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一、枢府瓷:1、“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宋代以枢密院为最高军机关,与中书省分掌文、武两权,号为“二府”。元代仍延用这个制度。元代军事为重。“枢府”的权位更高,具有“枢府”铭的卵白釉瓷器,应属“枢密院”的定烧器,也就是元代的官窑器。2、枢府瓷的特征:(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说,比青白瓷为厚。2(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而近似鹅蛋色)。典型枢府瓷釉应是失透的,但在传世或出土的器物中,虽具备胎较厚而釉又失透,然而非卵白色而是青白色。这类器物是青白釉过渡卵白釉的中间阶段。3(3)、枢府瓷器型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最典型的枢府瓷以碗为小底足。这类小足的足径,一般为碗口径的三分之一。而到了明代,枢府瓷继续在烧,但底足变大,这一点尤为重要,鉴别的不要弄混。(馆藏模印凤纹龙柄枢府釉壶)4(4)、枢府器中的折腰器,是突出的造型一向为人们所称道。5(5)、枢府瓷中的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钉突起。6(6)、枢府瓷图案纹饰主要为印花,图案纹饰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云雀、孔雀、牡丹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印花图案浑圆而不太清晰。(印花缠枝莲纹)7(枢府龙纹砚洗)(枢府龙纹砚洗,盖上的龙纹十分精致)8(7)、枢府瓷的铭文以“枢府”两字最为典型,一般都印在盘、碗器物内壁口沿下,“枢”和“府”两字分别在相对的位置。除“枢府”字样外,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铭文。(鱼藻纹盘局部,左上角“府”和右下角“枢”字很清晰)(枢府铭文鱼藻纹盘)9二、元代青花瓷1、青花瓷的器形:多见的为盘、罐、、梅瓶、长颈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执壶、钵、盒、水滴、豆形洗、高足碗、盏托等。其中以大件器为多。最常见的有玉壶春瓶、梅瓶、大罐、盘、碗等。玉壶春瓶梅瓶罐青花碗青花盘扁瓶蒜头瓶执壶高足碗102、青花瓷的胎——元代青花瓷器的胎体较为厚重,从器底和断面可清楚地观察到胎质不如明、清瓷胎细腻洁白,略显粗松,并有细小气孔。元代青花瓷的胎采用的是瓷石加高岭土(有麻仓土)二元配方,拓宽了烧成范围,提高了机械强度,减少了器物变形,为烧造大器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底足露胎处泛火石红。(青花罐底)(元青花玉壶春瓶底)113、青花瓷的釉——典型的元代青花瓷的釉皆为白中闪青色,它既与青白釉不同,又与卵白釉有别,具体表现在釉面正好介于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间的色调。124、元代青花瓷的青料——元青花器物上的图案花纹发色较为鲜艳,浓重处泛黑色疵点,并有金属般的闪烁光泽,有人称之为“锡光”。如对光斜视,可见到锡光上浮,与周围的蓝色几乎在同一平面,这与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器上的“铁锈斑”不同,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上的铁锈斑沉入釉内,凹陷不平。有说是“回青料”,有说是“苏麻离青”料,到现在不能定论,学术界还在继续探讨。135、青花瓷的工艺特征:(1)、器底无釉。多数器底部有明显旋纹纹,个别有跳刀痕,并粘有填砂,小型器如碗类等的底足中心往往有乳钉状突起。玉壶春瓶为釉底。玉壶春瓶底14(2)、器物底足内壁往往成自上而下往外斜撇的形式。15(3)、碗、钵、罐、瓶、盘之类的削足处理,具有鲜明的元代特征,既底足外墙斜削而呈形式。16(4)、大件器器底无釉露胎部分,往往粘有釉斑或较大面积釉块。内壁多呈淡红、黄色釉层而又有不规则浓度的透明釉刷痕。17(5)、碗、钵之类器物的底足外墙,往往留有浸釉时遗留的手抓指痕。元釉里红小罐18(6)、罐、瓶之类的大器,都分段制造,拼接而成,特别是接底的痕迹十分明显。(因接底不牢而裂开)(罐体中间因接胎不牢而裂开)19(7)、罐类器内壁釉面不平,有明显接痕,并经常出现赤褐斑且有小黑疵。20(8)、圈足之釉不到底,一定稍有露胎,呈褐红色。21(9)、圈足并不十分整齐,仔细观察有些弯弯扭扭,以大罐和梅瓶为突出。(元青花梅瓶底)青花牡丹纹梅瓶22(10)、高足杯的杯身和足接合,系采用接胎的办法,既二部分湿胎接合,并非将杯身及足柄各自先施釉,而依靠釉的粘度接合。因此,元代高足杯内顶端无釉,且往往有乳钉状凸起。无代高足杯的足部肯定空心而不封底。236、元代青花瓷的纹饰特征: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特点是布局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在瓶、罐等琢器上,主要采用横向带状分布的形式,一般均有五六个或七八个层次,在主要的层次之间均以卷草、回纹、弦纹、钱纹等辅助纹饰隔开。而八方造型器物上的纹饰则多利用器物的边棱作纵向分区布置。在盘、碗等圆器上,一般采用同心圆分布的方法,多层次放射状地进行装饰。元青花缠枝“牡丹图”双鱼耳大壶24(1)、蕉叶纹——一般装饰在玉壶瓶、执壶、象耳瓶的颈部,蕉叶的中茎多实心满色。而明代洪武青花瓷器上的蕉叶的中茎多以双线绘出,中间留有空白。(玉壶春瓶瓶颈上的蕉叶纹)25(2)、回纹——元代青花瓷器上的回纹继承了宋、金时期的回纹作法,既多为依次重复排列的单个回纹,互不相连;而明代洪武青花瓷器上的回纹多两两相连。(顶盖上的回纹)26(3)、莲瓣纹——是元代青花器上的常见题材,多作直边方肩形式,每个莲瓣各自独立,互不相连,常画八个,俗称“八大码”。莲瓣内常填绘杂宝、折枝莲花、圈点、如意头纹或卷涡纹等;而明代洪武莲瓣纹多相互借边。(梅瓶靠底足处的莲瓣纹)27(4)、海水纹——用粗线条画浪花,细密线条画海水,常装饰在瓶颈、罐颈、盘沿等处;而明、清时期瓷器上海水纹的表现手法则与元代不同。28(5)、莲花的叶子呈二或三节葫芦形,多带刺,有的花心画成石榴状。牡丹花——叶子饱满,葫芦形。有些牡丹花的叶子还刻划出筋脉,以增强装饰效果。花瓣为小串珠式留白,而明洪武时期的花瓣留白为留白边。牡丹纹梅瓶典型缠枝莲画法2930菊花——菊花朵有画一层花瓣的,也有画两层花瓣的。画一层花瓣者花心或为螺旋状,或为网状,花瓣或染色或不染色,画两层花瓣者花心一盘为网状,两层花瓣一般均染色。而明代洪武瓷器上的扁菊花虽亦画两层花瓣,但一般均为外层花瓣染色,内层花瓣不染色。菊花纹葵口碗青花芦雁穿菊花盏托31(6)、云肩纹——云肩丰满,以子母线双勾三层,中间为粗重的母线,两边各有一道细的子线。云肩内常画鱼鳞状海水,海水内留白色莲花或白色海马,也有内画缠枝花卉、凤穿花等适合纹样。32(7)、云纹——云纹变化多端,式样优美。有团状、灵芝形、蝌蚪形、如意头形、飘浮长形、接二连三的云片或山字形大片云等。33(8)、卷草纹——卷草纹婉转自如,仔细观察是一个纹样单位接着一个纹样单位画的。青花卷草纹罐青花玉壶春瓶口沿卷草纹34(9)、竹纹——元代构图讲究的是对称美与繁密丰富的画面,元青花瓷绘中的竹纹表现的就是一种构图繁密、对称的绘画风格。其画法上追求写实,竹枝劲瘦挺拔,与宋代相比,画面更生动、更有力度,竹子的叶片有的呈现出明暗关系。元青花上竹纹品种类型较多,有高大的,有低矮如灌木的。在画法上,元早期的竹叶是一笔而就,特征明显;而元中后期的叶子形状则表现为两条细线汇聚于叶端,呈倒“人”字形或“个”字形,中间则用涂抹法描绘。35(10)、鱼藻纹——鱼纹肥大活跃,栩栩如生,鳞、鳍、眼甚至体斑等细部精心刻画。水草排列细密整齐,极富动感,其高超的绘画技法为元代以后的瓷器上的鱼藻纹所不及。元·青花莲池鱼藻纹罐36元.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37(11)、钱纹——先画紧密相连、大小相同的圆圈,再在圆圈内绘曲边四边形。38(12)、人物纹——元青花上的人物纹饰,其绘制手法是先用线勾勒轮廓,再用浓淡不等的青料涂染,其脸部、手部及袖口、领口、帽檐等处则留白。从人物题材中,我们发现有关战争题材的纹饰相对来讲比较多,究其原因应与蒙古贵族的推崇武力有关。39(元青花四爱人物纹梅瓶)40元·青花“三顾茅庐”纹罐元十四世纪中期青花“锦香亭”图罐41元青花文姬归汉盘42(13)、龙纹——元青花上的龙纹极具特色,其画法强劲雄浑,龙腾空翱翔,下设滔滔波浪。龙的身躯特点是细长,如同蛇的形状;龙头呈扁长形,双角,口张开,齿外露;颈细长,厚厚的背鳍,如同伐木钢锯的锯齿;四只腿比较细瘦,龙身上的鳞片较大,爪多为三趾或四趾,极少见五趾的;爪细长弯曲.分张有力,爪尖锋利;龙的肘毛、尾鬃都呈火焰形状。元青花龙纹罐43(龙纹梅瓶——江西高安博物馆藏)44龙纹高足杯45(14)、凤纹——元青花上的凤纹,形态为鸡头、鹰嘴,身躯上全为鳞片覆盖,如花形状的尾巴,一般有1至5条,其排列也呈花形。青花凤穿牡丹执壶46(15)、麒麟纹——元青花上的麒麟纹表现手法有两种:一种形态有些像雄狮,身上有细小的鳞片,头上有角。元青花麒麟纹盘47(16)、鸳鸯莲池纹——此种形式的纹饰多见于鸳鸯游于莲池中,在元青花中较为多见。青花莲塘鸳鸯纹圆口大盘48(17)、孔雀纹——元青花上的孔雀纹,其特征为孔雀长喙、高冠、身躯上布满鳞片,孔雀腿高而且较细,长爪,尾部的羽毛形状像一束圆形的花卉。49(18)、马纹——元青花上的马纹,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一类是以青花勾勒轮廓,马身留白,马身体四周装饰以细密的波浪,宛如马在海涛中奔跑;第二类也是勾勒轮廓留白,仿佛马驰骋在海水波涛中,但是在马的前腿上方加绘有火焰纹饰;第三类,马的身体除了颈背鬃毛勾线露白外,其他部位全都是青花色,马的前腿上方也绘有火焰纹,但马是在陆地上低首踏步,而不是在海涛中。元青花昭君出塞大罐50青花文姬归汉葵口盘51(19)、松竹梅纹——元青花纹饰中常见松竹梅纹,有三者同绘于一器的,也有分别单独绘制于器上的。松竹梅合绘于一器的又称岁寒三友。松树纹常作为人物纹的背景而单独使用,竹纹则常在蕉石瓜果纹中为配景装饰,梅纹常与初月合绘成月影梅纹。青花松竹梅纹瓶52元青花松竹梅纹玉壶春瓶53(20)、鹤纹——元青花上的鹤纹表现为鹤在池塘莲花丛中涉水。元以后鹤纹题材在瓷器上消失了一段时间,至明代中期时重新出现。元青花蓝底留白莲池仙鹤盘54(21)、芭蕉纹——有一些元青花瓷器上绘有芭蕉纹,目前仅见于青花大盘上,且都位于盘中央部位。经常与岩石、竹子、瓜果、牵牛花等图案相搭配。例如,伊朗德黑兰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芭蕉竹石花果纹大盘尚。55(22)、灵芝纹——此类纹饰一般在元代中晚期的青花瓷器上较为常见,构图上追求对称,互相有呼应而不显得死板。元青花缠枝灵芝纹匜7、青花瓷款识元代青花瓷绝大多数都不署款,极少数器物底有阿拉伯文字。至正年的只发现一件青花双系盖罐,器身自上而下用青花书写:“至正七年置”楷款。56三、元代釉里红及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瓷3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红绘。二是釉里红拨白。其方法或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图案花纹部位,或在该部位画出图案花纹,用铜红料涂抹其他空余之地,烧出后,图案花纹既在周围红色之中(红釉拨白)。三是釉里红涂绘,成片、成块地绘出一定的图案花纹。也可加绘青花。釉里红牡丹纹罐57青花釉里红人物故事罐58四、元代红釉瓷以铜红料作为彩绘料,在釉内施彩既成为釉里红。若以铜红料掺入釉内作呈色剂,既能烧出铜红釉瓷。在世量极少,一般藏友在市场不可能看到真品。59五、元代蓝釉瓷蓝,是钴料的发色,元代景德镇蓝釉的烧制成功,为明清霁蓝釉瓷器的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世界各大博馆所存藏品加一起共三件。如果在市场上见到,一定是后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