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方标准--马铃薯种薯原种和大田用种繁育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B61备案号: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1790—2009马铃薯种薯原种和大田用种繁育技术规程2009—04—20发布2009—05—15实施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2DB62/T1790—2009前言本标准由甘肃省农牧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省种子管理总站、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第红君、蒲虎、王一航、袁安明、郑维莉、杨培达、刘国华DB62/T1790—2009马铃薯种薯原种和大田用种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种薯的定义、有害生物、生产体系、质量要求、原种和大田用种繁育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种薯原种和大田用种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7331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GB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GB20464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NY/T1212—2006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马铃薯种薯符合GB18133规定相应质量要求的原原种、原种和大田用种。3.2组培苗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块茎,经茎尖剥离病毒、组织培养获得的,经质量检测后不带有PVX、PVY、PVS、PLRV、PVA、PVM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用于生产原原种或原种的再生苗。3.3原原种pre-elite用育种家种子、脱毒组培苗或试管薯,在防虫网、温室等隔离条件下生产,经质量检测达到GB18133要求的马铃薯种薯。3.4原种elite用原原种作种薯,在良好隔离环境中生产的,经质量检测达到GB18133要求的种薯。3.5一级种薯(大田用种)qualifiedⅠ在相对隔离环境中,由原种作种薯生产的,经质量检测后达到GB18133要求的,用于生产二级种薯或商品薯的种薯。3.6二级种薯(大田用种)qualifiedⅡDB62/T1790—2009在相对隔离环境中,由一级种薯作种薯生产的,经质量检测后达到GB18133要求的,用于生产商品薯的种薯。3.7外部缺陷畸形、次生、龟裂、虫害和机械损伤的薯块。4有害生物4.1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4.1.1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M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4.1.2细菌马铃薯青枯病菌马铃薯湿腐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菌4.1.3放线菌马铃薯普通疮痂病4.1.4真菌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黑痣病4.1.5虫马铃薯块茎蛾4.2检疫性有害生物4.2.1类病毒马铃薯纺锤块类病毒4.2.2细菌马铃薯环腐病菌4.2.3植原体马铃薯丛枝植原体4.2.4线虫马铃薯白线虫马铃薯金线虫4.2.5虫马铃薯甲虫DB62/T1790—20095种薯生产体系种薯生产体系包括两个阶段:即在设施条件下生产组培苗、原原种和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生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种薯(苗)的质量检验将针对上述两个阶段不同环节产出的产品进行。种薯生产体系流程见图1。图1种薯生产体系流程图6质量要求6.1种薯分级种薯级别分为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6.2各级种薯的质量要求种薯生产产地检疫应符合GB7331规定。一旦发现检疫性病虫害,应立即向检疫部门报告,并由其根据病虫害种类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该地块所有马铃薯不能作为种薯。原种和大田用种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和其他检测项目应符合GB18133要求。7原种、大田用种繁育7.1选地、整地选择海拔1900m以上的冷凉地区,近三年未种过马铃薯或茄科作物,未施过氯磺隆、嗪草酮等除草剂,土地肥沃,土层深厚,灌溉条件良好的沙壤土,500m之内没有种植高代马铃薯和“十字”花科作物。秋深耕地,深度25cm以上。7.2施肥配方施肥(底肥和中耕追肥)。7.3播种组培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二级种薯DB62/T1790—20097.3.1播种期:10cm地温稳定通过7℃后开始播种。一般宜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期间播种。7.3.2催芽:将种薯堆置在温暖和有光照条件的空房或场地,上盖一层草帘或黑色塑料膜,保持黑暗条件催芽或在阳光下晒种催芽,待芽出齐后,放在通风、干燥、有散射光照射的地方壮芽,等小芽变绿后播种。7.3.3播种:30g以下小薯整薯直播;超过30g的块茎切种,每块至少需带1~2个芽眼,切种后用70%甲基托布津拌种,用量为种薯重量的0.3%,切种拌种晾干后,立即播种,密度因品种和类别而定,一般每667m23500株~5000株。刀具消毒执行GB7331附录A规定。7.4原种繁殖网棚搭建在有蚜虫的区域,必须在未出苗前搭建网棚,用40目~60目尼龙网纱覆盖。7.5田间管理7.5.1中耕锄草:幼苗顶土期闷锄1次,锄深2cm~4cm,不可伤苗;苗齐后深锄1次。苗高26cm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10d后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后期拔大草2次。7.5.2追肥:结合第一次中耕培土进行追肥。7.5.3拔除病杂株:及时拔除病株,并连同薯块带出棚外。在幼苗期、现蕾至开花初期、收获期分3次进行拔除杂株。7.5.4病虫防治防治蚜虫:苗出齐后进行第一次防蚜。后每隔7d喷药防蚜一次,但要注意各种防蚜农药交替使用。马铃薯其他主要虫害防治方法参照NY/T1212—2006附录I。防治晚疫病:7月中旬开始预防晚疫病。当植株叶片初见晚疫病斑时,立即用瑞毒霉(又名甲霜灵)500~800倍液或瑞毒铜(又名甲霜铜)5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每10d喷1次,喷2~3次即可。晚疫病检测参照NY/T1212—2006附录E7.6收获7.6.1成熟前挖除病毒株及薯块。收获前20d采用喷施除草剂或人工割秧进行杀秧。7.6.2收获时,块茎必须晾晒半天,使表皮老化。7.6.3捡去有外部缺陷薯块及杂薯,按规格装入网袋,加挂标签,标签应符合GB20464规定。7.7贮藏7.7.1预贮:收获后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预贮15d~20d后入窖。7.7.2窖库消毒:贮藏前用甲醛熏蒸、撒生石灰、喷杀菌剂等方式对窖库进行消毒。7.7.3贮藏:入库后按品种、级别、规格摆放,贮量为库容量的2/3,温度控制在2℃~4℃,相对湿度在70﹪~90﹪,定期通风,并保持库内清洁卫生。7.8质量检测7.8.1生产过程检查:整个田间检验过程要求40d内完成。第一次检查在现蕾期~盛花期,第二次检查在收获前4~5周进行。7.8.2收获后检测:收获后取块茎样品进行病毒病、类病毒病、环腐病和青枯病的检测。7.8.3库房检查:出库前3周至出库期间进行检查,严格剔除病烂薯和伤薯。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