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地方标准卵形鲳鲹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150B51备案号:26112-2009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DB46/T169—2009卵形鲳鲹池塘养殖技术规程2009-09-27发布2009-10-30实施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Ⅰ前言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俗称黄腊鲳、黄腊鲹、卵鲹、金鲳、红杉,暖水性海洋鱼类,是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养殖的经济鱼类。为规范无公害卵形鲳鲹的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省卵形鲳鲹养殖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符书源、李向民、王国福、覃锐、曾令明、沈铭辉。DB46/T169-20091卵形鲳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饲料、病害防治和捕捞方法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卵形鲳鲹的池塘养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1008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述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卵形鲳鲹(Trachinoutsovatus)属鲈形目(Percifonnes)、鲈亚目(Percoide)、鲹科(Carangidae),鲳鲹属(Trachinotus),俗称金鲳、黄腊鲳、短鳍鲳等,为暖水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带、热带海域,为我国南方沿海常见的经济鱼类。4养殖环境条件4.1水源、水质水源保证,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环境符合GB/T18407.4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2的规定。海水盐度13~33。4.2池塘条件4.2.1面积、水深池塘面积一般要求0.2~0.6公顷,以0.2~0.4公顷为佳;水深要求1.5~2.5米;塘埂高出水面35~55厘米。4.2.2池塘底质池底应平坦,一般以泥沙底为佳,池塘保水性好。4.2.3进排水系统每口池塘有其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4.2.4配套设施增氧机配备:成鱼养殖池每公顷池塘配备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10~15台,苗种培育池每公顷配备10~15台的喷水式增氧机。使用硬颗粒饲料的池塘,每公顷池塘配备自动投饵机3台。5放养前准备5.1池塘修整检查及修整堤坝和进排水系统。DB46/T169-200925.2清淤晒塘在苗种放养前排干池水,清除淤泥,曝晒池底7天以上。5.3消毒清淤曝晒后的池塘,进水10~30厘米,使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或漂白粉15千克/亩,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消毒。5.4基础饵料培养生产用水经6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深度1.5米,投放单细胞藻生长素和有益菌进行肥水,使水质肥爽,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7天后放苗。6苗种6.1质量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力好、无伤、无畸形、摄食情况良好,按SC/T1008标准培育的苗种。外购的苗种,应经检疫合格。6.2规格和密度苗种规格为全长2.5~3.0厘米,放养密度30000~37500尾/公顷。6.3运输6.3.1准备根据运输苗种的规格、数量和天气状况,确定运输工具、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路线、运输密度;做好装运工具的检查、清洗与消毒工作。6.3.2检验、检疫苗种采购前,应根据供需双方的协议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苗种方可外运。苗种异地运输应进行检疫,并凭检疫证方可运输。6.3.3拉网和停食苗种在运输前应进行拉网锻炼2~3次,具体方法按SC/T1008中6.4.2的规定执行;苗种运输前应停食1天。6.3.4苗种运输汽车充氧运输主要用于近距离和大规格苗种运输,运输时配备充气设备或者使用纯氧充氧,运输水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水温控制在25℃以内,每立方米水体装苗1500尾。塑料袋充氧运输就是将苗种放在塑料袋里加水、充纯氧密封后运输,一般塑料袋规格为80厘米×55厘米,加海水3~5千克,水温控制在20~25℃,可运输10~15个小时。苗种装袋密度根据规格而定,见表1。表1不同规格苗种的装袋密度体长(厘米)0.8~1.01.0~1.51.5~2.02.0~2.52.5~3.0密度(尾/袋)10000~150002000~25001500~20001000~1500500~8006.4放养按NY5071使用准则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后,放入池塘养殖,放养密度为30000~37500尾/公顷。7饲养与管理7.1饵料DB46/T169-200937.1.1饲料种类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苗种放养10天后(前10天投喂少量鳗鱼粉)开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7.1.2投喂在鱼苗投放后第二天开始投喂。7.1.2.1投饲量水温20℃左右时,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5%,水温25℃以上,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7%以上。主要根据鱼的摄食情况、水质状况和天气的变化来决定投饵量,低温阴雨天气少投饵,晴天多投饵;高温闷热天气适度控制投饵量。鱼苗体长在4厘米以前投喂的0号海水膨化饲料必须先用水泡过后方能投喂。7.1.2.2投饲时间正常情况下,日投喂2次:时间8:00~9:00和17:00~18:00为宜。小潮汛时在清晨和傍晚投饲,大潮汛时应选择平潮或缓潮时投饲,阴雨天可隔日投喂,水温低于18℃以下不投饲。水温20℃左右每天投饵2次,水温25℃以上,每天投饵3~5次,7.1.2.3投喂方法饵料投放速度按慢—快—慢的原则进行,每次投喂时间保持在1小时左右,保证个体弱小正常摄食。7.2鱼病防治鱼病防治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7.2.1预防在病害流行季节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定期施放EM菌、光合细菌、底质改良剂、白云石粉以保持良好水质,定期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复合多维、EM菌、免疫多糖。中后期每3~5天用维生素C、大蒜素拌料投喂。病害预防的日常管理措施:A放养、运输等操作应小心,防止鱼体受伤;B投喂的饲料应保质、定时、定位,适量投喂;C视季节定期用淡水浸泡杀虫,每次浸泡时间10分钟-15分钟;D注射疫苗;E病鱼、死鱼及时捞出,集中到陆上深埋处理;F高温、台风、暴雨后加强防病措施;G常用预防药物、浓度及作用见NY5071的规定。7.2.2治疗渔药的使用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常见鱼病及防治见表2表2常见鱼病及防治鱼病名称发病季节症状防治方法肠胃病病鱼胃或肠为暗红色,严重时出血。投喂乙酰甲喹2.5克/千克饲料,每天一次,拌饵连用7天;磺胺甲噁唑粉1克/千克鱼体重,每天一次,拌饵连用3~4天。小瓜虫病4~11月份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点,鱼体发黑,游动无力,严重者停止摄食于水面漂浮。福尔马林10千克/亩全池泼洒,隔天再次泼洒,配合使用季铵盐络合碘150毫升/亩防止并发细菌感染。DB46/T169-20094车轮虫病病原体寄生于鳃、体表、鳍等部位。鱼体变黑,不摄食,游动无力,浮于水面;体表粘液增多,鳃丝肿胀、损坏。1、全池泼洒中药车轮清70~80克/亩。2、苦楝树枝叶30公斤,加水100公斤煮沸20分钟以上,去渣、冷却,取汁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2~3天。指环虫病病鱼体表无光泽,食欲不振,游泳迟缓。有的鳍条溃烂,体表和鳃部粘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转。1、淡水浸洗5~1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2~3天。2、全池泼洒益生虫净,60~80克/亩。瓣体虫病5~6月份病鱼浮于水面,游泳迟钝,呼吸困难,头部皮肤、鳍及鳃上粘液增多,表皮有不规则的白斑点,严重时白斑连成一片,食欲不强,死亡时鱼胸鳍向前僵直。0.7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皮肤溃疡病冬季感染初期,体色呈斑块褪色,食欲不振,缓慢浮游于水面;随着病情发展,鳞片脱落,吻端、鳍膜烂掉,眼内有出血点,肛门发肿扩张,常有黏液流出。全池泼洒盐霉素药物,每天一次,连用2~3天。同时投喂诺氟沙星5克/千克饲料或板蓝根、穿心莲、大黄、黄连、黄柏混合药剂8克/千克饲料,连喂5~7天。7.2.3休药期按NY5071规定确定休药期,避免商品鱼药物残留。7.3日常管理7.3.1水质管理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50厘米。氨氮0.3毫克/升以下。pH7.6~8.6。养殖前期每天加水3~5厘米,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50厘米,当池塘水深达到1.8米后才开始换水,每3~5天换水20~30厘米,换水时使用二溴海因100克/亩进行水体消毒,高温期间,酌情增加换水量和换水次数。养殖中后期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并根据水质变化情况使用沸石粉、熟石灰、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等改善水质条件。7.3.2巡池建档每天做好养殖日志,包括天气、风浪、水温、盐度、pH值,投喂饲料的种类、数量,鱼的活动、摄食情况、鱼类健康状况,病害防治情况及死鱼、病鱼数量、用药情况。定期随机取样测量体长和体重。8收获当鱼体重达到500克/尾的规格即可捕捞上市,用拖网进行全池捕捞,每口池塘最好一次性捕完。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