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008-10-01实施3.3.1基桩可按下列分类:1、按承载性状分类:1)摩擦型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忽略不计;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2)端承型桩: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2、按成桩方法分类: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2)部分挤土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劲芯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式敞口钢管桩、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H型钢桩;3)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3、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1)小直径桩:d≤250mm;2)中等直径桩:250mm<d<800mm3)大直径桩:d≥800mm。4.1.1灌注桩箍筋要求: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当桩身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焊接加劲箍筋。(箍筋末端打180度弯钩位置及焊接)4.1.2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2、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得小于50mm。4.1.3扩底灌注桩扩底端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持力层承载力较高、上覆土层较差和桩端以上有一定厚度较好土层的抗拔桩,可采用扩底;扩底端直径与桩身直径之比D/d,应根据承载力要求及扩底端侧面和桩端持力层土性特征以及扩底施工方法确定;挖孔桩的D/d不应大于3,钻孔桩的D/d不应大于2.5;2、扩底端侧面的斜率应根据实际成孔及土体自立条件确定,a/hc可取1/4—1/2,沙土可取1/4,粉土、黏性土可取1/3—1/2;3、抗压桩扩底端底面宜呈锅底形,矢高Hb可取(0.15—0.20)倍D。4.2.4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对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50mm;对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2、混凝土桩的桩顶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内,其锚入长度不宜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对于抗拔桩,桩顶纵向主筋的锚固长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3、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与柱直接连接。4.2.5柱与承台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一柱一桩基础,柱与桩直接连接时,柱纵向主筋锚入桩身内长度不应小于35倍纵向钢筋直径。对于多桩承台,柱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不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当承台高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竖向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倍纵向主筋直径,并向柱轴线方向呈90度弯折。3、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柱,纵向主筋锚固长度应乘以1.15的系数;对于三级抗震等级的柱。纵向锚固长度应乘以1.05的系数。插入防水构造图4.2.6承台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柱一桩时,应在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联系梁。。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2时,可不设联系梁。2、两桩桩基的承台,应在短向设置联系梁。3、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下桩基承台,宜在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联系梁。4、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联系梁宽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且不宜小于400mm。5、联系梁配筋应按计算确定,梁上下部配筋不宜小于2根直径12mm钢筋;位于同一轴线的相邻跨联系梁纵向筋联通。4.2.7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应灌注素混凝土或搅拌流动性水泥土,或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4。6灌注桩施工6.1施工准备6.1.1灌注桩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1、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3、建筑场地和临近区域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5、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6、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7、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6.1.2钻孔机具及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条件确定。6.1.3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措施,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标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应标明泥浆制备设施及其循环系统;2、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施工工艺的有关资料,泥浆护壁灌注桩必须有泥浆处理措施;3、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4、机械设备、备件、工具、材料计划;5、桩基施工时,对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防台风、爆破作业、文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按有关规定执行;6、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施工的技术措施6.1.4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得使用不合格机械6.1.5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会审纪要连同施工图等应作为施工依据,并列入工程档案。6.1.6桩基施工用的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临时设施,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6.1.7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经常复测。6.1.8用于施工质量检验的仪表、器具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6.2一般规定6.2.1不同桩型的适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2、旋挖成孔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3、冲孔灌注桩除宜用于上述地质情况外,还能穿通旧基础,建筑垃圾填土或大孤石等障碍物。在岩溶发育地区应慎重使用,采用时,应适当加密勘察钻孔;4、长螺旋钻孔压灌注桩后插钢筋笼宜用于黏性土、粉土、填土、非密实的碎石类土、强风化岩;5、干作业钻、挖孔灌注桩宜用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在地下水位较高,有承压水的砂土层、滞水层、厚度较大的流塑状淤泥、淤泥质土层中不得选用人工挖孔灌注桩;7、沉管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夯扩桩宜用于桩端持力层为深埋不超过20m的中、低压缩性黏性土、粉土、砂土和碎石类土。6.2.2成孔设备就为后,必须平整、稳固,确保在成孔过程中不发生倾斜和偏移。应在成孔钻具上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并应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6.2.3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摩擦型桩: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标高为主,以贯入深度为辅。灌注桩成孔施工允许偏差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mm%桩位允许偏差(mm)1—3根桩、条形桩基础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泥浆护壁钻、挖、冲孔桩d≤1000mm±50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mm±50100+0.01H150+0.01H锤击(震动)沉管振动冲击沉管成孔d≤500mm-20170150d>500mm100150螺旋钻、机动洛阳铲干作业成孔-20170150人工挖孔桩现浇混凝土护壁±500.550150长钢套管护壁±501100200注: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2、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6.2.5钢筋笼制作、安装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笼的材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允许偏差应表6.2.5的规定;项目允许偏差(mm)主筋间距±10箍筋间距±20钢筋笼直径±10钢筋笼长度±1002、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式接头(钢筋直径大于20mm),并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3、加劲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当因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时也可置于内侧。4、导管接头处外径应比钢筋笼的内径小100mm以上。5、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和自由落下,就位后立即固定。6.2.6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间距的1/3。6.2.7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直径大于1m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m3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6.2.8在正式施工前,宜进行试成孔。6.2.9灌注桩施工现场所用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必须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6.6干作业成孔灌注桩6.6.5人工挖孔桩的孔径(不含护壁)不得小于0.8m,且不宜大于2.5m;孔深不宜大于30m。当桩净距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相邻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6.6.6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并应振捣密实;护壁应配置直径不小于8mm的构造钢筋,竖向筋应上下搭接或拉接。6.6.7人工挖孔桩施工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1、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2、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3、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宜为0.8m;4、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1m的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5、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执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及时规范》JGJ46的规定。6.6.8开挖前,桩位应准确定位放样,在桩位外设置定位基准桩,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中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并由专人负责。6.6.9第一井圈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1、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2、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00—150MM,壁厚应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mm。6.6.10修筑井圈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1、护壁的厚度、拉接钢筋、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3、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4、护壁混凝土必须保证振捣密实,应根据土层深水情况使用速凝剂;5、护壁模板的拆除应在灌注混凝土24h之后。6、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7、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径的极差不得大于50mm。6.6.11当遇有局或厚度不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土涌砂时,护壁施工可按下列方法处理:1、将每节护壁的高度减小到300—500mm,并随挖、随检、随灌注混凝土。2、采用钢护筒或有效的降水措施。6.6.2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清除护壁上的泥土和孔底残渣、积水,并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进行封底和灌注桩身混凝土。6.6.13灌注桩身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当落距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距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也可采用导管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8承台施工8.1.1桩基承台施工顺序宜先深后浅。8.1.2当承台埋置较深时,应对临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施工期间应进行监测。8.1.3基坑开挖前应对边坡支护形式、降水措施、挖土方案、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