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奇技--古代工艺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百工奇技〉馆藏古代工艺品展讲解词各位观众:您们好!现在参观的这个展厅给大家展示的是〈百工奇技〉馆藏古代工艺品,共分七个单元。下面给大家介绍:第一单元、陀琢美玉中国玉器源远流长,早在具今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便发现了玉石的晶莹之美,开始用它制作装饰品、礼仪用具和生产工具。此后,历经周、秦、汉、唐、宋以至明清,绵延不绝,使中国的玉文化形成了悠久的工艺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几千年来,玉器经过历代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墨客的使用把玩以及礼学架的诠释美化,已深深地融合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潜移默化地浸染并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意识和行为。在批平日里我们接触玉、观赏玉、了解玉、收藏玉的同时,世界不会在方寸中改变,精神却在玉的世界里纯净升华。为了使大家充分了解玉器艺术的魅力,我们精选了十余件,给大家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大家在观赏中进一步了解玉器艺术的内涵。1、碧玉蚕纹璧——玉璧是一种中央有孔的扁平壮圆形玉器,是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玉璧在商周以前均用以祭天,属礼其器,战国至两汉由于礼制衰落,玉璧开始被用来作佩饰玉和殓葬用玉。这件碧玉蚕纹璧是战国时期得礼器。2、碧玉嵌白玉人物屏——碧玉,是一种软玉。在我国,软玉包括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碧玉色绿或暗绿,有的带有黑色斑点,是因为含杂质(如铬尖晶矿物)所致。这件碧玉雕屏,长24厘米,宽17厘米,系长方形。其色泽碧绿莹润,略闪黑黄点。所雕图案有:云雾缭绕山涧、古柏岩石、泉水飞流,在曲径通幽处有五个白玉雕成的“睢阳五老”图,他们个个舒眉展目,精神抖擞,形态楚楚动人,令人叫绝。玉屏的背面竖刻五行楷书诗文:“峰如列庐阜,人似会睢阳。意喜泉同洁,形奇松共苍。闹中鲜踪迹,幽处足徜徉。漫凝游河瑞,吾方愧望洋。”诗文之首有“御题五老图”五字,其四周是相互对称的龙纹和水纹,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珍品。3,青玉活环莲花洗——距今五千五百年至四千年前,我国玉器工艺达到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随着历史的发展,明清两代商品经济繁荣,琢玉规模也不断扩大。清代宫廷设有“如意馆”和“今玉作”,专制皇室、贵戚的金玉文玩器物。民间著名碾玉作坊也遍布全国各地。清代,是玉雕工艺发展的鼎盛时代,器物选料精致,质洁而精细,雕刻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件青玉活环莲花嵌红宝石洗子是用一块青玉巧雕而成,这块青玉质地青纯细腻、程半透明壮,在玉洗的口沿处,有浮雕宝相花四朵,每朵花芯上嵌红宝石一颗,嵌红宝玉洗是清代宫廷作坊不为多见的一件镶嵌器物,弥足真贵。这件玉洗无论料质还是雕刻技法都无可挑剔,实为清初玉雕上品。4,白玉云龙纹扁壶——白玉,是一种软玉。它包括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白玉有光泽略透明。这件白玉云龙纹扁壶,深腹、敛口、平底,高19.9厘米、底径7.6厘米,此壶造型庄重华贵,口部饰浅浮雕蕉叶三片,镂雕饕餮纹双耳,前、后、中部系半浮雕宝珠,下部为海水纹饰,五爪神龙盘旋于海水之上,云雾之中龙首正面而视,神态威武。有腾云驾雾之势,壶的足部阴刻单回纹,壶质细腻莹润、色泽清纯、光亮无暇。这件扁壶的雕刻手法简练,刀锋刚劲有力,构图疏朗有致,线条流畅,立体感极强,是清代早期玉雕工艺鼎盛时期的一件极为精致的代表作。第二单元、文房墨砚人类文明自诞生时起,人们便以各种方式将文明的果实保留下来,使我们能领略到先辈的风采与创造。同时,也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房墨砚作为文明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天然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西周时期出现了人造墨。春秋战国时期,墨被广泛用于书写。秦汉以后墨业进入了发展时期,唐代制墨呈现繁荣之势,到明清两代,中国制墨技艺步入鼎盛成熟期。1、清、吴天章竹形锦墨(三块)吴天章集锦墨——墨,为“文房四宝”之一,安徽省制墨历史悠久,且墨家集于徽州一邑。因此,“徽墨”著称古今中外。“徽墨”有休宁与歙县两大流派。吴天章,名倬、,字天章,生于明崇祯年间,清初与吴守默、曹素功并列为休宁派制墨名家。吴天章特别擅制“集锦墨”,此“君子朋”集锦墨,共三锭,以竹片、竹荀、竹节形为题而制成。竹片形墨,上面楷书填绿阴识“君子朋”下面填金“天章”篆字款,旁以浮云图案,饰以漱金,中间书有“玉版师”楷书阴识,署“此口天章氏‘草字款;竹节形墨,楷书阴识填绿”此君“,另一侧行书填兰阴识“节耳有千仞之势”。此集锦墨风格文雅,墨模雕刻极为精工,,距于竹节、竹荀的微小处的巧雕,清晰悦目,逼真生动。2、清、胡开文锦墨,最长15、2,尺寸不一,墨形各异,背面有“新安胡开文造”,“胡开文制”等字。胡开文,清代制墨名家。3、清、青麟髓墨、长7、9、宽1、9厚0、7厘米,墨通体漱金并饰云纹,填蓝字,顶部有“选烟”二字。此墨为曹氏精品,曹素功清代制墨名家。砚是中国古代人文案上必备的工具,是“文房四宝”之一,受到历代文人的喜好和珍爱。砚起源甚早,大约在殷商初期以粗见雏形。早期的砚主要是陶砚和瓦砚,当然也有石制砚,唐宋时期陆续出现了端、歙、淘、澄泥四大名砚,它们以石质优、发墨好、雕刻精致等特点而著名。明清时期,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无论造型和工艺都有很多新的创意。1、明、澄泥刻花长方形砚,长21、5宽15厚4、5厘米,砚为长方形,砚侧四周刻有文徽明书《兰亭序》,砚背面刻有王义之像及祝允明草书。文徽明明代画家,祝允明明代书法家。2、明、李廷基铭蜘蛛纹歙砚,长13、2宽9、7厚1、5厘米,歙石是中国明砚石之一,产于安徽。歙石发墨好,不损笔,它在古代多为贡品,进贡朝廷。这件明代歙砚为长圆形,石质细腻。水池中仅雕一只蜘蛛,其形像十分可爱。是一方较珍贵的歙砚。3、清代端石桃形砚——端砚为“四大明砚”之一,产于端州高窑(今广东省高窑县)的端溪父柯山,端州之石所制之砚为端砚。唐宋时均以出名。宋代已利用“石眼”的特点来美化砚台。端砚以紫色为多件,亦有绿端、白端等,最负盛名的是青花。清砚的雕刻技艺细腻,内容的题材广泛。以端砚为例,制砚的工匠就端石形体的大小,纹理的疏密,石眼的部位,雕成各种图案的砚台。砚盒的配置也十分考究,有的砚盒嵌玉石、象牙、螺钿、紫檀等物,使砚盒本身就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此件砚盒随砚形而作,以竹黄为胎,盒面嵌紫似华盖形,刻以荷花纹饰,由盖顶延出六支紫檀茎脉于盖缘,下面刻以联珠纹饰,构成一幅优雅美丽的图案,做工之精巧,它是乾隆时期一件精致儒雅的上品砚台。第三单元、铸铜炼彩唐代以后,中国铜器的合金成份有所改变,由含铅锡的青铜转为红铜和黄铜。当时所制的铜炉,主要供殿堂庙宇请供之用。至明清时期,铜炉制作为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景泰蓝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种,通常以铜作胎,经过掐丝、焊接、填釉、烧制等工序便可成器。它即有玉的温润、珠宝的光泽、又有瓷的细腻、金的灿烂,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别具一格的工艺珍品。1,清代,铜香薰(镏金百宝嵌瑞兽尊),长14、7宽26、5厘米,铜香熏炉起始于汉晋时期,主要是用以熏香,它以铜制为大宗,发展到明清时代,熏炉工艺日趋成熟,形状大多参考汉魏博山炉的一些特点。基本特征是:整器分炉身、炉底何炉盖,炉盖商镂雕小孔,焚香是香烟从这些小孔中缕缕飘出,香味弥漫。清代的熏香炉大大小小,形式多样,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件镏金百宝嵌铜香熏,是清乾隆年间的器物,铜香熏整体为瑞兽形,熏背为一口,凤鸟饰于腹部。周身嵌有红宝石、蓝宝石、青金石等一百余块,与瑞兽优美丰肥的体态造型相呼应,散发出迷人的华贵和动人心魄的皇家气派。是一件集欣赏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2,掐丝珐琅开光花卉兽耳炉——珐琅亦称景泰蓝是始于元代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金属工艺品,其工艺流程大体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数道。这件掐丝珐琅开光花卉兽耳炉,是乾隆时期的制品,口长16.3厘米、宽14.7厘米、通高26.5厘米,铜胎镀金,呈长方形,盖镂空带狮纽,子母口,唇外深蓝地镀金回纹一周,颈四周镂空立体花卉纹饰,肩附双兽耳。腹部淡蓝地彩绘牡丹,四面均有长方形开光,内饰花卉图案,花纹的四周边缘处嵌金丝,四兽高足。这件掐丝珐琅开光花卉兽耳炉,用色淡雅,光泽柔和,表现出掐丝珐琅工艺宝光镶嵌的效果,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第四单元、嵌钿雕漆漆器是中国异彩纷呈的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瑰丽奇葩,是博大精深、丰厚精美的中国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从单纯使用天然漆的原始社会到已用有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的商周时代,从传播深远的战国秦汉漆器到油漆兼用的魏晋南北朝漆器,唐代文明高居当时世界之巅。宋代漆器堆漆与镶嵌、金与填漆相结合且纹饰精美,元代漆器迎来了千文万华的漆器之盛。凝结了历代髹漆艺人的聪明才智。到了清代漆工艺更趋精工细作、炫巧争奇,将漆器工艺带进了又一新天地。1,清、黑漆嵌钿人物碗黑漆嵌钿人物纹碗——螺钿漆器是我国漆器中的一种精美的装饰工艺品。螺钿,即装饰在器物上的螺片,既可作平面,也可浅浮雕。此种工艺,在唐代已经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到了明清螺钿工艺日臻精细。此件黑漆嵌钿人物碗,高6.9厘米,口径11.8厘米,夹紵胎,嵌银里,小圈足。外壁采用螺钿、金银钿嵌的装饰做法,在金银薄片嵌制成的两圈四菱形花瓣组成的几何花纹中间,满饰着一副仕女图。图中,玉雕栅栏,透石古松,桃花飘落,一对飞燕在树上戏闹部停。树下两女子衣着华丽神态怡然,一人手指飘零的花瓣,相对而座。旁边有一小丫环,于炉前摇扇烹茗,另一侧有一送茶的女佣人,此图,采用不同光泽的螺片嵌制而成。人物的发型、衣纹、面部神情,均用细如蚕丝的线条表现的惟妙惟肖。图的尾部还嵌有“细数落花因坐久”七个草书螺片字。此器胎体轻薄,造型奇巧,是清代康熙时期黑漆嵌钿中的一件精品。2、清、剔红山水人物几,长50、高20厘米,束腰、带托腮,通身镂刻花纹。托腮、腿及牙子上刻着20朵连枝牡丹花。方几面上雕有山水人物;上部湖水浩淼,山峦延绵,下部为湖畔景色。七位长髯老者或执杖缓行,观赏湖光山色,或二三人于树下开怀畅谈,或坐卧在芭蕉下的石上。六小童子有的跟随老人身后,有的在嬉戏。人物神态刻画的质朴而有生气。图中的天、水、平地的草茵分别用了四种锦地纹,使所刻的画面达到较强的图案效果。此器漆质细腻,刀法圆润明快,藏锋不露,具有明代宣德年间嘉兴府雕漆风格,是一件雕漆精品。3,清、剔犀牛云纹盒,剔犀是在器物素胎上漆两种或多种色彩相间的漆层,反复重叠,雕刻时露出色彩相间的纹理,剔犀中常见朱、红两色搭配。第五单元、剔角镂竹竹木雕源于竹木器,从使用竹木器的史前时代开始,到竹木雕艺术独立发展并成熟的明清时代,在中共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牙角雕顾名思义,主要是指象牙和犀角的雕刻品。象牙以光洁如玉,柔韧细腻的质地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象牙雕作品作为一项特种工艺,在中国艺术史上更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犀角雕在我国古代各种门类的工艺美术品中,属于即高雅又稀有的品种,属于艺林珍赏之品。1,象牙雕婴戏插片——插片是指长方形的象牙浮雕作品,这件插片,长30厘米、高9厘米,利用象牙本身的弧度巧雕了一群神龙活虎的小玩童,男娃们梳着独角朝天辫儿,女娃们梳着两只弯弯的小辫儿于两耳旁,似小羊角,均穿左祍衫,长裤宽松肥大,其纹饰质感颇强。他们正嬉戏、玩耍于苦瓜架下,有追逐逗趣的,有跳着够果子的,还有背着小弟弟看热闹的,好欢快的场面。孩子们顽皮、活泼的神态可爱逼真。所雕苦瓜,果实压枝,瓜叶繁茂,藤蔓绵延缠绕于藤枝,雕刻技巧精湛,刀法流畅。插片上的图案,通过表现一群农家孩子们的嬉戏场面,使人们仿佛看到了秋收时节“农家乐”的一个侧面,同时也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间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2,竹雕“竹林七贤”笔筒,我国魏晋时期,曾出现7个文人名士,他们是: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这七位名士是司马昭当政时的一批清谈家的代表,提倡老庄的虚无之学,崇尚玄学,且常相携游于竹林,故人称“竹林七贤”。这件竹雕笔筒,以细竹为林,将人物刻成几组,人数除了七贤之外,又增了七八个小童。作者在高15、口径约10厘米的竹筒外壁上,还刻有山石土兀,古松盘石,葱翠竹林,小桥流水的自然景象。是一幅极为活脱的“七贤群游”画面。3.犀角透雕花枝形杯——犀角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