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陶瓷装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原工学院赵慧君贴花工艺釉上彩绘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颜料绘画,再入窑在600℃~900℃之间进行二次焙烧而成的品种。这种彩,因施在釉上,用手扪之,有凸起的感觉。色料丰富,品种多样,艺术性强,有古彩、粉彩、新彩、刷花和喷花等装饰。彩饰釉上彩绘清道光,景德镇窑粉彩秋叶形博古碗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仕女烟壶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山水卷书形壁瓶清嘉庆,景德镇窑粉彩三国故事图双耳瓶清光绪,景德镇窑黄地开光五谷丰登纹盖碗古彩古彩又名硬彩,它是在瓷胎上用生料、矾红勾线,用罩线平涂的方法,在800℃~900℃之间烧成,色彩鲜明透彻,故名硬彩。它具有形象概括夸张,笔线刚劲有力,以单线平涂的红绿彩有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具有强烈、质朴的民间艺术特色。古彩古彩的绘画过程古彩的起稿一般复杂的、需要对称或复制的作品,采用拍图法;而有规律且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单件制品,则用淡墨线直接起稿。车箍技法:先用毛笔或扒圈笔打好淡墨水箍,再来车,注意要一次完成勾线:画线时要工整,有顺序,一般先从大的部位画起,之后逐一填加细小部分;要保持线条的粗细与料色的浓淡一致性。填色金彩宋代定窑有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器物,但金彩已大部脱落。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制品均有金彩装饰,如在蓝釉、红釉、洒蓝釉和乌金釉上描绘金彩,五彩和广彩瓷器上也有金彩装饰。釉上彩品种之一。指用笔蘸金粉在釉面上描画花纹,经700~850℃的炉火烘烤而成,以金光熠熠,故名。辽墓出土有朱红地金彩云龙纹直颈瓶。五彩明代五彩以嘉靖、万历(1522—1620)时的制品为代表,特点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装饰器物。清代五彩以康熙(1662—1722)时最负盛名,用新配制的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大量出现于画面,增加了工笔彩画的艺术效果。题材广泛,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等无所不有,造型也多种多样。康熙五彩以民窑产品为多,纹饰画笔生动,彩色浓艳,加金彩的更加显得富丽堂皇,别称“硬彩”。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烧好的白瓷上施用红绿黄紫等多种彩料绘画,经炉火二次烧制而成。系明清两代景德镇窑烧制的新品种。素三彩创烧于明正德(1506—1521)时景德镇窑,器物有高足碗、三足炉、三足洗等。清康熙时制作技法有发展,加彩方法多种多样,制品有白地素三彩与色地素三彩两种。前者以暗龙花果盘、碗居多;后者是在黑黄绿紫等色地上加绘素雅色彩,器物有熏炉、笔洗、笔筒、攒盘、盘、碗、盖盒、观音塑像等。色彩温雅,别具一格。釉上彩品种之一。是在坯胎上刻划线纹烧成后再施以黄绿紫三色二次烧成,色调素雅,故名。粉彩粉彩又称软彩,其特点是改变了古彩那种单线平涂的生硬色调,而可以分出明暗、深浅、阴阳、渲染接色,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书画具有一种粉质感。具有色泽丰富,粉润柔和,秀丽雅致,形象刻画细腻生动等特性。粉彩釉上彩品种之一。是借鉴国画中的用粉及渲染技法,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烘烤而成,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故名。粉彩瓷器胎薄透体,釉白如玉,画笔纤细有力,画面工整秀丽。创烧于清康熙晚期,传世品很少;雍正(1723~1735)时盛行,作品精致。粉彩的绘画过程粉彩的起稿过程与古彩相近其在描绘时一般由题材和描绘对象来决定采用何种线来表现,有时也用国画写意法运用色料;如在画人物时,先用线勾出其大致轮廓,再用线条的深浅、明暗来表现人物的脸部和手足。粉彩的描绘着色技巧比较复杂细致,一般有画、彩、填、洗、扒、吹等。新彩新彩又称新花,亦称洋彩,其特点是能工能写,兼工带写,能中能西,中西结合。既可以像古彩、粉彩一样勾线,又可以制作水墨没骨画,还可以复制油画、水彩画等,表现力极强,色彩种类丰富,发色稳定,呈色光亮,烤烧成温度宽,且在烤花前后色彩变化不大,有利于把握色彩效果。新彩新彩的绘画过程构图:无论是花卉、蔬果还是山水人物,都是先以器物的形状特点决定图案的大小的。新彩的起稿、拍图、勾线、填色等过程与古彩相近。作画过程:绘画时一般有一定的顺序,如画花卉时先画花,后画叶,再画枝杆。绘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颜色深浅适宜,力求主次分明,突出主题。喷花、刷花喷花、刷花属同一类装饰工艺,一般刷花是用手工、喷花用机械来完成操作,适合大量生产。喷、刷花都是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使彩料形成雾状后附着在陶瓷表面,以获得装饰效果。刷花时要先把花样印刻到纸上,用稀淡的胶水将其贴于瓷面上,轻轻拍平。等它干后,再用刻刀依照纹样刻划好。之后用水调料花时先用料刷蘸料,左手执网,在料碟中试刷几次后,移到纹样上刷。一般分层、分块进行刷花,刷到哪一块就用镊子把哪一块揭开,直至刷到颜色深浅适当,色料较厚为止。刷花的细小部分一般用色笔填加或用扒笔扒出。喷花的模板、色料等与刷花相似,但它是将喷枪内装入色料后进行喷色。斗彩彩绘最早使用“斗彩”这一名称并给予解释的,见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南窑笔记》的作者认为,凡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拼成完整图案的称为斗彩。陶瓷史上最为盛名的斗彩是明代成化斗彩,其中斗彩鸡缸杯更是精美绝伦,这与成化瓷器修胎极精致细薄和施釉极晶莹润白有关。清代康、雍、乾三朝也都有艺术价值极高的斗彩瓷器制作。斗彩彩绘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的传统陶瓷装饰技法之一。它先用釉下青花色料勾出轮廓,分染后入窑烧成;之后斗填上釉上粉彩色料,二次入窑烧制而成。又名“逗彩”、“豆彩”、“加彩”、“填彩”。始于明代,以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最具代表。它溶汇了青花的幽菁和古彩的华贵,后人多用其来遮掩青花的缺点。斗彩创烧于明成化(1465—1487)时。画彩技法不仅填彩,还有点彩、加彩、染彩等多种。制品胎薄透体,釉脂莹润,彩色鲜艳,画面清澹雅逸,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婴戏杯、葡萄杯等均为绝代精品。清康熙,景德镇窑斗彩灵芝纹盘清雍正,景德镇窑斗彩“群仙祝寿”图大盆清道光,景德镇窑斗彩寿字纹盘(一对)盘心与外壁皆以桃枝盘成“寿”字图案,绘画熟练,为清道光官窑斗彩的标准器。釉中彩古今釉中彩的实物说明,釉中彩从烧成温度上区别,可以分为高温(亚高温)釉中彩和低温彩中彩两个小类。从制作工艺和烧成过程中彩釉层次变化来看,釉中彩并不是单一方法制作烧成的,而是由两种方式形成的,因此也应分为两个小类。一种釉中彩可以称之为“制作性釉中彩”。这种釉中彩是在彩瓷烧制前的制作中就按照由外到内“釉——彩——釉——胎”的釉、彩层次关系进行施釉和绘彩,器物烧成后仍然保持由外到内“釉——彩——釉——胎”的釉彩层次关系。这是传统工艺釉中彩技术,清代康熙“豇豆红”的施釉方法即是先上底釉,再施色料,再施面釉然后烧制,这一品种当为“制作性釉中彩”的杰作。另一种釉中彩可称之为“烧成性釉中彩”。这种釉中彩就是釉上彩绘,烧制中彩料沉入釉中所形成的釉中彩。这种釉中彩的晕散效果更加显著,制作“瓷上国画”十分理想,多为现代陶艺家创作艺术陈设品所应用。釉中彩牡丹花系列釉中彩吉祥龙系列宫廷花面釉中彩系列绿金边系列--高白瓷釉下彩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在生坯上彩绘,施釉入窑高温烧成,彩色花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故名。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的青釉褐绿色彩绘器物。宋代北方磁州窑、南方吉州窑烧制出白地黑花、白地赭褐色花纹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釉里红瓷,使釉下彩工艺技巧达到新水平。青花瓷在明清两代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近代以来湖南醴陵釉下彩瓷具有独特风格。红釉明代中期以后铜红釉一度断烧,《大明会典》说:“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作矾红。”至清康熙三十年(1691)后,在郎廷极督管景德镇窑务时,“铜红釉”得以恢复,有“郎窑红”之称。并创烧出豇豆红、霁红等新品种。也称“铜红釉”。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施于坯体,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出现于元代景德镇窑的红釉瓷器多呈猪肝色,不够鲜艳。明初烧成永乐“鲜红”与宣德“宝石红”名贵品种,质料细腻,红而深沉,釉汁莹厚,器口一周洁白宛如玉带,为后人所重,有“以鲜红为宝”的评价。窑变花釉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在素坯上施较厚的含铜底釉,再施同样的面釉,并涂点少量含钴而流动性较强的釉料,经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因釉中红色色调偏重,间有蓝紫色条形结晶,有如火焰跃动,故名。系清代景德镇窑仿烧宋钧窑釉色中一种。结晶釉早期结晶釉是宋代建窑、吉州窑和北方瓷窑烧制的铁黑釉结晶,黑釉上半露银白色如兔毫状的细丝,称“兔毫”;银灰色光泽的小圆点称“油滴”;还有玳瑁斑、鹧鸪斑、铁绣花等多种结晶釉。清代又出现茶叶末、鳝鱼黄、蟹甲青等新品种。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利用高温下釉料中金属的饱和溶液在缓冷过程中析出的晶体密集形成线状、点状、斑块状、花朵状的形态,故名。青釉商周时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期阶段;汉代瓷器的青釉较为纯正;六朝时的青釉,呈色青绿匀净光润;唐宋时臻于成熟。后由于配釉、施釉、烧窑技术的不断提高,青釉中又出现了千峰翠色、艾色、粉青、梅子青、冬青等不少名贵品种。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釉中含有3%左右的铁在高温还原气氛中呈现青色,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故名。蓝釉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经高温焙烧而成。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蓝色娇艳,光泽莹润,在蓝釉上描金花或与白色花纹组合装饰器物为其特点。制品传世不多,有瓶、盘、碗等,出土物以蓝釉白龙纹梅瓶等最为精美。胭脂红也称“胭脂水”。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在烧好的白瓷上,吹上一层极薄的含金的铅釉,再经800℃低温烘烤而成,胎薄,体轻,里釉洁白,外釉鲜艳,明丽如胭脂,故名。烧成于清康熙(1662~1722)时,雍正(1723~1735)时制品最美;传世品稀少,仅见小盘、小碗和小瓶等,造型均小巧秀丽。珊瑚红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是以铁为呈色剂经低温烘烤而成,因色近于红珊瑚,故名。有纯然一色的红釉小碗,有在珊瑚红釉上绘粉彩纹饰或描金彩花纹。清代景德镇窑烧制。雍正(1723~1735)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瓶、珊瑚红地粉彩花鸟纹瓶,皆为罕见精品。矾红宋代磁州窑系的瓷器上常见红彩与绿彩相配的花纹;明清两代景德镇窑把这一装饰技法加以发展,出现矾红与多种色彩相配:与青花相配或单一红色描绘的云龙、飞凤、人物、游鱼、花草等各种纹饰,色彩鲜艳,画笔精工。《江西省大志》有“矾红,用青矾炼红,每一两用铅粉五两,用广胶合成”的记载。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是以铁为呈色剂经低温烘烤而成的釉上红。黄釉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以铁锑元素为着色剂,素坯挂釉,经低温氧化焰烧制而成,釉色黄润晶莹。盛烧于明清时景德镇窑。明弘治(1488~1505)时的黄釉,色淡雅,匀净明亮,加绘金彩异常娇艳;清代的黄釉,色调有娇黄、姜黄、蜜腊黄、蛋黄等。绿釉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含铜的釉料在氧化焰中呈绿色。有高温绿釉、低温绿釉两种。高温绿釉瓷器烧成于明嘉靖(1522~1566)时,釉色深翠明亮,有划花飞凤纹样的器物;清康熙时绿釉呈色浅淡葱翠。低温绿釉瓷器烧成于明成化时,如孔雀绿;此外清代还有秋葵绿、水绿、葱绿等新品种。釉下彩釉下彩是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人窑后在高温气氛中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受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据现有的考古资料证明,三国东吴的青瓷器上已有成熟的釉下褐彩生产。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釉上彩中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指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中低温烘烤而成,因彩附着于釉面之上,故名。最早见于宋代,北方民间磁窑烧制的白地上有红绿黑彩绘盘碗或捏塑的彩绘人像。元明清三代景德镇釉上彩日益发展,出现了金彩、斗彩、五彩、素三彩、粉彩、珐琅彩、黑彩、墨彩、杂彩、广彩等许多名贵品种。釉中彩釉中彩类似釉下五彩的绘花和贴花。宋代以前就开始生产,历代属釉中彩品种有:青釉褐斑、白釉绿斑、天蓝釉红斑、褐彩、绿彩、褐绿彩、黑釉铁锈花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瓷器厂家研制成功高温快烧颜料装饰,同样是采用釉中彩绘方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