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到的各细部设计(蓄水池、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一.蓄水池设计(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川中地区丘陵占89%,地表崎岖、起伏大、多山,大面积覆盖中生代紫红色砂岩与泥岩,岩石质地松脆,极易遭侵蚀和风化,故风化土壤中多砂和碎石。由于丘坡坡面较陡,每当夏秋雨水集中时,天然降水却多以暴雨形式流失,且还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川中丘陵区的农田(包括梯田)多在坡面的中部或下部,而坡面的上部和中部为林地、草地和荒地;遇暴雨时,来自上部和中部的地表径流极易冲毁中部和下部的农田。近年来,该区在坡面的上部和中部修截水沟,并在适当位置修蓄水池,暴雨时有截水沟拦截坡面上部和中部的地表径流,并引人邻近的蓄水池存蓄,既保护了中部和下部的农田,又可在天旱时利用蓄水池里的水灌溉,既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同时又解决小范围的人畜用水。蓄水池设计应在图中明确具体位置以及配套工程引水沟、沉沙凼、排水沟等的位置、尺寸等内容;尽量采用圆形,设计深度尽量加大,形成最大蓄水容量,扩大有效灌溉面,蓄水池蓄水深度不应低于3m,容积一般为100~300m3。雨水蓄积工程材料采用砖、石、浆砌结构及砼结构,浆砌水泥砂浆一般采用M7.5~M10,砼采用C15~C20。防渗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分层抹面防渗。抹面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10。1.选址原则蓄水池(水窖)应布局在有一定集雨面的位置,不能布置在山顶和山脊上;尽量利用荒坡、隙地修建,少占用耕地;蓄水池(水窖)应建在坚实基础上,不准布置在填方区;选址应考虑人群的安全性问题。①建于高程350~700m;②居住相对集中、用水困难的自然村;③有自然来水(天然降雨)面积并可修建引水沟;④地势平坦或前后无滑移的高坎;⑤山洼能自流灌溉;⑥要求地层致密坚实、2不漏水;⑦避开污染源;⑧切忌在散粒体、坡积物、滑坡体、裂隙发育的乱石窖上建池。蓄水池的选址在避开污染源、保持源水清洁的同时,还应考虑使用过程中防止水污染。主要应考虑人污染,尤其饮用水池应尽量选择相对偏僻的位置,最好建于村庄附近稍高处并加盖予以密闭保护,既可满足水压要求又便于管理维护,同时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以确保用水安全。2.设计容量蓄水池设计容量根据地块需水量确定,蓄水池容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第9页。aKWV1式中:V~蓄水池容积,m3;W~设计保证率条件下年供水量,m3;a~蓄水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系数,可取0.05~0.1;K~容积系数,可按下表5.4.1的规定取值。蓄水池应布置在具有一定集水面积的位置,对应的最少集水面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第8页。33.结构形式按功能分为两类:①饮用水池以矩形为主,采用全封闭形式,通过水管引入农户家中;②灌溉水池为敞开式,一般由引水堰、引水管、池体和出水管网等四部分组成。根据该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自身经济情况、坡耕地类型,一般采用圆形并埋置于地下的灌溉水池,其优点为:①圆池结构受力好,在相同蓄水量条件下建筑材料最省、投资最少;②敞开式圆形池因不设顶盖,可修建较大容积的蓄水池,充分发挥蓄水少占地的目的。蓄水池直径一般为4.0~30.0m,开挖深度2.O~3.0m,若采用半挖半填,开挖深度占池深2/3为宜,填筑侧宽度一般≥1.5m,以防止填土变形失稳影响整体稳定。4.池体设计池体由四部分构成:①池身。一般用砖、条石、混凝土预制块浆砌水泥砂浆抹面而成。壁厚0.25m,衬砌材料为M7.5水泥砂浆,表层用M10水泥砂浆抹面,最后加盖,需配置沉沙池及引水沟。②泄水口。设置于池壁的正常蓄水位处。③池沿。全埋式蓄水池池沿应高于地面0.25m,以防池周泥土及污物流入池内,一般用砖、条石、混凝土制块浆砌而成。④池底。池底一般采用锅底形,C15混凝土嵌底,要求拌合均匀,浇筑用机械振捣,做到密实平整,厚度0.1~0.2m,表面用MIO水泥砂浆抹面。在池底浇筑的同时应砌侧墙基础砖,以使侧墙基础与4池底混凝土连接为一体。为便于水池清洗和维修,在底部设一根直径0.1m的放空管。为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倡配套采用管灌、滴灌和喷灌等集约化灌溉方式,以便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5配套设施(1)引水沟(渠)。是蓄水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形条件一般可用衬砌沟渠,将水源与蓄水设施联接起来。引水沟最好与坡面自然雨水冲沟相连,长度应能确保足量引水。引水沟采用C20混凝士立模浇筑,断面为0.2m×0.2m,沟底及邦浇筑厚0.1m,设计坡比应较陡,衬砌材料可用预制U型砼槽或砌砖,引水沟基础需稳定,两侧需填筑密实。引水沟内水流流速对工程量和水头损失影响较大。一般规定进水渠设计流速4.0m/s,宜控制于1~2m/s。对地势较高、山坡较陡、开挖方量很大的河岸溢洪道,进水渠设计流速可适当提高,但应尽量缩短进水渠长度、减少进水渠的水头损失。进水渠进口流速应低于渠内流速,一般应控制于2.5m/s以下。(2)沉沙池。为沉淀水中大于规定粒径的有害泥沙,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质要求并与下游渠道挟沙能力相适应,避免蓄水池被大量淤积,减少蓄水并增加清淤工作量,使沉沙池坡面洪水泥沙沉积在沉沙池内,同时亦便于清出。沉沙池沉淀泥沙的粒径主要取决于引水用途。对灌溉渠系上的沉沙池,要求出池泥沙粒径O.03~0.05mm,水流中所含细颗粒泥沙对农田有肥田作用,不会淤积渠道,可输送到田间。有时还以出池水流的含沙量作为控制指标,要求汛期含沙量≤2.0~2.5kg/m3,非汛期则为0.5~1.5kg/m3。沉沙池一端连接蓄水池,另一端直接与引水沟末端相连,断面尺寸≥1.5m×1.0m×1.0m(长×宽×深),采用C15砼嵌底,M7.5水泥砂浆页岩砖衬砌,迎水面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出口应设置简易拦污栅,以最大限度减少污物进入蓄水池。(3)拦污栅。在沉沙池、过滤池的水流入口处均应设置拦污栅,以拦截汇流中挟带的枯枝残叶、杂草等污物。拦污栅构造简单,可在铁板、薄钢板及其他板材上直接呈梅花状打孔(圆孔、方孔均可),亦可直接采用筛网制成。一般用885铅丝编织成0.01m方格网状方形栅,周边用郑钢筋绑扎或焊接,长与宽根据水管(槽)尺寸而定。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也可用竹条、木条、柳条制作成网状拦污栅,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孔径必须≤O.01m×0.01米。(4)进水管(渠)。应遵循下列原则:①进口布置应因地制宜,水流平顺入渠,体型简单;②选择轴线方向时应使进水顺畅;③进水渠较长时,宜在控制段前设置渐变段,长度视流速等条件确定,≥2倍堰前水深;④渠道需转弯时,轴线的转弯半径4倍渠底宽度,弯道至控制堰(闸)问宜有长度≥2倍堰上水头的直线段。(5)护拦。主要为防止人畜进入、保护人畜和工程安全,总体高度10.7m,底部实墙高度0.2m。为增加蓄水,可将护拦上部采用页岩砖衬砌为花拦,下部为实墙。(6)溢流堰。在护拦实墙部分留溢流口,溢流堰长度以能将多余水量排出工程以外,尺寸0.2m×0.2m,衬砌材料可采用预制U型砼槽或砌砖。溢流堰基础要稳定,两侧应填筑密实。(7)渗漏、蒸发及防治措施。①由于施工质量差(如砌体勾缝填浆不实、混凝土捣固不密实)、变形缝未处理好等而导致渗漏。补救措施:裂缝明显,可顺裂缝开凿比原裂缝宽10~20倍的沟槽,深度0.05~0.10m,用l:1的水泥砂浆填补;裂缝不明显,可用净水泥浆通刷2~3次,修补部位应作好养护。②为减少蓄水池蒸发损失,探索了一种简易的工程措施,主要由中心支架、铁丝网、遮阳网等组成。中心支架为一根φ0.05m钢管,长度为蓄水池深度加3.0m(一般约为6.0m),钢管两端各焊接一个三角形支架,支架上焊接一圆型支座,两端一大一小,直径分别为1.0、0.6m。将支架大端向下,小端向上置于蓄水池中央。支架顶端圆环于蓄水池护拦用#14铁丝等距离固定,铁丝在蓄水池护拦上的间距约为l~5m,再将遮阳网布按已成的棚架形状用缝纫机加工成棚网铺在棚架上,四周在蓄水池护拦上固定好即可,四周可种植藤蔓植物,在防蒸发棚上形成生物棚,防蒸发效果更佳。6照片1蓄水池7二.田间道、生产路设计(四川省土整中心)田间道设计应先就项目区田间道现状进行描述,再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报告中应详细说明田间道路基、垫层、路面设计的要求、标准、应达到的质量要求等内容;错车道、挡土墙等也要有设计说明。生产路应有路基、路面、上山、下山段设计说明。田间道路工程级别标准含等级标准、路面宽度、路面材料、道路通达度和路网密度等。田间道不属于等级公路,等级标准一般低于四级公路。但盆西平原区的田间道和兼有乡村交通运输功能,等级标准应为单车道四级公路表2.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田间道路规划指标(《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7.1.3)工程类型区道路类型工程等级沟渠结合级别行车情况路面宽度(m)高出地面高度(m)道路通达度路网密度盆西平原工程类型区田间道Ⅳ(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5~4.00.3~0.5≥0.9≤5%生产路等外农沟渠不行机动车1.0~2.00.2盆地丘陵工程类型区田间道≤Ⅳ(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00.3~0.5≥0.8≤3%生产路等外农沟渠不行机动车0.6~2.00.2盆周山地工程类型区田间道≤Ⅳ(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00.3~0.5≥0.70≤3%生产路等外农沟渠不行机动车0.6~1.50.2川西南山地工程类型区田间道≤Ⅳ(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00.3~0.5≥0.70≤3%生产路等外农沟渠不行机动车0.6~1.50.2川西北高山高原工程类型区田间道≤Ⅳ(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00.3~0.5≥0.70≤2%生产路等外农沟渠不行机动车0.6~1.50.281.布局原则(1)田间道应布局成网,形成环路,短节和入户田间路尽量不布置,土地整理项目重点区域布置的田间道应不低于300米;(2)田间道以整治为主,并选择项目区主干田间道进行整治;需要连通断头路时,可规划少量的新建田间道;(3)生产路原则上应少量布置,坡改梯区域配套生产路可计入土地平整工程中。2.总体设计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大量新建田间道路,主要对现有路网进行改造,连通部分断头路、整治田间道、硬化生产路。新建田间道因基础不稳采用泥结碎石路面。3.田间道设计要点(1)整治田间道不应采用单一标准断面设计,应根据现状路况的不同(现状情况可在图中标明),分别进行设计,根据不同路段具体情况按桩号设计采用的结构型式,分段计算工程量,不能满铺计算。(2)在图中,一是应具体说明每一条整治田间道不同路段(按桩号)所采用的断面形式;二是要按桩号标注出软基处理的具体路段,路涵的设计规格,保坎、挡土墙的具体位置和设计规格(长、高),并计算相应的工程量。(3)田间道垫层设计应实事求是;路面垫层由块石、卵石或泥结碎石(禁止采用砂泥石、因为存在孔隙,不能完全压实)砌筑,厚度一般为20cm;采用块石、卵石作垫层的,应用5~8cm碎石填缝。(4)整治田间道原则上不提倡回车道;软土路基换填路段应合理设计断面并统计工程量。(5)田间道挡土墙应进行稳定性分析,考虑安全性和可操作性。3.1路基(《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1)路基高度9路基的高度应高出沿河及易淹区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0.5m以上;地面排水良好时,应高出原地面0.3~0.5m;挖渠土填筑路段应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有灌溉渠道时,护坡道应高出水渠设计水位0.5m。2)路基宽度设置路肩挡土墙时,路基宽度为路面宽度和路肩宽度之和;不设置路肩挡土墙时,路基宽度为路面宽度和边坡宽度之和。设置路肩挡土墙的路基宽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2.2田间道路基宽度标准(《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7.2.2-3)工程类型工程等级路面宽度路肩宽度路基宽度边坡比田间道Ⅳ(单车道)3.5m~4.0m0.5m4.5m~5.0m1:2~1:1.5<Ⅳ(单车道)3.0m~4.0m0.25m3.5m~4.5m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