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丝工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束丝绞线工艺培训divclass=Section0style=layout-grid:15.6000pt;基础知识束绞由多根单线构成。一般来说,构成束绞的单线多而细,不仅增加了电线电缆的柔软性,还提高线路连通的可靠性。有些电线电缆的导体并不要求大的截面,但也采用了绞合形式,正是为了具有更好的柔软性或高度的可靠性。要使单线以一定的螺旋升角(或节距)进行束丝或绞合,设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使所有单线围绕设备的中心轴作旋转运动;另一是使绞合制品作直线前进运动。通过改变这两种运动速度的配合,即可调整螺旋升角的大小,使生产出的绞线或束线符合结构要求。绞线机和束线机的组成基本相同,都是由放线、牵引、排线与收线、拖动与传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主要部分组成。此外,还附有分线板、并线模(又称压模)、计米器等装置。绞线机生产的绞线规格比较大,绞制时除中心1根单线外,其余单线的放线盘都放在放线部分(如绞笼),通过它的旋转使单线围绕中心单线形成绞层。根据绞线的绞层数和每层的单线根数,一般绞线机设有几个(几段)分别旋转的放线部分,使之制成各层绞向不同的绞线,故对生产同心层绞的绞线尤为合适。束线机生产的束线规格较小,它靠收线部分篮架或回转体的转动形成束线。由于束线机的运转动作都在收线部分,变速机构安装在转动的篮架里,地位受到限制,这就决定了束线机只能制成一个绞向、规格较小的产品,但束制的单线根数,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绞线或束线质量,一方面取决于单线材料及附加材料的本身质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绞制或束制工艺。选用何种绞合设备与绞制品的结构,截面和外径大小、单线根数、单线粗细以及绞制品的制造长度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是同心层绞的绞线,应首先考虑绞线机放线盘的盘数和大小是否与之适应,然后再考虑绞合方向、节距长度和要不要退扭等。若为复绞线,还需考虑股线变形,这就需要分析绞线结构、规格、材料,确定工艺数据,最后选择适合的绞线机。如果是束制品,除放线盘的盘数和大小以外,束线机收线盘大小的确定,要比绞线机重要得多。对各种绞线和束线的节距长度和绞向都有规定。节距长度可以绞线或束线外径与实用节距比相乘计算出来。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都采用大一些的节距比,以利尽可能地提高生产率。绞向必须按规定严格执行,否则会影响线路的连接。绞合方向:同心绞合的每一层线的绞合方向相反,纹合方向分为右向与左向,把绞线的轴线垂直于胸前,如果单线从右上方斜向左下方时,就是右向,反之为左向。为了便于记忆,可用左手或右手将手掌向上,拇指叉开,其余四指并拢,并拢的四指顺向绞线轴向,如果右手拇指的斜向与单线的斜向一致,就是右向(z向),如果左手拇指的斜向与单线的斜向一致,就是左向(S向),如图1。在产品标准中不但规定了绞线的层间绞向相反,而且规定最外层的绞向。一般裸绞线最外层绞向为右向。绞合规律:绞合线芯一般由材料和直径相同的股线绞合而成,为使绞线成为圆形,而且在中心层股线根数固定的情况下,按等差数列方程,每层股线根数比与它相邻的内层相差6.28根,也就是说每增加一层就增加6.28根股线,一般取整数为6根。绞合节距:测量绞合节距用长度大于节距的纸绷紧在绞线上,用铅笔或蜡笔沿绞线轴向划过去,可得到一组印痕,印痕的数目应多于测量层单线的根数,在其中之一的中心作一标记,从它相邻的一个开始编号,当编号数等于测量层的单线根数时,在最后编号的印痕中心也作一标记,测量两个标记中间的距离,就是该层绞线的节距。见图2。图2绞线节距测量对于束线产品的节距测量,由于束线大多是细直径的单线非正规绞合起来的,无法用纸带法测量。因此可用实测法,即取出一段束线产品,剪断表面的一根并在剪断处作好标记,以束线相反方向拆去10个螺旋,然后用直尺测量拆去10个螺旋部分绞线的长度,再将所得长度数据除于10,即可得出该束线的节距长度。在一般情况下,节距比愈小,柔软性愈好;各根单线之间的空隙愈小,即绞合得愈密实;而且节距与单线在一个节距的实际长度相差也愈大,同样长度绞线所使用的单线长度也就愈长。束丝、绞线的质量控制一、绞合工艺的工艺要点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在未装夹单线或股线前,应根据设备检查的要求,检查设备情况。必要时启动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查各相关部件的运行情况,各类保护开关是否有效。2)检查各类领用材料是否符合工艺指导卡规定和生产令的要求,如单线的规格长度、各类包带的规格等等。3)按工艺要求将将单线或股线安置到放线架上,注意内外层绞向、排列等应与工艺要求一致。预调好放线张力以及收线张力等。4)根据生产指令和工艺要求选配并安装好各类摸具,如并线模、紧压模等,必要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5)收线盘的容量应与生产长度和规格相适应,装夹时应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2、绞线运行阶段的质量控制1)设定好绞合节距和绞合方向,将单线或股线逐步穿好并与导引绳连接引入到收线盘。2)低速启动设备,运行一定长度,停车后检查节距、绞向等。同时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再作一检查,以确定完好。3)待确认符合要求后再正常开车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得私自离岗,因巡回检查绞线外径、查看绞线是否有缺股、断丝、外观等并按半成品检验规范要求记录。4)检查绕包质量情况,包括搭盖、接头、外形等。5)0.3mm以下单线允许接头,但相邻两接头必须大于300mm,0.3mm以上单线必须焊接,接头应修平。不得有2根以上单线一起扭接。6)排线的节距应与绞线尺寸和收线速度相适应,严禁严重的交叉排列。线盘不能装得过满,一般应低于盘边5~10mm为宜,卸盘时应注意防止碰伤线芯。3、绞线完工阶段的质量控制1)对每盘下机后的线芯应认真填写流水卡及各类报表,以确保半制品流转质量。2)对每盘线芯下车后应再次核实是否符合要求,并按指定地点堆放提交仓库称检重量。3)工作结束后应关闭电源,以防止他人误操作引起设备故障。二、束线、绞线的质量标准1、束线的质量标准l)外观绞合后的束线,单线表面应光洁,无明显的机械损伤,不得有氧化变色现象,不得有明显的松股和背股。对于镀锡线芯,表面要求色泽均匀、光滑,不能有黑斑,镀锡层均匀,不应有漏镀等。2)尺寸单线应圆整,不应有明显的拉细现象,拉细必须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束线外径应在工艺要求以内。3)结构与组成束线不得有缺根、断根、松股,搭股、束线表面如有轻微擦毛,仍可作合格品。结构与组成必须符合工艺规定。4)束线的节距比和束制方向应符合规定。5)焊接一次束合导体,不允许整芯焊接,但单线允许焊接,焊头距离不小于300mm,焊头外经不超过公差绝对值的2倍,复绞线用的股线允许焊接,焊头距离不小于1m,焊头应修光、锉圆,其焊头直径不能超过标称直径的0.2mm及以下,第6种束线的单线允许扭接,但不允许有毛头,线芯应平滑。6)装盘成盘导电线芯排线整齐,平整,不得有腰鼓形和线芯互相压叠现象。2、绞线的质量标准l)、外观绞线外观应光洁,不得有三角口、裂纹、斑疤及夹杂物,节距均匀整齐,不得有明显的机械损伤,对于铜绞合导体不得有氧化变色现象和黑斑。对于镀锡线芯要求色泽均匀,光亮,不得有黑斑和漏镀。2)、尺寸组成绞线的单线的挣细量,必须在规定范围内,绞线外径应符合工艺规定。3)、结构与组成绞线的结构与组成,及成品直流电阻值应符合GB/T3956—1997电缆导体)的规定。不能缺根,少股、断股、压叠,对扇形线芯压型的偏心度不能超过10%。4)、节距和绞向应符合工艺要求。5)、状态,除架空绝缘线用硬铜导体外,其余铜导体必须是退火状态。6)多层绞线由内至外节距比逐渐缩小,且同层节距保持一致,绞合各层应相反。7)第2种合第5、6种导体不允许整芯焊接,单单线或股线允许焊接,焊接处的直径应不大于偏差绝对值的2倍,束线焊头外径不大于标称直径0.2mm,同层或相邻层的焊头距离不小于300mm。束丝、绞线产品的质量缺陷和预防束线、绞线的不良品、废品,主要问题有过扭、内层或外层单线断裂、缺股、单线或绞线表面擦伤、单线背股、单线起皮、斑疤、脆断、拱起、有夹杂物、线径超差或掺错、绞合方向错、蛇形、绞合节距大、长度不合格、绞合松股、排线乱和压伤、刮伤、撞伤、电线电缆导电线芯直流电阻不合格等。1、过扭过扭是指绞合过程中,扭绞过度呈麻花形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绞线在牵引轮上绕的圈数不够,一般少于4圈,摩擦力过小而打滑,造成扭绞过度。二是收线张力松或收线盘不转,而转体仍在旋转,而造成扭绞过度。排除方法:如果外层单线已经剧烈变形,损伤严重,已无修复的可能,只有剪断。如果单线不受严重损伤,可将设备转体部分和牵引部分分开,将其朝绞合相反方向转动,使局部扭绞部分退回,再用手把线芯修好,并把多余的单线再绕到收线盘上,把设备和转体牵引合一,较松的过压线模后,用力压线,另用模具手动修复,这样就可重新开机生产。2、单线在绞合时断线,缺股单线断线产生的原因:l)由于放线张力过大拉断线芯。2)单线在拉制时松乱、排线不好、压线跨线,造成线芯挣断。3)单线本身材质有裂纹,机械性能不好脆断。4)放线盘安装位置不当,轴向晃动,造成断线。5)单线跳出滑轮槽,机械卡断。排除方法①调整放线张力,使之适当。②注意选择进线,发现拉线时有松乱现象,必须经过复绕后方可上机。③注意操作方法,仔细检查放线盘的位置,使放出的线不摆不跳,检查单线经过的地方,有没有跳出导轮槽的现象。④要检查线芯表面质量,看是否有裂纹、夹渣、斑疤等缺陷。如果断线发生在内层,而断头已经走得过长,就无法修理,只有剪去这段缺股线芯,如果断线发生在外层,应把线修复后再开机。3、绞线表面擦伤,刮伤线芯产生原因:通常一是分线盘上的线嘴磨损,二是单线跳出滑轮,三是穿线用木管或塑料管磨通,四是牵引设备推线板上的定位销损坏,五是压模中有异物等原因。消除的办法:更换分线盘上的穿线嘴和穿线用的木管、塑料管,检查线芯的走向是否正常,保护线芯不与设备直接磨损,并随时检查压模是否完好,并注意操作方,法。4、束线、绞线中单线背股、松股产生原因:一是放线张力不均匀,松松紧紧,张力松的线芯走得多、造成背股,二是压模孔型太大,起不到适当调节张力的作用,三是压模位置不当,绞合角不合理,四是节距比较大等。束线机束制19股及以上的单线芯,由于束线没有方向的区别,只能同向束制,所以线芯结合呈不规则状态,目前生产厂家大都采用双节距束制,因此束线束制19股以上的线芯,背股,松股现象比绞线严重。排除方法:对束线(l股以上的束制品)一是改进束线的放线装置,采用较先进的单线张力放线器,使每根单线的张力都可以调整、控制。二是采用导向模,导向模的孔径为束线计算外径叨97%%。这样导向模可以适当调节张力。三是改用单节距的束线机,这种束线机的束制产品,可以达到绞线的水平。四是对背股,松股严重的束线芯,用过模复绕修复的办法,也能达到使用的要求。五是适当调整节距比。对于绞线产品背股,松股的排除方法:一是调整放线张力,使之均匀。二是改换压模,便线芯在模孔中不要松动,注意压模的喇叭口,如果喇叭口已经损坏,也不能使。三是调整压模座的位置,使绞线的绞入角合理。四是如果绞合节距较大,应适当减小。5、绞线中单线起槽或表面缺陷产生原因:单线表面的麻坑、斑疤、三角裂、夹渣等缺陷,主要是材料带来的,当然线芯表面有碎裂现象,也不排除拉线模孔型不合理而产生的,此时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线芯表面起槽呈连续性,一般都是拉线时造成的,拉线润滑条件恶化,表面粘铝而造成,不呈连续性的起槽,有可能是绞线压模粘异物所致。消除办法:对于拉线时铝线起槽,应首先检查拉线润滑效果是否能满足拉线的要求,需及时更换润滑油,更换拉线模具,或排除粘在线模上的杂物,认真检查进线,对不合格的进线要及时排除,同时检查压线模有无损伤,有无杂物,要及时修理和更换。6、单线线径忽大、忽小或掺错线芯产生原因:绞合中发现单线线径超差或掺错线芯,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执行工艺规定,另一个原因是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消除方法:掺错线芯如果长度不长,可以扒下,重新换线,按编线修理法修复。如果长度太长,就无法修理,只有下机,另行处理。因此上机前,操作者应认真检查和测量。当然管理者也应该提供一个保证办法,比如线规是否偏多,公差是否合理,生产调度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