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鳗鲡养殖技术规范(1)鳗鲡苗种培育①培苗场建设A.场址选择a.养鳗场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b.土质良好、保水性强,避免酸性土壤,地势较平坦,注排水方便,而且不会造成养鳗场间的交叉污染;c.养鳗场附近没有工业、农业、畜牧业的污染源;d.电力保证供应,最好选在电网或尽量靠近电网区;e.交通、通讯便利。B.养鳗池建造养鳗池根据放养鳗种的规格大小,日本鳗的池塘分为三级,一级池用于培育鳗苗,二级池培育鳗种,三级池饲养食用鳗。通常一、二级池配有锅炉加温,搭棚架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又称室内池。三级池不覆盖,利用自然水温饲养食用鳗,又称露天池。鳗池结构,要求防逃效果好,集污能力强,注排水方便,便于清池、捕捞。a.鳗池形状养鳗池形状以正方形切去四个小角后的八角为好。这样可避免正方形死角的出现,也便于池中水环流的形成,提高了集污能力,又比圆形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是大多数养鳗场采用的方式。b.鳗池大小一般一级池的边长为12米,每口池面积约140米2;二级池边长为18米,每口池面积约320米2;三级池边长为24米,每口池面积约570米2;各级池占养鳗场的比例分别为6%、24%和70%。c.鳗池水深养鳗池深为1.2~1.4米,鳗池水深一般保持在0.8~1米。池壁要求用混凝土浇灌或抹灰,一级池的池底也要用混凝土铺垫,二、三级池的池底铺以20~30厘米厚的砂石。池底2锅形,向中央排污口倾斜2%~3%,以便集污、清池、捕鳗。C.水、电、热系统a.注排水系统每个养鳗池要有独立的注排水系统,以防止发生鱼病时交叉感染。b.供电系统养鳗场机械化程度高,许多机械,如增氧机、水泵等,均要求日夜不停运转,耗电量大,且要求持续用电,除要求大电网供应充足电力外,还要防止停电,自备发电机。c.供热系统每年鳗苗培育加温大约是自12月份开始,至次年3、4月份结束,一般采用锅炉加温,也有采用温泉水或余热保温的。保温棚采用镀锌或竹木构架,高度(从池底起)3~5米,每孔跨度4~6米。D.机械设备a.增氧机一般使用水车式增氧机,鳗苗培育用功率400瓦的小型机,每池配1台;鳗种培育用功率750瓦的增氧机,每池2~3台;成鳗池用功率为1.5千瓦的增氧机,每池2~3台;此外还需配置备用增氧机。土池每2000~250米2配备1.5KW水车式增氧机一台。b.曝气机主要用于鳗苗培育,一般每10口一级池配1台。c.饲料搅拌机根据养鳗场规模而配,安装在饲料加工房。d.显微镜、水质测试盒用于病害、寄生虫、水质检测。E.房屋设施养鳗场还必须配套药品库、饲料仓库、饲料加工场、实验室、办公室、宿舍等设施。②培苗池的准备和消毒培苗池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池壁、池底、注排水系统有无漏洞。同时对供电、供热系统,机械设备,加温控温等配套设备均要一一检查。3当年新建的水泥培育池,碱性较大,培苗前,必须先灌水充分浸泡、洗刷,并用浓度为1毫克/升的草酸溶液中和,或投放0.002%~0.003%的明矾,将水温升到40℃左右,使明矾溶化,吸出水泥池中的碱水。同时,新水泥池中的亚硝酸的毒害也不可低估,在新池泡水时加入0.7%食盐,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旧池使用前也要进行消毒,在放苗前10天,注入少量水,加入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使池水浓度为30毫克/升,开动水车式增氧机数小时,放置一周后排干水后才可使用。③白仔鳗培育A.鳗苗放养选择的日本鳗白仔鳗的规格为5000~6000尾/千克,要求整齐健壮、游泳活泼、体无创伤。一级池白仔鳗的放养密度为0.2~0.3千克/米2。在鳗苗到达前一天,培育池进水30厘米,加食盐使池水食盐量达0.4~0.5%。鳗苗运到后,将原装尼龙袋泡在池水内约半小时后,待袋内外水温接近,再拆袋把鳗苗放入预先设置好的网箱内在网箱内暂养1小时,待其活动正常后,倾斜网箱,让鳗苗自行游出。鳗苗入后应开曝气机用充气管增氧,以减少鳗苗体力的消耗。当晚不宜开灯诱集,以让鳗苗适当休息,充分恢复体力,适应环境。B.增温开食冬、春季节,自然水温较低,鳗苗在低水温的条件下活动能力较弱,开食很难获得成功。因此,在鳗苗入池的第二天早上开始,要将培育池水温逐渐升高,每天升高2~3℃,大约一周后,水温即可控制在28~30℃。这时鳗苗活动增强,是开食的最佳水温。在对池水升温的同时,对池水的盐分也要逐步进行淡化,从鳗苗入池的第三天起,每天对鳗池注换水大约10厘米,约7天。刚放入培苗池的鳗苗,先是沿池壁游动,然后顺着水车式增氧机造成的水流集群游动,并逐渐缩小圆圈。入池5~7天后,下沉池底活动,这时正是鳗苗开食的最好时机。鳗苗开食,一般用丝蚯蚓引诱开食。在投喂前,把丝蚯蚓用清水暂养4~5天,充分排出污物,然后每千克丝蚯蚓用土霉素10~15克,浸泡消毒15分钟,切碎后投喂。第一天,利用丝蚯蚓散发的味道,引诱鳗苗开口觅食。在晚上分两次诱食。第一次是在7~8时,开着悬吊在鳗池上方15~25瓦白炽灯一盏,关停增氧机,把加工过的丝蚯蚓撒放在池四周,投喂量为鳗苗体重的10%~15%,让鳗苗在池底自由觅食。大约1小时后检查,如没发现鳗苗前来觅食,可延长1小时,然后把剩饲捞起来,开动增氧机,关灯。第二次在11~12时,以同样方法诱食。4第二天,日投饲量提高到30%,以后每天递增20%,分别在上午6~7时,中午11~12时,下午4~5时,晚上9~10时各投喂一次,晚上投喂时,将饲料撒在池壁四周,以便把鳗苗从池中间诱到池边来。第三天,日投饲量提高到50%,也是分四次投喂,晚上投喂时,沿池壁悬挂3~5个圆形塑料筛作为食台,以塑料筛上沿露出水面少许为度。投喂时,把活丝蚯蚓置于筛里,撒少许碎丝蚯蚓在筛的周围,作为诱饵,引鳗苗上饲料台,仔细观察上台率。上台率能达到7~8成,第四天晚上可拆掉远离通道的两个食台。第四天,日投饲量达到70%,方法如第三天,但食台减少。第五天,日投饲量达到100%,水深也从原来的30厘米逐日提高5~10厘米,保持在50厘米上下。到晚上,只在以后投饲的地方设一个较大的食台,其余全部拆除,让鳗苗全部集中在一个食台上。食台底部铺上铁丝网,网目约为0.4厘米,让鳗苗通过自如。C.转投配合饲料经过几天的驯养,鳗苗已经适应了从池底到食台,分散到集群,从夜间到白天的摄食习性。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即可以开始投喂配合饲料,进行饲料过渡。鳗鲡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SC1004(鳗鲡配合饲料)的规定。第六天,晚上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饲量降为8%~10%,其中丝蚯蚓占70%,白仔鳗饲料占30%,混合调成糊状给食,每日投喂次数改为3次。第七天,早上停喂一次,让鳗苗将昨晚摄食的饲料充分消化,并期望下一次投喂有更好的食欲,直到中午再投喂一次。晚上投喂时,将丝蚯蚓和白仔鳗料的比例改为各占50%。第八天,早上和中午按昨晚比例投喂饲料。晚上投喂时,将白仔鳗料的比例扩大到70%,丝蚯蚓的比例降为30%。第九天,早上和中午如昨天晚上比例投喂饲料,从晚上开始,完全用白仔鳗料,不用丝蚯蚓,日投饲量降为6%,日后酌情增加。鳗苗转食期间,需要慢慢适应,因此饲料散失较多,池水易受污染,水质管理十分重要。要求每天排污2~3次,每次排去池水10~20厘米,然后注换新水。注水时要细水长流,约4~5小时达到所需的水位。鳗苗以配合饲料投喂后,生长速度加快,个体明显增大,体表出现黑色素,体色由白色透明逐渐转变为黑色不透明,这时的鳗苗称为黑仔。黑仔鳗苗继续以白仔鳗料投喂10余天,便完成白仔鳗苗驯化的全过程。随后将进行稀疏分养,转入下阶段的培育。5D.稀疏分养白仔鳗苗经过20~30天的驯养之后,体重增加4倍以上,池内鳗苗密度相对增大,鳗苗的生长出现参差不齐,生长较弱的鳗苗很少上台摄食,有的甚至从未吃过饲料,出现强弱分化严重的现象。加上培育池中鳗苗密度增大,水质容易恶化,所以要及时稀疏分养。考虑到有些个体仍然比较纤弱,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先分稀,降低鳗苗密度,然后进行筛选分养,解决大小悬殊问题。a.分稀根据目前培育池的鳗苗密度,以培育白仔鳗苗的条件要求,准备好12米×12米的一级池1~2个,进水到位,水温升到28℃,开动增氧机。欲稀疏的白仔鳗苗,在稀疏前一晚停喂。稀疏时,取出食台架,用干饲料粉揉成硬团,粘在水面以下的池壁上,也可以用干饲料粉包在纱布里,置于原放食台的水中,通过饲料气味的扩散,引诱鳗苗聚集,用抄网捕捞鳗苗,迅速移放到新池中。反复抄捕2~3次,便可达到稀疏的目的。b.分养鳗苗大约一个月后,一定要分池饲养,把待分养的培育池水深降低20厘米,操作人员赤足下池,用抄网捕捞鳗苗,把捕起的鳗苗用桶或网袋提到预先放置在一级池中的网箱里。反复抄捕几次,剩余的鳗苗可通过排水口来收集。装鳗苗的网箱应设置在增氧机附近,在溶氧充足的水中操作,用鳗苗选别筛选别鳗苗。操作时,动作要轻,鳗苗离水时间要短。筛选等级要根据鳗苗的大小和数量来确定,并使分出来的规格和数量要与鳗池饲养的容量相适宜。对通过三朝或二朝半鱼筛的细弱鳗苗,还要集中起来,称量过数,然后作为白仔鳗苗,经过1~2天蓄养,再从投喂丝蚯蚓开始,重新驯养一次。C.日常管理a.经常检查观察白仔鳗苗个体小,入池的头几天多数顺水流动,几天后,分散潜伏池底,在撒投丝蚯蚓开食时,要仔细观察,看是否多数鳗苗都吃到了。并以鳗苗的活动情况来判断其体质,一般顺水身体频频摆动的个体为好苗;抢新水或游动疲软的个体可能是缺氧;在死水区停留的个体稍次。鳗苗在食台摄食时,切忌突然用灯光照射,也不要在池边敲打惊吓,这样会驱散鱼群。鳗苗摄食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有无水霉病、烂尾病的发生。一旦发现鳗苗不从饲料的周围,而是潜下啄食饲料的底部,上食台不积极、数量少,鳃孔扩大,这是患寄生虫病的症状,6应及时对症下药治疗。培苗期间要特别注意堵塞漏洞,用聚乙烯袋封住内外排污管口,即使排污,也要通过聚乙烯网袋,以防鳗苗逃逸。下池作业者必须赤足,脚尖先着地,拖地行走,避免踩死鳗苗。b.保持适宜水温在鳗苗入池时,要注意消除鳗苗袋内外与池内的温差,尤其是在4~5月进苗时,温差可能达10℃以上,稍不注意,就会发生鳗苗大量死亡。升温过程要渐进,防止鳗苗适应不了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以每天升温2~3℃为宜,最终把培苗池的水温控制在28℃±2℃。c.加强水质管理鳗苗培育池为水泥底,对有机物分解能力差,加上池子小,密度大,饲料散失特别多。尤其是中后期,白仔鳗摄食量增加,排泄物增多,池水中氨和亚硝酸氮急剧增加。由于棚顶有黑幕遮盖,水中浮游植物缺乏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水质极易恶化,只有通过排污换水加以调节。从投喂丝蚯蚓开始,要求每天排污2~3次。排污在投饲后1小时或稍长些时间内进行,首先尽量把残饲捞走,然后清底排水约10厘米深,排水时把池底污物冲走,最后缓慢进水达到预定水位。这样既减少了水质污染,又淡化了非喂食期间的丝蚯蚓味道,从而增加鳗苗摄食时对丝蚯蚓的敏感性。到了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时,改为在鳗苗吃完饲料半小时下水清池,排水10~20厘米,这时要保持水温适宜、稳定,水清,透明度30~40厘米,溶氧充足,pH值7.0~7.5。为了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每口鳗苗池最好备有水车式增氧机和曝气机各一台,可以交替使用。当鳗苗摄食时,用曝气机增氧,其余时间则开动增氧机,既可增氧,又可形成一定的水流。d.科学投喂饲料投喂丝蚯蚓,要特别注意清洁和消毒。投喂前要经过2~3天的暂养,并淘洗干净,然后药物消毒,在小型搅拌机中切断后投喂。如果与白仔鳗配合饲料混合调制,同样要洗净、消毒、搅碎,然后在大盘里与白仔鳗配合饲料混和,加入适量清水,用手工调成稀软而有粘性即可。白仔鳗料也同样用手工调制,反复搓揉成面团状,以软为宜,但必须保持一定的粘性和拉力。也可用小型搅拌机搅拌。鳗苗培育期间应尽量给予饱食,以1小时吃完为适量。每日投饲的分配,一般是晚上多,早上少,中午更少,比例分别为45%、35%、20%。随着鳗苗驯养的进程,投饲方法要相应改变,总的变化是:从池的下层到上层,从池中7到池边,从多食台到一食台,从鲜活饲料到配合饲料。由于鳗苗游泳能力差,投喂时应停开增氧机。在驯养中期,饲料要投在一条贯穿食台的长条形木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