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基础主讲人:祝允武教授2007年8月一、设备管理发展概述及主要内容(一).当前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面临的形势、特点和任务(二).设备管理的发展(三).设备工程概论(四).设备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一).当前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面临的形势、特点和任务1、形势宏观: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粗放型---集约型传统管理---现代管理政府行为(主要)---企业行为(主要)微观:设备管理面对的行业设备管理面对的设备构成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岗位职责2、特点1.管理内容丰富了,领域扩大了2.新问题增多了,难度加大了3.要求提高了,专职人员减少了3、任务从事设备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应对设备实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性能良好,应用节约能源与各种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成果,不断提高设备性能和利用程度,使设备所有者和使用者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或使用效果。(新条例草案第六条)要实现三个转变建立三个新机制。(二).设备管理的发展一.发展的三个阶段经验管理阶段---1949年-1952年科学管理阶段---1953年-1978年现代化管理阶段---1979年以后二.我国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1.计划经济条件下管理模式形成与发展---1956年-1987年2.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与模式建立---1987年-1992年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探索---1993年至今(三).设备工程概论1、设备工程定义设备工程是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中物质和价值运动形态的一门学科。物质运动方面研究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工艺性和维修性:价值运动方面研究设备的投资、价值、价值补偿等,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2、设备管理的方针、原则和任务方针:遵循依靠技术进步,保证生产经营与服务活动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原则: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任务:(见前)3、两个术语设备:通常是指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上所需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物质资料的总称,它可供长期使用,并能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设备管理: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运用各种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四).设备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1、设备管理的社会化2、设备管理的市场化根据《“九五”全国设备管理工作纲要》的部署,设备要素市场由5部分组成,即设备维修市场、备品配件市场、设备租赁市场、设备调剂市场和设备技术信息市场培育和规范设备要素市场主要包括下列5个方面的工作制定设备要素市场进入规则制定设备要素市场的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设备要素市场的价格管理加强设备要素市场的合同管理建立和健全设备要素市场监督或仲裁机构3、设备管理的现代化二、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一).设备分类与编号(二).设备的凭证管理(三).设备的数据管理(四).设备的档案资料管理(五).设备规章制度管理三、设备日常管理(一).设备前期管理1.前期管理的重要性2.设备的选型与购置3.设备的开箱验收4.设备安装验收及移交(二).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精心维护1、设备的正确使用(1)贯彻执行设备的使用程序和要求1.技术培训配备合格的操作者2.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3.贯彻执行必要的设备使用维护制度(2)设备安全规程的建立和实施2、设备的精心维护(1)设备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2)设备的检查:日常检查,定期检查,设备点检(三).设备故障管理与事故管理1、故障管理的现实意义2、设备故障的定义3、故障的分类4、设备的事故管理四、设备的修理(一).维修技术的分类(二).维修方式和类别(三).设备检修计划编制与实施(四).设备修理的技术准备工作(五).常用设备维修技术(一).维修技术的分类维修技术修理、改造技术管理技术基本维修技术:划线、錾切、锯割、锉、攻丝套扣、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液压电器、电子技术维修保养技术:现场维护、完好检查、点检、润滑技术修复技术:粘接、涂镀、扣合、电镀,焊接,镶接改造技术:液压、静动压、微电子、炉窑、节能、环保检测技术:简易诊断、振动、噪声、电液、油、磨损设备的正确选择与评价---前期管理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现场管理设备的改造与更新---改造技术网络分析,计算机管理等技术备件管理技术(二).维修方式和类别1、方式2、类别大修、项修、小修维修方式预防维修计划修理事后修理改善维修定期维修状态检测修理状态维修改善维修事后维修(四).设备修理的技术准备工作1、图纸与技术资料的准备2、修理工艺的制定和实施3、设备修理的换件标准4、设备修理的质量验收(五).常用设备维修技术1、零部件常用修复技术焊补与焊接槽镀与刷镀热喷涂与喷焊粘接与粘补金属扣合设备腐蚀的保护与防腐技术2、设备的改造技术五、备件管理(一).备件管理范畴及备件分类(二).备件定额与备件计划(三).备件库存管理(四).备件技术管理(五).备件管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