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库存管理基本库存管理方法库存周转率配合商品寿命的季节性的库存管理物资储备定额前言:库存的作用与弊端1、库存的作用①维持销售商品的稳定;②维持生产的稳定;③平衡企业物流;④平衡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2、库存的弊端①占用企业大量资金;②增加了企业的商品成本与管理成本;③掩盖了企业众多管理问题第一节基本库存管理方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总体上其主要的目标是使库存投资最少,对用户的服务水准最高和保证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益运行。具体目标表现为单位成本低、周转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关系,供应持续不断等。各部门对库存所抱的态度部门职能库存目的库存的倾向部门职能库存目的库存量的倾向营销出售产品对顾客的良好服务高财务提供流动资金资金的有效利用低生产制造产品有效的批量高工程设计产品避免陈旧低采购购入所需物料单位成本低高二、基本库存管理方式(一)先入先出的库存管理方式当使用时,先入库的物料先出库,又称为新陈代谢法。(二)后入先出的管理方式这种方法强制后入库的物料必须先发放,剩下的物料都是旧的。(三)零库存方式库存数量为零,可以不积压资金,不必支付库存占用的资金和应付利息,不需要现场库存保管人员,且不需要保管场地与设备。企业经营更灵活,同时,库存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也被杜绝了。因此,零库存成为了众多企业的理想。三、基本库存管理方式(一)定期观测库存控制模式又称订货控制或订货间隔期法。是一种以固定检查和订货间隔期为基础的库存控制法。订购量=平均每日需用量×(订购时间+订购间隔)+保险储备定额-实际库存量-定货余额订货余额是上次已订货,但尚未到货的数量。(二)ABC重点控制模式ABC重点控制模式:把物资按品种和占用资金大小分类,再按重要程度不同分别控制,抓住重点和主要矛盾,进行重点控制。1)A类是年度货币量最高的库存,这些品种可能只占库存总数的15%,但用于它们的库存成本却占到总数的70%—80%;2)B类是年度货币量中等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全部库存的30%,占总价值的15%~25%;3)C类库存品种,它们只占全部年度货币量的5%,但却占库存总数的55%。对A类物资要重点,严格控制。对B类物资也应引起重视,适当控制。对C类物资放宽控制或一般控制。CVA管理法(criticalvalueanalysis,关键因素分析法)CVA的基本思想是把存货按照关键性分成3—5类,即:(1)最高优先级。这是经营的关键性商品,不允许缺货;(2)较高优先级,这是指经营活动中的基础性商品,但允许偶尔缺货;(3)中等优先级。这多属于比较重要的商品,允许合理范围内的缺货;(4)较低优先级。经营中需用这些商品,但可替代性高,允许缺货。(三)库存的最优控制模式最优的库存控制应该是既能满足生产需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又最经济。因此,研究库存最优控制模式的中心问题,是要计算确定在各种条件下的最优订购批量,即经济订购批量。此经济订购批量是指能使订购费用与保管费综合最低的一次订购批量。1、简单条件下的最优控制模型所谓简单条件是指假定在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资品种单一,不允许出现缺货现象,采购条件中不规定价格折扣条款,每批订货均能一次到货。在这种条件下建立的经济订购批量控制模式为基本模式。定量订货的简单模型只考虑两类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订购成本。成本最小总成本最佳订购量订购量总成本库存持有成本订购成本年总成本:TC=DP+DC/Q+QK/2PFCDEOQKCDEOQ22或C——一次订货的费用D——年需求量K——每年每单位商品的保管成本Q——经济订购批量P——商品的价格F—保管费用率2、复杂模式下的最优控制模式经济订购批量的基本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而必须对基本模式进行调整。(四)综合模式(1)定量订货模式(2)定期订货模式这两种订购模式的假设条件虽然有很大不同,但有两点相关:①单价为常数,与订购量无关;②再订购过程是连续的。(3)MRP与JIT模式(4)单周期储存模式第二节库存周转率一、库存周转率的作用库存周转是企业利益的测定值库存周转率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内,制品或商品经过了若干次周转的比率。一般来说,库存周转率大多用来做为库存的指标,但也用库存金额或库存数量来当作管理、斟酌库存的尺度。库存周转率受库存额和消费(或出货)额双方面的影响。有时出货减少而库存增加,这被视为库存周转率的急剧恶化。可见,库存周转率就是如此敏感地反映出库存状态的。库存周转率还可以制定库存预算。(二)库存周转率的计算(一)计算库存周转率的基本公式库存数量使用数量库存周转率=库存数量出库数量库存周转率=库存金额出库金额库存周转率=库存金额使用金额库存周转率=货金额期初存货金额+期末存该期间的出库总金额=该期间的平均库存金额该期间的出库金额库存周转率=2(二)库存周转期间周转率所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内(如年、月、周等)的库存周转比率;周转期间则是假定一年为期间单位,在这期间单位中库存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年间周转率)=周转期间(以月数表示12年间周转率)=周转期间(以天数表示365(三)月平均库存的求法以曲线的大约中间部分的库存额为平均库存值,也称概略法将月初和月末的库存额相加除以2,得到平均库存额作平均趋势线(三)平均周转率的评估(一)和其他同行业企业的横向比较(二)企业内部纵向比较参考企业的历史数据,应采用库存周转率较大时的值作为目标或者评估准绳。(三)库存周转率的判断实际上,因为会有多种因素影响着周转率的高低,所以并非周转率越高就越好,低就不好。第三节配合商品寿命的季节性的库存管理一、配合寿命周期决定适当的库存量(一)掌握商品的寿命商品也有其寿命,即经历由幼年期(导入期)、青年期(成长期)、壮年期(成熟期)、一直到老年期(饱和期)、衰退期(枯竭期)。因而,当某种商品渐趋老化时,应该开发新的商品来取代它,或采购销路较好的商品,制定积极的销售对策。拉尔夫·琼斯称新产品出现在市场直至失去销售价值而从市场上消失为止的期间为“生命周期”,其全名为“新产品的基本寿命周期”。产品寿命周期通常包括产品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1)投入期,又称介绍期,是产品投入市场的初期阶段。产品刚刚问世,尚未被消费者和经销商所了解和接受,销售量增长缓慢,销售增长率不稳定,生产成本高,促销费用大,利润低,甚至亏损。(2)成长期,是产品被广大消费者和经销商接受,销售量迅速增长的阶段。产品基本定型,生产稳定,批量增大,成本逐渐下降,利润大幅度提高,并达到最高峰。(3)成熟期,是产品销售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这时销售量达到顶峰,销售增长迅速减慢,利润稳定或下降。(4)衰退期,指产品已经陈旧老化,开始被淘汰。销售量和利润都迅速下降,销售增长率呈现负值,价格下跌。一般情况下,产品寿命周期发展具有S型规律。但是实际中,产品寿命周期曲线并非完全一样,具体产品的销售还会受到价格、季节、国家政策、消费心理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须综合分析各种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产品寿命周期曲线。产品寿命周期反映了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变化规律。企业应该根据产品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市场策略,力争缩短投入期,尽快进入成长期,保持和延长产品成长期,在市场饱和时期及早转产并果断地退出该产品市场。管理者要认真研究本企业产品的寿命周期,以正确地制订产品决策,及时改进老产品,发展新产品,有计划地进行产品更新,正确地制订各项经营策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德拉卡所说的寿命周期商品在其寿命周期的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可将商品划分为11种类型。头五种是发展较好的类型,它们分别是:(1)今日的摇钱树;(2)明日的摇钱树;(3)生产性的特殊品;(4)开发性产品;(5)属于灰姑娘或睡狮型的商品。后六种类型,则隐藏着问题点。这六种类型是:(6)昨日的摇钱树;(7)要加以修正的商品;(8)不需要的特殊品;(9)无缘无故的特殊品;(10)经营者自以为是的投资;(11)失败的商品。(三)用Z统计图探索寿命周期运用移动合计图来表示前一年的销售实绩,即将月份销售额、累积销售额和移动合计销售额三者画在同一张图上,这种图形会形成英文字母Z的形状,因此被称为“Z统计图”。销售额的趋势线分析二、如何制定季节商品的库存对策一般来说,各种商品的平稳化趋向越来越大,一年中每月的需求量越来越趋于平均,其中也有企业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寻求销售平稳化的原因,但是,就个别商品而言,可以说其销售仍受到季节变动的左右。(二)利用月份平均法求季节变动指数的方法当营销的商品为季节用户时,必须就此商品的特性和流行性而研讨如何在短期内增加销售,为此,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便是使用“季节变动指数”。我们可以利用过去一年中每各月份的销售实绩资料,求算季节指数。根据计算所得的各季节的季节指数和本年度目标销售额,就可以制定本年度月份销售计划。计划订立后,再研讨对已有库存额的调整事宜。季节指数计算方法有:百分率法、月份平均法、12个月移动平均法及连环比率法等。计算最简易的是“月份平均法”。(三)配合季节变动,准备安全库存有了需要超过生产或供应能力的时期性变异(例如季节性变动),就必须在较空闲的时期预先估计将来的需求量,多准备一些产品以备不时之需。某工厂有月生产800单位的生产能力。最多还能增加300单位,要靠启用临时工在上班时间内增加生产。但是当总需求超过1100单位以上时,就必须靠加班弥补不足之数,加班的能力也是300单位,即无论如何不可能在一个月之内生产1400单位以上。由此所增加的费用为:临时工资100元/每单位;加班费用140/每单位;库存费用25元/每月每个单位。若想使1月末和12月末的库存均为零,何种计划才最为合适呢?假定不考虑预测误差和缺货情况。(四)利用折线图管理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