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论一、厂商二、生产函数三、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四、两种要素连续同比例增加投入五、等成本线六、生产者均衡七、规模报酬一、厂商1.厂商的组织形式.(1)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2)合伙制企业:两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2.交易成本:围绕着交易所产生的成本。签约时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这些偶然因素太多而无法写进契约。签约、监督和执行契约的成本。3.厂商(企业)的本质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市场与企业的并存厂商(企业)的本质。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对市场的一种替代。4.市场和企业的比较市场的优势:企业的优势:(1)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2)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3)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1)厂商自己生产部分中间产品,降低部分交易成本。(2)某些特殊的专门化设备,必须在内部专门生产。(3)厂商长期雇佣专业人员比从市场上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更有利。5.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具体:(1)企业内部的多种契约、监督和激励。其运行需要成本。(2)企业规模过大导致信息传导过程中的缺损。(3)隐瞒信息、制造虚假和传递错误信息。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产生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企业的扩张是有限的。企业扩张的界限: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6.厂商的目标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条件要求:完全信息。长期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原因: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确定的。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专栏4.1公司制的出现及其演进公司制早在17世纪的西欧就已经出现,但一般认为,19世纪40年代,美国铁路公司的出现真正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开端。经济史学家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1977)中以“铁路:第一个现代工商企业”为题从经验上探讨了铁路公司的意义。他写道:“铁路旋风般的胜利导源于组织和技术上的革新。技术使得迅速而全天候的运输得以实现;但安全、准时并可靠的客、货运以及机车、车皮、铁轨、路基、车站、调车房和其它设备的长期保养与修理,则有赖于相当规模的管理组织。这意味着需要雇佣一群来监督在地理上极为广阔的范围内的各种职能活动;以及任命中、上层管理执行人员来监督、评估和协调负责上日常经营活动的经理的工作。这也意味着各种崭新的内部管理程序以及会计的工作和统计监督的形式。从此以后,由于铁路经营的需要,产生了美国企业管理上最初的管理等级制度。”与传统的企业制度(单一业主制和合伙制)相比,铁路公司在组织和制度结构方面发生了比较突出的变革。首先,铁路公司的组织结构有了创新。它们雇佣大量的支薪经理,并设有中层经理管理、高层经理管理人员,高层经理管理直属董事会。它们建立起了大规模的内部组织机构,并严格划分各部门、各单位的权责关系。它们还首创财务与统计报表制度来监督、评估经理们的工作。其次,为解决大规模筹资的可能性,铁路公司充分吸纳了传统的有限责任制度和有价证券等金融工具的发明。由于公司以一个虚拟的法人形态存在,不仅成了一个理想的筹集大量资本的方式,而且不论因买卖或馈赠使股票转手多少次,也不论有多少股东,公司都可以永久地延续下去。公司制被誉为没有专利的社会发明,自美国铁路公司出现以后,公司制逐渐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现代企业的典型制度。然而,这种公司制度是如何演进过来的,或者说为什么说现代公司是今天这么个形态,理论界似乎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经济学家内部对于公司制的演进存在着两条解释思路:一条思路偏重于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回答现代公司的演进及其过程,认为现代公司是用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替代了市场机制来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另一条思路则从“制度结构”的角度来研究现代公司的演进过程,强调现代公司的出资者与公司代理人之间为什么会并且如何演化成今天的这样的一种“生产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关键在于公司制所具有的两大特点:一是责任有限;二是股权的可转让性。二、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Q=f(L、K、N、E)---生产函数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Q=f(L、K)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2.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Minimum(L/u,K/v)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要素。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中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A为规模参数,A0,a表示劳动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0a1),1-a表示资本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1KALQKALQ资本不变,劳动单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3/4,即0.75%;劳动不变,资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1/4,即0.25%。劳动和资本对总量的贡献比例为3:1。4.技术系数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可变技术系数:要素的配合比例可变,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固定技术系数:只存在唯一一种要素配合比例,必须按同一比例增减,要素之间不可替代。同样产量,可采用劳动密集型(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也可采用资本密集型(多用资本少用劳动)。一人一台缝纫机一个萝卜一个坑三、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KLfQ,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劳动量L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00001666213.57.56.753217.574287753466.863846.373805.4837-14.6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TP(totalproduct):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averageproduct):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如L)AP=TP/L边际产量MP(marginalproduct):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如L)MP=TP/L2.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小于某一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值时,边际产量会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的应用或转化形态。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第一,技术水平不变;第二,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第三,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第四,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相同。先投入和后投入的没有区别,只是量的变化。例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起减产。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即最佳技术系数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分为三个阶段: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最大不变绝对下降的过程。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增加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开始减少QLTPAPEL2ⅠⅡⅢGMPOL3L1FAB6.MP、AP和TP关系MP与TP之间关系:MP0,TP↑MP=0,TP最大MP0,TP↓MP与AP之间关系:当MPAP,AP↑当MPAP,AP↓MP=AP,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QLTPAPEL2GMPOL3L1FAB练习:错误的一种说法是:(1)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2)A.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均呈先增后递减的趋势B.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会下降C.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D.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E.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7.单一要素连续投入的三个生产阶段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生产规模效益的表现;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有点区别:MP和AP最高点L不足K不足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速放慢;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总产出绝对下降。合理区域QLTPAPEL2ⅠⅡⅢGMPOL3L1FABMPAPAPMPAPAPMP0TP进一步图示QLTPAPEL2ⅠⅡⅢGMPOL3L1FABMP=APAP最大MP=0TP最大四、两种要素连续同比例增加投入1.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通常以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来研究长期生产问题。Q=f(L、K)两种可变投入下,如何使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优组合,以使生产一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或使用一定成本时的产量最大?2.等产量线IsoquanteCurve(1)等产量线: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比较?KLQ线上任何一点,L、K组合不同,但产量却相同。0,QKLfQ(2)等产量线的特征。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明:实现同样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B.凸向原点。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KLQ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Q1Q2Q3LKQ4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水平越高高位等产量线的生产要素组合量大。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否则与定义相矛盾。3.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等产量线(1)直角型等产量线。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只能采用一种固定比例进行生产;不能互相替代。单独增加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为0LKL1K1q3q2q1BC直角型固定比例投入等产量线OA顶角A、B、C点代表最优组合点。如果资本固定在K1上,无论L如何增加,产量也不会变化。(2)直线型等产量线。技术不变,两种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且替代比例为常数,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直线型完全替代投入等产量线KOLq3q1q2ABC相同产量,企业可以资本为主,如点A;或以劳动为主,如点C;或两者按特定比例的任意组合,如点B;(3)折线型等产量线。折线型的等产量线:介于直线型和连续型等产量线之间。折线型等产量线KOLABCDE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投入比例生产相同产量,且同一比例中要素之间具有完全替代性。A、B、C、D、E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的五种固定比例。由原点出发的五条射线的斜率,分别代表两种要素投入的五种固定比例。4.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LKMRTSLK式中加负号是为了使MRTS为正值,以便于比较。如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