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建设与设备第一节猪场的场址选择一、考虑生产、管理和生活区,并留有余地,计划出建场所需的占地面积。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空气相对流通,且未被污染和未发生过疫情的地方。二、应距其他畜禽养殖场(小区)500米以上,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1千米以上,距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以及水源保护区3千米以上。三、应建在可电力专供,负荷宽裕的地点;同时选择既要避开交通主干道,又交通方便的地方,保证出入便捷;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养殖要求。四、结合地势选择,猪场建在稍高一些的地方,其粪尿、污水可自流到农田、果园、鱼塘等处。第二节猪场布局与规划一、应符合市和区(市)县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优势和畜牧产业的总体布局要求。二、应建在适宜养殖区内,实行种养结合,应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匹配,达到种养平衡。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三、整体建筑按照功能分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管理区:应设有值班室、消毒室、更衣室、办公室和技术服务室,另外还包括宿舍、食堂、活动室、车库等,应建在高处、上地势。大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通道,消毒通道安装喷雾消毒设施和紫外线消毒灯,并设置缓冲间。生产区:应设由猪舍、饲料库房和饲养员值班室等。隔离区:应设有兽医室、病猪隔离室、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场,距生产区100米,并用围墙或绿化带隔开。场内道路应将行人、饲料、产品的运输与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道路分开,避免交叉感染。四、净道和污道要严格分开,互不交叉。人员、猪只和物资转运应采用单一流向。猪场大门需要设消毒池并配备消毒设备,进出人员、车辆均要消毒。五、猪场内各类猪舍布局,应根据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而定。总体来说,应尽量节约用地,方便饲养管理。一般多以母猪分娩舍和育仔舍为中心,将妊娠空怀母猪舍与其相连,后备猪舍与妊娠空怀母猪舍相连。肉猪舍应与猪场装猪台相邻。种公猪舍应设在上风向。第三节猪舍建筑一、猪舍建设(一)猪舍的大小要根据养猪多少而定,商品猪舍建筑面积按1头育肥猪占有效面积0.8~1.0平方米修建。并配套建有办公用房、饲料库房、人员休息室等附属建筑设施。(二)小规模猪场宜采用跨度小,结构简单,造价低的单坡式屋顶。双列猪舍和多列猪舍常用跨度大,保温效果好的双坡式。(三)商品猪舍间距不低于6米,种猪舍间距不低于10米。二、猪舍的基本结构一栋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一)猪舍墙壁采用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二)猪舍屋顶最好采用水泥预制板平板式,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还可选用钢架结构支撑系统、瓦楞钢房顶板,并夹有玻璃纤维保温棉,保温效果良好。(三)猪舍地面采用水泥地面、砖地面、最好推行半漏缝或全漏缝地板。(四)开放式猪舍的粪尿沟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猪舍的粪尿沟可设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有30厘米宽。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五)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应设有门,要求特别结实,尤其是种猪舍;半封闭猪舍则与运动场的隔墙上开门,全封闭猪舍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无论哪种猪舍都应设后窗。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六)除通栏猪舍外,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横隔栏可为活动栅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三、猪舍的类型(一)公猪舍:公猪舍一般为单列半开放式,内设饲喂走廊,外设小型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舍内温度要求15~20℃(二)空怀及妊娠母猪舍:一般为全封闭式,采用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栅栏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猪圈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注意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三)分娩哺育舍:一般为全封闭式,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多为两列或三列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分娩栏位结构也因条件而异。1、地面分娩栏:采用单体栏,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2、网上分娩栏:主要由分娩栏、仔猪围栏、金属编织的漏缝地板网、保温箱、支腿等组成。(四)仔猪保育舍:一般为全封闭式,可采用网上保育栏,网上饲养,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舍内温度要求26~30℃。也可将分娩哺育舍与仔猪哺育舍建在同一栋舍内,这样便于断奶,对仔猪的刺激较小。(五)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一般为半开放式,这三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六)病猪隔离舍:为了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宜设置病猪隔离舍,以利观察,治疗。病猪隔离舍的建造结构参照半开放式育肥舍,冬天可搭塑料棚。四、猪栏的设计(一)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一般都位于同一栋舍内。面积一般都相等,栏高一般为1.2~1.4米,面积7~9平方米。(二)单体栏妊娠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面积较小。小群栏妊娠栏的结构可以是混凝土实体结构、栏栅式或综合式结构,并设有舍外小群运动场。不设食槽而采用地面食喂。面积根据每栏饲养头数而定。(三)采用高床分娩栏,防冻防压,仔猪离地高床保育,避免因地板吸热对仔猪成活的影响、母猪压死仔猪的现象。(四)高床分娩栏是由金属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翻料饲槽、饮水器、连接卡、支腿等组成。面积因饲养头数不同而不同,自由采食。(五)育肥栏采用栏栅式结构。五、猪场排污设施建设(一)应建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沼气池、储粪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并有足够的干粪储存场所。(二)采取干法清粪工艺,实行粪尿分离。(三)分设雨水沟和污水沟,实行雨污分流。第四节猪场的环境保护与利用近几年来,我市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养猪业的数量与结构日趋合理,从以往的小规模养殖逐步发展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由于规模化养殖场在养猪业中所占比列的上升,所产生的粪污已严重影响到自身的持续发展,并给环境保护带来重大隐患和压力。因此,为养猪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显得更为重要。一、对环境的影响生猪养殖所引起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气污染:猪粪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排出体外后会迅速腐败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气体、等恶臭物质,这些物质直接刺激动物的呼吸器官,传播病原微生物,抑制机体的免疫力,使动物体的易感性升高,直接影响生猪产量品质,而且威胁饲养员的健康。同时恶臭气体分子附着于微小尘埃随风飘散而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二)水资源和土壤污染:猪场的粪尿和污水经过处理任意排放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用作肥料,会造成病虫害的传染,发酵烧苗、毒气危害、土壤缺氧、肥效释放缓慢。场内会经降雨雨水的淋洗和渗透污染地面水、土壤和地下水。(三)传播人畜共患病。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病有90余种,这些人畜共患病的载体主要是畜禽粪便及排泄物。(四)影响猪的自身生长。畜禽生产的环境卫生状况与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很大关系,比如由粪便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气体可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会造成仔猪中毒死亡,氨还影响猪的繁殖性能。二、猪粪的治理(一)猪粪分类:根据水分和垫草率的含量,猪粪便可分为固体粪便(含水率低于80%)、半固体粪便(含水率在80%~90%)、液体粪便(含水率高于90%)三类。(二)猪粪污的处理:依据综合优化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处理利用的原则。1、雨污分流:可大大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雨水经过排水沟可直接排放到沟渠供灌溉利用,污水通过场内沉淀池,排放到沼气池发酵利用。2、固液分离:利用缝隙地板、矩形截流沟、沉淀池,彻底的固液分离。可以使污尿水更容易提升和处理。3、猪场污水的治理:污水可经过机械分离、沉淀、生物过滤、氧化分解等环节处理后,可循环使用,节约水成本。经沼气发酵无害化处理沼液是优质的农家有机肥。4、猪场猪粪的治理:对固体部分送入与之配套固体粪便预处理车间,采取厌氧或好氧发酵等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发酵腐蚀,除臭并干燥,使猪粪的含水量降低到20%~30%。这样既减少了猪粪的体积和重量,制成有机肥的半成品,便于包装运输,防止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降低了运输成本,供有机肥料厂使用。5、有害气体的臭味治理:猪场产生的臭味来自猪舍,堆粪场及粪污排放的气体,主要为苯酚含氮臭气,硫化物及各类挥发性脂肪酸等有害气体,如何有效的控制猪舍臭气的排放,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1)应用生物过滤技术治理臭味:生物过滤技术是一种低能耗环保、高效的除臭技术。主要由风机、通风管道、生物介质(木屑、混合肥料),支撑结构及高压排风扇组成。猪舍的臭味经风机收集到通风管道中,再在高压排风扇的作用下,驱使空气通过生物介质过滤后排出。在生物过滤器中增湿后的臭味与附着在过滤器的介质表面的微生物接触,有机成分被微生物吸收、净化后作为气体排放。生物过滤技术对硫化氢的去除率可达95%,对氨气的去除率可达80%。(2)利用绿色植物治理臭气:绿色植物对防止场内空气污染的作用很大,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等有毒气体;还可以吸尘埃及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可人为的利用猪舍的空地及周边多种香樟、女真、白杨、葡萄、柑橘、楠竹等树木,通过植物的光和作用,吸纳猪舍内的大量有害气体,保护了环境净化了空气,又替猪舍遮挡太阳光的辐射。三、猪场废弃物的优化利用对养猪业粪便废弃物的综合治理目标:从改变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方式入手,通过固液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推行集成配套的有机生活垃圾、秸秆、人猪粪便等资源利用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适用技术,促进“三废”(粪便、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变“三料”(燃料、肥料、饲料);达到“三净”(净化家园、田园、水源);实现:“三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目标。(一)自然堆肥:堆肥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简单方法,是将固体排放物,通过好气性微生物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腐殖质、微生物及有机残渣的过程。分解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使肥堆温度升高,一般可达60~65℃,可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大量的无机氮被转化为有机氮的形成固定下来,形成比较稳定,基本无臭味的腐殖质为主的堆肥,提高了肥效。(二)沼气:沼气是一种重要的廉价的具有极大潜力的生物能源。利用猪场的废弃物生产沼气,不仅可以用来做饭、照明,而且沼液、沼渣也是优质地农家肥料,还可养鱼、养蚯蚓,作喷肥和侵种。发展沼气即可提供清洁能源,又可通过生态链地延长,即“猪-沼-作物”、“猪-沼-果(茶)”、“猪-沼-鱼”、“猪-沼-蚯蚓-果(茶)”生产链,连接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技术和养殖模式。增加养猪户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的人居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三)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厂将养猪场预处理的有机肥半成品作为有机质营养来源,通过发酵菌进行好氧发酵和利用土壤中固有的线菌进行堆积厌氧发酵后,再按照不同作物及用途加入适量的元素及磷、钾配制有机肥,达到较理想的营养配比。生物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易吸收的生物有机质及平衡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齐全,配比合理,施用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保育土壤,此外生物有机肥富含多种维生素等活性物质和大量有益活菌,集有机肥和菌肥两大功效于一体,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有机肥。因此,我们再制定粪污处理保护生态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做到因地制宜,又要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使养猪场粪污得到多层次的循环利用,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养猪业地环境污染问题,确保适宜地养殖环境。主要参考文献:1、罗安治主编养猪全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2、荆继忠黄毅猪良种引种指导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93、王凤英黄维远科学养猪技术问答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74、刘海良主译养猪生产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5、王爱国主译养猪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76、潘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