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优化与分析作者:方宏伟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参考文献(32条)1.高民法.曲强好渤海设计院锦西炼油化工总厂《1万吨/年DMC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张广遇.田恒水开创二十一世纪化工的碳酸二甲酯1995(06)3.田恒水开创明日化学的新的低污染泛用基础化学原料—碳酸二甲酯[期刊论文]-化工进展1995(6)4.李光兴.许汉昌.朱治良绿色化工产品—碳酸二甲酯1998(01)5.肖翠玲.王艳花.董树生21世纪的绿色基础化学原料--碳酸二甲脂[期刊论文]-化工进展2000(2)6.肖麒麟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技术进展及其应用[期刊论文]-湖北化工1999(5)7.梅付名.李光兴.莫婉玲碳酸二苯酯的合成工艺进展[期刊论文]-现代化工1999(5)8.赵新强.王延吉.王淑芳.张继炎碳酸二甲酯的电化学合成[期刊论文]-精细石油化工2002(2)9.钟顺和.黎汉生.烷建伟用CO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2000(06)10.潘鹤林酯交换法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期刊论文]-上海化工1998(13)11.彭琳气相氧化羰基化高产率生产碳酸二甲酯2001(01)12.张少钢.骆有寿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1999(11)13.黄涛.姚洁.刘美光碳酸二甲酯的合成与应用1998(03)14.王书明.江琦由二氧化碳出发合成有机碳酸酯[期刊论文]-现代化工2002(3)15.彭琳.王书明.江琦甲醇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2002(04)16.王越.魏晓魏.梅花.王公应聚碳酸酯及其中间体的研究2001(01)17.赵新强.王延吉.李芳.王淑芳.丛津生用碳酸二甲酯代替光气合成甲苯二异氰酸酯Ⅱ.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分解[期刊论文]-精细化工2000(10)18.李翔毓碳酸二甲酯合成技术及应用评述[期刊论文]-上海化工2001(3)19.戴长华MTBE及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的市场前景[期刊论文]-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0(5)20.梅付名.李光兴.莫婉玲n-Bu2SnO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化工2000(4)21.李光兴.梅付名DMC的工艺进展和应用2000(03)22.田恒水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简析1995(06)23.江永科碳酸二甲酯生产技术述评及应用前景简析1998(01)24.江琦碳酸二甲酯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石油化工2000(2)25.阎慧芳.李好管碳酸二甲酯(DMC)生产、技术进展及应用开发1996(06)26.周俊芳碳酸二甲酯应用开发途径1999(03)27.李立娟.阁淑萍.赫彦利.哈恩平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应用及发展1997(06)28.孙玉泉.王景明碳酸二甲酯在精细化工中的开发应用2002(03)29.向本琴碳酸二甲酯下游产品的现状1997(02)30.赵新强.王延吉TDI和MDI洁净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2000(01)31.赵明旭.唐新明.张波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1992(02)32.李贵贤.翁明清.黄格省DMC的清洁合成技术及其工业应用[期刊论文]-石化技术与应用2000(6)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杨彩娟.邵利.许春建.周明.YangCaijuan.ShaoLi.XuChunjian.ZhouMing浆料催化精馏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石油化工2006,35(2)在内径25mm的填料塔内,采用平均粒径4μm的20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以甲醇和碳酸丙烯酯为原料,对浆料催化精馏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新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回流比、催化剂含量、进料醇酯比及进料总流量对该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浆料催化精馏用于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是可行的,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回流比4、催化剂与碳酸丙烯酯的质量比为0.03、甲醇与碳酸丙烯酯的摩尔比为8.5、进料总流量为3.0mol/h),碳酸丙烯酯的转化率可达95%以上.2.期刊论文牛红英.杜治平.康涛.王公应.NiuHongying.Duzhiping.KangTao.WangGongying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进展-石油化工2006,35(2)综述了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原理及热力学,并对近年来该反应的催化剂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包括均相催化剂体系(碱或碱金属化合物、Lewis酸、锡和钛的有机化合物、三氟甲基磺酸钐等)和多相催化剂体系(各种金属氧化物、水滑石等);在此基础上,对以锡、钛以及氧化物作催化剂时的反应机理研究进行了评述;认为开发有机锡、有机钛配合物催化剂以及将其固载化是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剂研究的重要方向.3.学位论文韩华俊杂多化合物催化苯酚和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2006碳酸二苯酯(DPC)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非光气法清洁生产聚碳酸酯。苯酚和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合成DPC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清洁生产工艺。本文首次以杂多化合物催化苯酚和DMC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重点研究了杂多酸、杂多酸盐以及SiO2和TiO2负载的杂多化合物催化剂。br 对Keggin结构的几类杂多酸进行了活性研究,发现杂多酸的活性与氧化性密切相关,钼为配位原子的氧化性较强的杂多酸活性高于钨为配位原子的杂多酸,其中H8SiMo8V4O40活性最好。当DMC160mmol,苯酚160mmol,H8SiMo8V4O40用量为1.2g,反应时间为8h时,苯酚转化率可达22.8%,酯交换选择性为92.1%。br 研究了磷钼酸盐在酯交换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发现抗衡金属离子对催化活性有重要影响。铝盐活性最高,但酯交换选择性低;过渡金属盐一般都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Cu2+、Ni2+、Zn2+过渡金属盐,酯交换收率都在22%左右,其中Cu3/2PMo12O40的选择性很好,几乎没有副产物。而酯交换选择性和杂多酸盐催化剂的酸强度和酸量成反比,酯交换选择性顺序为Al盐Zn盐~Mg盐Ca盐Na盐。br 考察了负载型H3PMo12O40、H6PMogV3O4、Cu3/2PMo12O40杂多化合物催化DMC与苯酚酯交换合成DPC反应的效果。H6PMogV3O4采用SiO2负载后,H6PMogV3O4热稳定性提高,500℃煅烧3h后仍保持了Keggin结构,同时催化活性有了一定程度提高;SiO2负载的H3PMo12O40催化剂,酯交换收率和选择性都低于体相H3PMo12O40。H3PMo12O40/TiO2催化剂活性较未负载时有显著提高,不同钛源制备的TiO2载体对催化剂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其中以TiCl4水解制备的TiO2作为载体时活性最高;不同载体负载的Cu3/2PMol2O40催化剂,采用多壁纳米炭管作为载体具有最高的选择性,几乎没有副产物,以SiO2为载体的催化剂酯交换收率最好:n(DMC):n(PhOH)=1:1,150-180℃,反应时间8h,催化剂3.0g时,酯交换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27.0%和97.5%,催化剂的活性随负载量的增加而上升,在负载量为26%时达到最大。br 采用DTA-TG、IR、TEM、XRD和BET等测试技术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不同钛源制备的TiO2载体同活性组分作用强弱有明显差异,催化剂结构也有所不同。以TiCl4水解制备的TiO2,煅烧前作为载体,TiO2以微晶或以以无定型方式存在,H3PMo12O40和TiO2有较强的作用;而煅烧后作为载体,TiO2呈锐钛矿结构,H3PMo12O40和TiO2作用较弱,催化剂活性也较差;nano-TiO2作为载体,H3PMo12O40发生了分解导致催化活性降低。SiO2负载的Cu3/2PMo12O40催化剂,Cu3/2PMo12O40在载体上有很好分散性和热稳定性,煅烧温度低于400℃时,催化剂仍然保持了Keggin结构,同时随煅烧温度增加,催化活性提高;高于450℃时,催化剂Keggin结构出现分解,分解产物为α-MoO3,同时催化活性降低,表明Keggin结构对催化活性有重要贡献。4.期刊论文李振环.秦张峰.王建国.LiZhenhuan.QinZhangfeng.WangJianguo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催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石油化工2006,35(6)针对碳酸二甲酯(DMC)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的反应,进行了催化剂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孔径大小对反应选择性有较大的影响;介孔催化剂有利于DMC和苯酚酯交换生成DPC,而微孔催化剂则使DMC和苯酚反应生成苯甲醚和甲基苯基碳酸酯.V2O5是较好的酯交换合成DPC的催化剂,特别是负载型V2O5/SiO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DPC选择性.以V2O5/SiO2为催化剂考察了V2O5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物料配比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得到较适宜的反应条件:V2O5的负载量(质量分数)40%,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2h,苯酚与DMC的摩尔比为10:1.在此条件下,DPC的选择性为60.6%,DPC的收率为25.7%.5.期刊论文童东绅.陈彤.姚洁.王越.王公应.石大川.李正.陈志明.TONGDongshen.CHENTong.YAOJie.WANGYue.WANGGongying.SHIDachuan.LIZheng.CHENZhiming钒-铜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学报2007,28(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用于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新型钒-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V/Cu配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并用X射线衍射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在焙烧温度为550℃,V:Cu摩尔比为4:1条件下制得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该催化剂上苯酚的转化率为37.0%,甲基苯基碳酸酯及碳酸二苯酯的总选择性为96.8%.由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可知,该催化剂的物相组成为V2O5和CuV2O6.催化剂使用三次后苯酚转化率从37.0%降至23.7%,多次重复使用后的催化剂在空气气氛中焙烧即可再生,再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几乎和新鲜催化剂相当,其苯酚转化率达到36.2%.6.学位论文罗淑文钛硅介孔材料催化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2008碳酸二苯酯(DPC)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非光气法清洁生产聚碳酸酯。苯酚和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非光气合成DPC的清洁生产路线。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钛硅介孔材料作为多相催化剂对DMC和苯酚酯交换的催化性能。br 首次将钛硅介孔分子筛用于DMC和苯酚酯交换合成DPC的反应中,发现钛硅介孔分子筛具有较好的活性和优异的酯交换选择性:浸渍法合成的Ti/MMS显示出较共沉淀法合成的TiMMS更好的催化活性。母体分子筛模板剂的脱除方式和孔道结构对浸渍法合成的Ti/MMS催化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浸渍法合成的Ti/MMS催化剂母体分子筛真空预处理对其酯交换活性有明显影响:经过真空预处理催化剂和没有经过真空处理的催化剂上苯酚最高转化率分别为45.3%和13.6%,酯交换总体选择性均达到99.9%。研究同时还发现:四面体配位的骨架钛是该酯交换反应的活性中心。每摩尔钛上的苯酚转化频率(TOF)随载钛量的增加而降低,是由于四面体配位的骨架钛的相对总载钛量减少。优化反应条件后,直接合成的TiMMS和后合成Ti/MMS上苯酚最高转化率分别为31.4%和45.3%,酯交换总体选择性均达到99.9%。br 以三乙胺活化介孔SiO2为载体,浸渍嫁接制备了TiO2/SiO2催化剂用于DMC与苯酚的液相酯交换反应中,发现TiO2/SiO2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酯交换反应催化剂:三乙胺有利于钛物种以四面体配位形式分布,与钛源的选择没有严格关联。焙烧温度会影响Ti-O-Si配位键的形成,从而影响其酯交换活性。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TiO2/SiO2催化剂上,苯酚转化率最高可达48.6%,酯交换总选择性达99.8%。br 所有的研究工作基于了严格测试表征,X—粉末射线衍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