热生长氧化工艺、低温淀积氧化工艺以及其它氧化工艺。不同的氧化工艺方法所制备的二氧化硅膜的质量不同,会影响其掩蔽扩散的能力、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电性能等。硅平面工艺中作为扩散掩蔽膜的二氧化硅采用高温热生长工艺制备,是我们实验的一个重要工艺步骤。高温热生长二氧化硅,高温氧化就是把衬底片置于1000℃以上的高温下,通入氧化性气体(如氧气、水汽),使衬底表面的一层硅氧化成SiO2。高温氧化分为:干氧氧化、湿氧氧化和水汽氧化三种:1干氧氧化-氧化气氛为干燥、纯净的氧气。2水汽氧化-氧化气氛为纯净水蒸汽。3湿氧氧化-氧化气氛为既有纯净水蒸汽又有纯净氧气。高温氧化的机理,即化学反应如下所示:22Si+OSiO222Si2HOSiOH氧化层形成后,氧原子必须穿过氧化层到达硅表面并在那里进行反应,化学反应在Si-SiO2界面发生。完成这个过程必须经过以下三个连续的步骤:1.氧化剂分子由汽相内部迁移到汽相与氧化介质膜界面处。2.氧化剂分子扩散通过业已生成的初始氧化层。3.氧化剂分子到达初始氧化层与硅的界面处与硅继续反应。干氧氧化含有氧离子通过SiO2的扩散和在Si-SiO2界面上与硅发生反应这两个过程。在高温下界面化学反应速度较快,而氧离子扩散通过SiO2层的过程较慢,因此氧化速度将主要取决于氧化氧离子扩散通过SiO2层的快慢。显然,随着氧化的进行层将不断增厚,氧化速度也就越来越慢。而水汽氧化过程中SiO2层不断遭受消弱,致使水分子在SiO2中扩散也较快,因此水汽氧化的速度要比干氧氧化的速度快。6由化学反应引起的硅的消耗量,大约是最终氧化层厚度的44%,如图1.5所示。图1.5高温氧化生长SiO2膜在高温氧化中,依据热生长动力学和迪尔格罗夫模型,氧化层的厚度可以表示为:ox2Att112A/4B其中,A和B是与氧分子扩散有关的常数,是时间常数。在氧化时间较短,SiO2层较薄时,表面化学反应过程是主要的,SiO2层厚度将随时间线性增加;在氧化时间较长SiO2层较厚时,扩散过程是主要的,SiO2层厚度将随时间作抛物式增加。三种氧化方法比较如下:一般的讲,水汽或湿氧氧化速率高、但生成的二氧化硅膜结构疏松且表面呈亲水性,干氧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硅膜干燥致密,但其氧化速率最低。实际热氧化工艺的选择是根据前述讨论的各种热氧化方法的结构特点和工艺特点,对应矛盾的热氧化工艺要求,即要求有较高的氧化速率又要求生成干燥致密的呈疏水性的二氧化硅表面,选择干氧-湿氧-干氧的实际热氧化工艺。氧化完成后,根据芯片表面颜色大致可以判断出氧化硅的厚度。因为不同厚度的氧化硅对可见光的折射率不同,芯片表面氧化硅的颜色会随着厚度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下面是不同厚度对应的大致颜色,可作为氧化层厚度的大致判断依据。7颜色氧化膜厚度(埃)灰100黄褐300蓝800紫1000275046506500深蓝1500300049006800绿1850330056007200黄2100370056007500橙225040006000红250043506250扩散双极性npn晶体管需要掺杂工艺获得特定类型,如p型或n型半导体以形成pn结,通常通过扩散或离子注入工艺实现。概念表述如下:1.掺杂-将所需要的杂质按要求的浓度和分布掺入到半导体材料中的规定区域,达到改变材料导电类型或电学性质的过程。2.扩散掺杂-依赖杂质的浓度梯度形成扩散掺杂的过程。3.离子注入掺杂-杂质通过离化、加速形成高能离子流,靠能量打入半导体材料的规定区域、活化形成杂质分布的过程。在传统硅平面工艺中采用高温扩散工艺实现特定类型特定浓度的掺杂。半导体杂质的扩散在800℃-1400℃温度范围内进行。从本质上讲,扩散是微观离子作无规则热运动的统计结果,这种运动是由离子浓度较高的地方向着浓度较低的地方进行,而使得离子的分布趋于均匀。半导体中杂质的扩散有两种机制:空位交换机制和填隙扩散机制。杂质原子从一个晶格位置移动,如果相邻的晶格位置是一个空位,杂质原子占据空位,这称为空位交换模式。若一个填隙原子从某位置移动到另一个间隙中而不占据一个晶格位置,这种机制称为填隙扩散机制。从理论上讲,热扩散遵从费克扩散定理,费克扩散方程如下所示:22NNDXt扩散系数D是表征扩散行为的重要参量。扩散系数是温度的函数:0D=Dexp(Ea/kT)可以看出扩散系数与温度是指数关系,因此扩散工艺应严格控制温度以保证扩散的质量。另外,扩散系数与杂质种类和扩散机构有关,在特定条件下扩散系数D8还会受到表面杂质浓度Ns、衬底杂质浓度NB、衬底取向和衬底晶格等影响。费克扩散方程的物理意义:在热扩散过程中,扩散由浓度梯度的存在而引发。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将引起某位置点杂质的积累或丢失。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均反映在扩散方程中。对应于不同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将会对扩散的动态变化有不同的描述,则会得到不同的扩散方程的解。根据扩散时半导体表面杂质浓度变化的情况来区分,扩散有两类:恒定表面源扩散和恒定杂质总量扩散。对于恒定表面源扩散,其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如下:初始条件:N(x,0)=0;边界条件:N(0,t)=Ns,N(∞,t)=0此时费克扩散方程的解:sNx,tNerfcx/2Dt对于恒定表面源扩散,在一定的、尽可能低的扩散温度和规定的扩散时间下,被扩散的硅片始终处于掺杂杂质源的饱和气氛之中。可以想见,在该过程中(由于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杂质缺乏足够的能量向硅体内的纵深处扩散,而更多地淀积在距表面(X=O处)十分有限的区域内。此刻,硅体表面的最大表面浓度将恒定在当前状态下的特定杂质在体内的最大溶解度——固体溶解度Ns上(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杂质能溶入固体硅中的最大溶解度的值。)此时芯片内杂质满足余误差分布,如图1.6所示。扩散入芯片的杂质总量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