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一、医学中的CT全称:computedtomography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1971年,英国科学家汉斯菲尔德成功地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诊病机,定名为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机。这种机器由X光断层扫描装臵、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显示装臵组成,可以对人体各部进行检查,发现病灶。他和一位神经放射诊断学家一起,第一次为人体进行检查的对象是个怀疑患了脑瘤的妇女,结果在荧光屏上不仅现出了脑瘤的位臵,甚至连形状和大小都清晰地显示出来,这一成功宣告了一个新技术的诞生。CT机投入到临床以后,以它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层次等优越性,发挥了有别于传统X线检查的巨大作用。什么是CTCT(Computed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每次扫描过程中由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后的衰减X线信息,再由快速模/数(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经电子计算机高速计算,得出该层面各点的X线吸收系数值,用这些数据组成图像的矩阵。再经图像显示器将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灰度等级显示出来,这样该断面的解剖结构就可以清晰的显示在监视器上,也可利用多幅相机或激光相机把图像记录在照片上。由于CT影像完全屏除了重叠干扰,利用窗口技术使密度分辨率大大提高,对软组织及实质性器官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CT检查的适应范围大致如下:①颅脑部的检查: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等血管畸形)、脑外伤等;②对五官及颈部的检查:五官部位的肿瘤及炎症、咽喉部位肿瘤、颈部甲状腺及淋巴系统肿瘤、颈部肿块等;⑶胸部检查:肺内肿瘤及炎症,纵隔及胸腹的肿瘤、炎症等;④腹部检查:肝肿瘤、脓肿、血管瘤等,胆脏、肾脏感染及肿瘤,脾脏及胰腺肿瘤、脓肿、结核等,肾上腺增生及肿瘤,腹腔及腹膜后肿瘤、炎症,肠道肿瘤,盆腔内器官的肿瘤、炎症;⑤骨关节、脊柱部分的检查适用于其肿瘤、外伤、转移瘤、关节脱位、结核等疾患。CT检查主要是横断面的检查,直接的冠状检查仅限于颅脑和五官。CT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平扫或称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平扫CT又称普通扫描,指不给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扫描,通常用于初次CT检查者。CT平扫最主要的是掌握各个不同部位或器官以兴趣区的厚度和层间距的选择技术。对腹部或盆腔检查前应口服阳性造影剂使肠道非透性化,作为其CT检查前的常规准备。用造影剂标志胃肠道器官,使胃肠和实性器官的界限清楚。增强CT扫描:指给静脉内注射一定剂量的造影剂,同时或紧接的进行CT扫描的检查方法。常用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增强扫描是根据造影剂进入人体内后在各部位的数量和分布常依各个不同器官及其病变的内部结构的特点呈现一定的密度和形态异常,而更清晰的显示病灶或明确病变的性质等。目前使用的CT扫描机多为三、四代全身CT扫描机,CT机的分代主要以其X线管和探测器的关系、探测器的数目、排列方式以及X线管与探测器的运动方式来划分。第三代全身CT,它有一个热容量为1.5MHU的旋转阳极X线管和含有512个探测器的高压氮气探测器系统,X线管和探测器组合做同步旋转扫描,扫描时间有2.8S/层和1.8S/层。使不随意运高动伪影减小到很低限度。第四代螺旋CT机,它有一个2MHU的旋转阳极X线管和4800固体探测器,探测器环行排列,固定在在扫描架上,螺旋扫描是利用X线管连续旋转,配合检查床的连续均匀运动,对某一部位持续不断的扫描,得到该部位连续的螺旋式断面解剖图像。其特点就是螺旋扫描中无间隙,避免了器官随呼吸而运动时“小的病理”改变被漏掉,假如把传统的CT切层当成象切萝卜片那样一片一片的切,则螺旋式CT就象做螺钉那样的螺旋式切割一片一片的萝卜。螺旋式CT并且可重建出比传统CT扫描质量高的CT三维图像。比如传统CT扫描肺底和上腹部器官时长因呼吸运动而漏掉病,而螺旋式CT扫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CT扫描而出现的漏层现象,大大地改进了这些器官CT检查的正确性。螺旋扫描时间,将原来传统CT扫描一个部位需几分钟缩短到几秒到几十秒钟就能完成。如肺部CT扫描用传统CT扫描需用几分钟,而用螺旋式扫描,屏一口气十几秒就能将整个胸部扫描完毕。尤其适于不和作病人的检查,明显的改变了儿科病人、急诊病人,以及有智能缺陷的病人的检查,可免除这些病人在检查前用安定、镇静或麻醉药物处理的麻烦。由于扫描时间的缩短,还可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药物副作用,也降低了造影剂费用。CT的发展到目前已经历了一~五代的发展,其中第五代CT为电子束CT,它是利用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来扫描靶环来产生X线。扫描速度很快,又称为超快速CT(UFCT),其扫描可达20层/秒,使心脏大血管系统的CT检查成为可能。现国内仅有1~2台。CT血管造影(CTA)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CTVE),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观察血管及腹腔器官内部结构的方法。MRI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NMRimaging)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外,“nuclear”一词还容易使医院工作人员对磁共振室产生另一个核医学科的联想。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特点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Lauterbur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MRI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成像原理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臵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这样一来,自旋的核同时也以自旋轴和外加磁场的向量方向的夹角绕外加磁场向量旋进,这种旋进叫做拉莫尔旋进,就像旋转的陀螺在地球的重力下的转动。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这样,自旋核还要在射频方向上旋进,这种叠加的旋进状态叫做章动。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能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为自旋-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医疗用途磁共振最常用的核是氢原子核质子(1H),因为它的信号最强,在人体组织内也广泛存在。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a)质子的密度;(b)弛豫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核磁共振的另一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与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核磁共振(MRI)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对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观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变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诊断,可作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高,显示心脏及病变全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X线成像、二维超声、核素及CT检查。在对脑脊髓病变诊断时,可作冠状、矢状及横断面像。仪器设备医疗特点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I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检查目的:颅脑及脊柱、脊髓病变,五官科疾病,心脏疾病,纵膈肿块,骨关节和肌肉病变,子宫、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肾、胰等部位的病变。优点:1.MRI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2.MRI能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而无需重建就可获得多方位的图像;3.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中枢神经系统、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检查优于CT。4.多序列成像、多种图像类型,为明确病变性质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缺点:1.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4.对骨折的诊断的敏感性不如CT及X线平片;5.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6.危重病人不宜做7.妊娠3个月内者除非必须,不推荐进行MRI检查8.带有心脏起搏器者不能进行MRI检查,也不能靠近MRI设备9.多数MRI设备检查空间较为封闭,部分患者因恐惧不能配合完成检查10.检查所需时间较长注意事项由于在核磁共振机器及核磁共振检查室内存在非常强大的磁场,因此,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以及血管手术后留有金属夹、金属支架者,或其他的冠状动脉、食管、前列腺、胆道进行金属支架手术者,绝对严禁作核磁共振检查,否则,由于金属受强大磁场的吸引而移动,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以致生命危险。一般在医院的核磁共振检查室门外,都有红色或黄色的醒目标志注明绝对严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身体内有不能除去的其他金属异物,如金属内固定物、人工关节、金属假牙、支架、银夹、弹片等金属存留者,为检查的相对禁忌,必须检查时,应严密观察,以防检查中金属在强大磁场中移动而损伤邻近大血管和重要组织,产生严重后果,如无特殊必要一般不要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有金属避孕环及活动的金属假牙者一定要取出后再进行检查。有时,遗留在体内的金属铁离子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甚至影响正确诊断。在进入核磁共振检查室之前,应去除身上带的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硬币、钥匙、打火机、金属皮带、金属项链、金属耳环、金属纽扣及其他金属饰品或金属物品;MRI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许多骨科内;MRI检查适应症;1、神经系统病变:脑梗塞、脑肿瘤、炎症、变性病、;2、心血管系统:可用于心脏病、心肌病、心包肿瘤、;3、胸部病变: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以及胸膜病变等;4、腹部器官: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诊断与鉴别;5、盆腔脏器;子宫肌瘤、子宫其它肿瘤、卵巢肿瘤,;6、骨与关节:扣及其他金属饰品或金属物品。否则,检查时可能影响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图像的干扰,形成伪影,不利于病灶的显示;而且由于强磁场的作用,金属物品可能被吸进核磁共振机,从而对非常昂贵的核磁共振机造成破坏;另外,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等物品也可能会遭到强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