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操作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电图操作规范心电图(ECG)检查是通过心电图机将每一次心动周期产生的心电流放大,并描记成曲线的检查方法。它对诊断心脏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心电图导联:即心电图机上的一些线路装置,肢导联的导线有红、黄、绿、黑4种颜色。红色连接右上肢;黄色连接左上肢;绿色连接左下肢;黑色连接右下肢。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㈠肢导联:有双极肢导联和加压单极肢导联两种。1、双极肢导联(标准导联):有Ⅰ、Ⅱ、Ⅲ三个。2、加压单极肢导联:有avR、avL、avF三个。㈡胸导联:有V1~V6共六个。即:V1: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V2: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在左锁中线与第五间隙的交点;V5:在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上的交点;V6:在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上的交点心电图操作:1.受试者安静平卧,全身肌肉松弛2.按要求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钮置于适当位置。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5min。3.安放电极:把准备安放电极的部位先用酒精棉球脱脂,再涂上导电糊,以减小皮肤电阻。4.连接导联线:按所用心电图机之规定,正确连接导联线。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上肢:左黄、右红;下肢:左绿、右黑。V1、V2、V3、V4、V5、V6。5.调节基线旋动基线调节钮,使基线位于适当位置。6.输入标准电压打开输入开关,使热笔预热10min后,重复按动1mV定标电压按钮,再调节灵敏度(或增益)旋钮,标准方波上升边为10mm。开动记录开关,记下标准电压曲线。7.记录心电图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记录Ⅰ、Ⅱ、Ⅲ8.记录完毕,应解松电极,洗净擦干,以防腐蚀。9.将心电图机面板上的各控制钮转回原处,最后切断电源。10.取下记录纸,记下导联、受试者姓名、年龄、性别及实验日期。11.测量Ⅱ导的P波、R波、T波振幅,P—R、Q—T、R—R间期,并计算心率注意事项: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2.在每次作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此外还应尽量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甚至于用自来水代替导电膏,因为用这种方法处理皮肤,皮肤和电极之间的接触阻抗较大,极化电位也很不稳定,容易引起基线漂移或其它伪差,尤其是皮肤干燥或皮脂较多者,伪差更为严重,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电极安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4.描记V7、V8、V9导联心电图时,必须仰卧位,而不应该在侧卧位时描记心电图,因此背部的电极最好扁的吸杯电极,或临时贴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并上连接导线代替5.不要为了图方便,将接左、右下肢的电极都放在一侧下肢,因为目前的心电图机都放在一侧下肢,因为目前的心电图机都装有“右下肢反驱动”电路,它能有效地抑制交流电干扰,上述作法等于取消了此项功能,从而降低了抗交流电干扰的性能。此时操作者虽然可以用“交流电滤波”来减轻干扰,但是却同时心电图波形失真电除颤操作流程(一)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二)操作前准备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三)操作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3.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10.移开电极板。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四)操作后1.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2.整理用物。电图操作规范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5、重危病人监测。6、睡眠障碍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禁忌证]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操作方法及程序]1、脑电图检查前清洗头发,前一天停用镇静定眠药。检查前向病人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作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2、电极: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病人痛苦,国际上已不再应用。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应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感染。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3、电极位置: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见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Frontal(额)Occipital(枕)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联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联线。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见图2。如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另一基线为双耳前窝联线(见图3)从左向右距左耳前窝10%为T3(左中颞)电极,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应与鼻额缝枕外粗隆联线Cz相重合,Cz向右20%为C4(右中央),T4(右中颞),T4应距右耳前窝10%。从Fpz通过T3至Oz联线为左颞平面,距Fpz向左10%为Fp1(右额极),从Fp1每向后20%放置电极一个。依次为F7(左前颞)、T3、T5(左后颞)及O1,其中T3为此线与双耳前窝联线之交点,O1应距Oz10%。右侧与此相同从前到后为Fp2(右额极),F8(右前颞),图2、鼻额缝至枕外粗隆各电极示意图图3、双耳前窝连线各电极位置示意图T4(右中颞)O2(右枕),见图4。从Fp1至O1及Fp2至O2各做一联线,为矢状旁平面,从Fp1向后各20%分别放置电极一个,左侧为F3(左额),C3(左中央)及P3(左顶),P3应距O120%。右侧与此相同,电极为F4(右额)C4(右中央)及P4(右顶),见图5。双侧参考电极置于左右耳垂(A1,A2)新生儿和婴儿可置于双侧乳突(M1,M2)。测量时应用标志笔在头皮上点出电极位置。测量后用70%酒精或丙酮充分去脂后用导电胶将盘状电极一一粘于正确位置上。长期监测脑电图除用导电胶外,加用火胶固定电极。电极安放完毕测头皮电极间阻抗,应小于5KΩ,而且各电极阻抗应基本匹配。特殊电极:必要时可以加特殊电极,如蝶骨电极用于癫痫或疑为癫痫的病人,硬膜外电左右图4、两侧颞平面电极位置示意图左右图5、双侧矢状旁平面电极位置示意图极及深部植入电极用于癫痫人手术前或手术中定位。4、导联:每一个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有两种基本导联。(1)参考导联:记录电极进入输入1,参考电极进入输入2。在16道脑电图仪具体安置如下:Fp1-A1,Fp2-A2,F3-A1,F4-A2,C3-A1,C4-A2,P3-A1,P4-A2,O1-A1,O2-A2,F7-A1,F8-A2,T3-A1,T4-A2,T5-A1,T6-A2,(2)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分别进入放大器的输入1和输入2。常规应用两种导联:纵向双极异联:Fp1-F3,Fp2-F4,F3-C3,F4-C4,C3-P3,C4-P4,P3-O1,P4-O2,Fp1-F7,Fp2-F8,F7-T3,F8-T4,T3-T5,T4-T6,T5-O1,T6-O2。横向双极导联:Fp1-Fp2,F7-F3,F3-Fz,Fz-F4、F4-F8,A1-T3,T3-C3,C3-Cz,Cz-C4,C4-T4,T4-A2,T5-P3,P3-Pz,Pz-P4,P4-T6,O1-O2。此外可根据临床需要增添顺时针环状导联,逆时针环状导联,横向三角导联,小三角导联等。5、放大器:有4项主要功能。(1)敏感性:输入电压和波幅之比,单位为μv/㎜。国际通用敏感性为10μv/㎜或7μv/㎜。(2)时间常数:输入电压通过放大器后衰减63%所需的时间。国际通用0.3秒。(3)高频滤波:又称低通滤波。国际通用75Hz即大于75Hz的频率通过放大器后明显衰减。改变放大器参数来消除伪迹是错误的,因可以导致波形,波幅失真。(4)交流滤波:仅使50Hz或60Hz电流(视输入电源周期数而定)明显衰减。国际脑电图及临床神经生理学会规定尽量不用交流滤波。但目前国内受脑电图室设备的限制,可以用交流滤波。6、记录速度:用记录纸的脑电图仪纸速应为每秒30㎜。用荧光屏扫描显示的脑电图仪,在具备自动测量频率条件下扫描速度可变,仍以每30㎜相当1秒为宜。7、检查程序: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睡眠监测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录像脑电图监测最好监测到与过去发作完全相同的1次发作。在描记中病人任何动作均应及时记录于记录纸上,尤其出现发作时更应详细记录。(1)应包括参考导联、纵向双极导联及横向双极导联。(2)应在参考导联中进行生理反应及诱发试验。(3)睁闭眼:在参考导联,基线平稳时做3次睁闭眼,每次3秒钟,间隔10秒。(4)过度换气:在参考导联做过度换气3分钟,每分钟呼吸15-20次。儿童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于嘴前的羽毛或纸片。过度换气后至少描记3分钟,如有异常应描记到异常消失。(5)闪光刺激:将10万烛光的白炽闪光灯置于病人眼睛前20-30cm,病人闭目。用不同频率闪光剌激,每个频率剌激10秒,间隔10秒。常用频率为1Hz,3Hz,9Hz,12Hz,15Hz,18Hz,20Hz,25Hz,30Hz,40Hz及50Hz。(6)每次描记前应做10秒仪器校准,各放大器输入50μv电压,观察其阻尼及敏感性;以及生物校准,各道均将O1进入输入1、A1进入输入2,描记10秒,观察频率响应。仪器校准及生物校准各道完全一致,才能进行病人描记,否则应先进行仪器调试。病人描记完毕再做10秒仪器标准。8、脑电图报告:应采用描写式报告。(1)α(alpha)节律:应描写α节律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两测对称性;是否在全部安静描记中为主要频率。(2)β(beta)波:应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两侧对称性,单个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