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火灾发生后如何逃生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电冰箱、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对家用电器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它给更多的家庭带来了方便,同时,在这方便背后也无形地隐藏着安全隐患。部分工厂、办公楼、居民区乱接乱拉电线、超负荷用电、违章使用电器设备、电线老化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导致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有20%以上的火灾属于电气火灾。那么在发生电气火灾后,应该如何逃生呢?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的话题。电气火灾显著的特点是火灾发生快;蔓延快;容易多处起火;如烧毁了电器设备,还会产生有毒气体。这些特点为火灾的扑救及逃生带来了许多不便。发生电气火灾时,被困在其中的人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惶失措,要尽量准确判断周围情况,想尽一切办法逃生。首先,要大致观察一下火势,当火势不大时,可用水浇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出来。值得注意是,在尚未断电时,切忌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但是当火大烟浓时,就必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地面爬行找出路,因为爬行不易遭烟薰。起火后千万不要去坐电梯,因为起火后易断电被卡在电梯内。如果楼梯被烧断,通道被封锁,那么可通过房屋上的老虎窗、阳台等逃生。如果上述逃生路都已被切断,那么应马上退居室内,关闭通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话,应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如室内烟雾很浓,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同时用打手电筒、抛出小物件的方法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当上述方法都无效,而火势又逼近时,要先用被子、毛毯等将小孩子、老人、病人包扎好,再用绳子或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布条连接起来往下吊,使他们尽快脱险,然后自己用绳子、布条连接起来拴在门窗等固定物质或重物上顺着绳子或布条往下滑。如果这一切都来不及,除了跳楼别无选择时,那么首先要往地上抛一些棉被等物,并尽可能往汽车驾驶室顶篷、沙堆等处跳,以增加缓冲,并应注意不要站在窗台上跳,可以手拉着窗沿往下滑,这样即可保证双脚先着地,又能减小高度。但如果是高楼层,就千万要慎重考虑,不能大意冒险了。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不论是居家、旅行,还是在娱乐场所休闲都应作有心人,注意观察有关消防标志、紧急通道、警铃、消防器材所在位置。当发生起火时要立即报警,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火灾进行控制合理规划厂区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厂内出入口、道路、铁路等交通线路,是石油化工厂总平面布置应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1)对工厂的交通线路,应根据生产作业线和工艺流程的要求,合理地分配和组织流线、流量、车行系统和人行系统。尤其应注意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的衔接以及不同的交通车辆、不同的交通线路和不同的交通流量的衔接。例如: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工厂主要出入口的道路应避免与同一条铁路平交;主干道及其厂外延伸部分应避免与调车频繁的厂内铁路或邻近厂外铁路平交;生产区道路宜采用双车道或能满足错车要求的单车道。2)工厂主要出入口不得少于两个,并宜位于不同的方位。在设置出入口时,应使主要人流和货流分开;主要人行道和货运道尽可能避免交叉。3)工艺装置区、罐区、可燃物料装卸区及其仓库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受地形限制时,可设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液化烃、可燃液体罐区内的任何储罐的中心至不同方向的两条消防车道的距离均不应大于120m;当仅一侧有消防车道时,车道至任何储罐的中心不应大于80m。在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铁路装卸区应设与铁路股道平行的消防车道。若一侧设消防车道,车道至最远的铁路股道的距离不应大于80m;若两侧设消防车道,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超过200m时,其间应增设消防车道。4)厂内铁路宜集中布置在厂区边缘。工艺装置的固体产品装卸线可布置在该装置的仓库或贮存场的边缘。当液化烃装卸栈台与可燃液体装卸栈台布置的同一装卸区时,液化烃装卸栈台应布置在装卸区的一侧。在铁路装卸区内,内燃机车至另一栈台的甲、乙类液体鹤管不应小于12m;丙类液体鹤管不应小于8m。在甲、乙、丙类液体的铁路装卸区内,两相邻栈台鹤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但只装丙类液体的两相邻栈台鹤管之间的距离可小于7m。什么是高温作业?有哪几种类型?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强热辐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通常分为三种类型。(1)高温、热辐射作业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搪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窑炉车间;火力发电厂和锅炉房等。(2)高温、高湿作业这种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汽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如印染、巢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高达90%以上。潮湿的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会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压的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在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中,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较低,但其作业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电焊烟尘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电焊烟尘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电焊烟尘中含有较多的锰,长期接触会使机体锰负荷增高。在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或元素间的比例会发生续发改变,这些改变有可能参与发病学的环节。文献报导不一。但电焊工人接触较多的锰,对神经行为功能可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选择4个林业局6个机修厂48名电焊工人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其他无职业性危害接触的健康工人48名为对照组,平均年龄、工龄及文化程度均衡,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在上述研究对象有代表性的作业点,测定空气中锰浓度及噪声强度,根据国家锰中毒诊断标准,排除慢性锰中毒者,并严格控制干扰因素,按世界卫生组织神经行为核心测试方法对所研究对象作神经功能检查,结果表明,电焊工人作业点锰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噪声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因此可排除噪声对作业工人行为功能的影响。神经测试结果表明,电焊工人由于接触较多的锰,反映视觉感知到手部运动的简单反应和物敏捷度测试明显差于对照组。反映即时记忆的数字强跨度和数字码得分,接触组表现易紧张疲劳和情绪不定,并常有精神抑郁。以上结果与文献报导基本一致。中枢神经系统是锰对机体作用的靶器官,职业性锰接触可破坏体内的锰平衡,也破坏体内多种元素的平衡,即机体的内稳定。因此,从劳动保护角度,应重视电焊工人的作业环境,注意通风,控制劳动强度。定期对电焊工人进行神经功能测试和职业病普查,以保证电焊工人的健康。为什么要对粉尘作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根据我国尘肺普查统计资料,全国厂矿企业接尘作业的工人约有一千余万。主要分布于煤炭、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建材及以化工系统等。接触矽尘作业的工人占绝大多数,其次为硅酸盐类粉尘、金属性粉尘及有机粉尘等。生产方式种类繁多,有的为现代化机械化生产,有的使用原始手工方式生产。各厂矿企业的综合性防尘设备、维护管理执行情况以及工人的劳动程度等差异悬殊。即使接触同一性质的粉尘,其实际危害程度,往往差异较大。因此,仅使用生产性粉尘卫生标准一项指标来判断接尘工人的实际危害程度,显然是不完全的。为适应我国的国情,既要能正确地表明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性质,同时也反映出工人实际接触粉尘量的大小,劳动部提出并制定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并自198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分级标准与卫生标准有所区别,但又有所联系。卫生标准的规定是指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工人在生产性粉尘最高允许浓度下工作,不会引起致病性损害,是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和工业企业设计时使用的标准。但目前我国能达到生产性粉尘卫生标准的企业还只是一部分,很多厂矿企业的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有的超过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因此,要想在短期内,使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全面清除粉尘的危害因素,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各类粉尘实际危害情况,采用几项主要指标,综合起来进行排队,以便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生产性粉尘作业.分出轻重缓急,区别对待,抓住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劳动卫生保护措施,或其他政策性措施,使其逐步减轻职业危害,以便最终达到生产性粉尘允许浓度,保护工人的健康。卫生标准是企业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而分级标准是企业向最终目标努力时的一个过渡性标准。制定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目的在于,加强对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人的劳动保护工作,针对不同等级的作业危害程度,采取相反的技术措施,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实施劳动保护的安全管理。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焊接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称焊工尘肺。焊接尘是指在焊接作业时,由于高温使焊药、焊条芯和被焊接材料熔化蒸发,散逸在空气中氧化冷凝而形成的极细颗粒的气溶胶。焊接尘因焊条种类、焊药以及所焊材料不同而有较大差别,但其主要成分多为氧化铁、氧化锰、氟化物、二氧化硅等组成的混合性粉尘。焊接时还同时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以及紫外线、红外线等。焊工尘肺属于混合性尘肺。焊工尘肺的发病与工种、工龄和作业环境有一定关系。电焊工在露天或宽敞的车间内操作,通风良好,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低,发病工龄长,发病率低。而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操作,或在同一个作业场所有几个焊枪同时工作时,作业环境粉尘浓度高,发病工龄则短,发病率也高。焊工尘肺的发病工龄一般为10~20年以上。在浓度高的烟尘环境3~5年即可发病。总之发病快慢与焊接环境、粉尘浓度、气象条件、通风状况、焊接种类、焊接方法、操作时间及电流强度等有密切关系。预防焊工尘肺应尽量减少密闭焊接,利用自动焊接,采用低毒焊条,在容器内焊接应有送风头盔或送风口罩,对长期在密闭容器内操作的焊工,工龄三年以上者应每二年检查一次,露天操作的焊工可适当延长检查时间。什么是碳尘肺?碳尘极少或基本不含二氧化硅,常见的碳尘有煤、炭黑、石墨和活性炭等,均有可能引起尘肺。(1)煤工尘肺这是煤矿各工种工人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的总称。由于煤矿各工种接触的粉尘性质不同,煤工尘肺分为三种类型:岩石掘进工,接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40%~80%不等,一般多在25%~50%,所患尘肺有典型矽结节病变,为矽肺;采煤工主要接触煤尘,我国煤矿多数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5%以下,所患尘肺为煤肺;混合工种,既接触岩尘又接触煤尘,所患尘肺称煤矽肺。煤矽肺为混合性尘肺,其患病人数在我国煤矿尘肺中最多,病程经过可视接触粉尘情况而定,偏重煤尘者较轻,偏重矽尘者则重。煤工尘肺除煤矿采煤外,煤仓、煤码头装运工,煤厂等的工人所患尘肺均属此类。发病工龄一般均在15~20年以上或更长。(2)石墨尘肺石墨有天然及合成两种。在天然石墨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矿物质。合成石墨是用烟煤或石油焦炭经高温处理制成。在石墨开采的各个工序,以石墨为原料制造各种制品,如坩埚、润滑剂、电极、电刷等工序均可接触石墨粉尘。长期接触石墨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称为石墨尘肺。(3)炭黑尘肺炭黑作为一种炭素原料,广泛用于橡胶塑料、电极、油漆、印刷油墨、墨汁、造纸、冶金等工业。生产和使用炭黑的工人均可能发生炭黑尘肺。发病工龄在6~20年,多见于炭黑生产的包装工。粉尘的特性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在防尘工作中可根据粉尘的性质,初步判断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1)化学组成和浓度粉尘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空气中的浓度,直接决定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的粉尘,其致纤维作用越强。矿物性粉尘和植物性粉尘的作用不同。某些金属粉尘经呼吸道吸入,可能引起金属中毒。同一种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吸入量越大,危害性越大,尘肺的发病率越高。(2)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粉尘的粒径大小不一,较小粒径百分比大,则分散度高,反之分散度低。粉尘被吸入机体的概率与其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的长短有关,粉尘分散度高,沉降速度慢,稳定程度高,被吸入的概率就大。稳定程度也与粉尘的密度和形状有关。粒径相同的粉尘,密度大沉降速度快,密度小沉降速度慢。一般大的尘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