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摘要】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父母长辈过渡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从而导致幼儿的独立性减弱。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家长应耐心指导孩子,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家长应归还孩子独立抉择的机会;第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四,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五,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独立性。【关键词】幼儿;独立性;家庭;培养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打点好一切,让孩子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生活学习,殊不知,这种包办代替让孩子因此缺乏了独立性,那么,应该如何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首先,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让孩子抛弃依赖他人的心理。例如:孩子让家长写作业,反映的是一种依赖心理,是缺乏独立性的表现。孩子的这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家长造成的孩子上学后,许多家长喜欢陪孩子一起写作业,看孩子会不会写,写得对不对,认真不认真。看到哪里不对了,子指出来,让孩子擦掉重写。这样做,的确能够保证孩子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却也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只要家长不陪着,作业就写不好或者干脆不写作业。至于检查作业,在这些孩子看来,理所当然是家长的事情。错、得分不理想时,边埋怨家长没有吧错误检查出来,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当家长抱怨孩子总是缠写作业时,应首先进行自我反思。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不应陪伴甚至替孩子写作业,也不应包办孩子应当自己做的事情,而应让孩子养成习惯、独立生活的习惯,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维模式。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孩子们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边有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就不做了。放弃了可以自己做的事得不到通过自己努力随之而来的快乐。更会让孩子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二.在孩子学习独立的过程中多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让孩子做些简单的事情,既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又可以培养孩子责任感。可以让孩子擦桌子、扫地、洗碗等,孩子做完之后,父母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机会。只要孩子可以做的,就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做的时候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指导,不仅使孩子体验到了父母的辛苦,也从中体会到了独立的乐趣,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性。但要注意提出的要求应该和孩子的能力相符合。如果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自卑心理,要求过低又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当儿童看到自己双手完成了许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如孩子自己洗袜子,一开始孩子肯定洗不干净,甚至把全身都弄湿了,没关系,袜子洗不干净家长再洗一遍,衣总之,只要孩子有这个意愿,家长就可满足,然后给予正确地引导,教孩子洗袜子的方法,多试几次,孩子就能这件事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还让孩子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三.让孩子学会与同伴协商问题,千万不要替他拿主意。当孩子为争抢某样东西,与同伴争论起来时,你是否会急于参与其中,为不愉快的他们裁决问题呢?其实你可以提醒他们,生气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让自己安静下来,各自去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办示他们可以采用扔硬币等老套但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决定。四,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有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常见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长也应适当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参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五、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会独立思考的孩子就不会有独立性。孩子有了疑难问题向父母求帮助时,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好时机,父母要好好利用。当孩子提出难题时,父母不要立即为孩子解答,而是应该恰当地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比如,每次带孩子出门玩,可以让孩子想想要带什么?几次提醒,孩子便主动想起要戴好帽子或穿好外套。孩子会表达思考以后,可让孩子试着安排一下今天到哪里玩?准备做什么?并帮助孩子分析这样做的优劣和可能性。当孩子要带东西出去而忘记带或把带出去的东西忘在外面而生气发脾气时,父母千万不能自揽责任包办代替,而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应该安排好,并且学着负责到底。孩子的独立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家长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个小小的实例:一个假日,我在公园里见到一位父亲,带着他大约四岁的儿子,在走道三叉路口时,他弯下腰去说,咱们走哪条路,到哪儿去玩?”孩子认真思索了一会说:“咱们走这条路吧,去看小猴。”这位父亲很值得赞赏。首先,他很尊重孩子,体现出父子间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时,他又是个教育的有心人,能从小培养孩子自我抉择的能力。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手让孩子自己去走!孩子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自主能力,而自主的目的是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可以自我调节的、独立的人。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更大的意义上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以提高孩子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使孩子不为自己的依赖行为找借口并主动远离依赖。六,家长要学会狠心。现实的情况,许多孩子的独立性令人堪忧。“我还小,这件事你必须帮我”,“这种事情做起来太难,我的能力好像还达不到”,看到这些情形,我认为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真的很有必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孩子玩耍时,母亲一般都不紧盯着。一旦孩子摔倒了,她们往往只在远处注视,叫孩子自己爬起来继续玩,孩子也很少哭。而我们在国内常见的情况是,孩子玩时,父母常常是死盯在孩子后面,大声地喊叫:“别跑!当心摔着!”“别摸!那儿脏!”“别走远了,危险!”等等,喊个不停。当孩子不小心被绊倒时,赶快上去抱起来,又拍又哄。孩子本来并没有哭,反倒大哭起来。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养成了依赖的习性,稍遇困难或挫折,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找出各种借口。而父母因为对孩子的爱,当然就帮助他们去解决一切难题。如此下来,一个恶性循环便形成了。许多情况下,父母的过分照顾、担心和保护,成了孩子的沉重负担。因为怕摔着,孩子十多岁了,还不让学骑自行车。特别是许多母亲们,孩子一离开自己的视线,就会想象出各种危险可怕的情景:一会儿在路上被汽车撞了,一会儿游泳给水呛了。总之,一百个不放心。古人说,世上不会有怕孩子摔跤而不让孩子学走路的妈妈。然而,现在真有不少因噎废食的父母,因为怕孩子碰着、撞着,怕车祸,怕走失,于是给孩子设置了许多禁区,不许摸电器,不让碰炉灶,老大不小了,还不许单独外出,已经上中学了不许单独坐公交车,不许自己去公园等等。这种寸步不离的看管与设置过多的限制,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其各方面的能力,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得到相应提高,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卑、抑郁。在过度保护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没有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也缺乏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于是当他们必须面对一些事情时,自然就会生出些借口出来,以获得家长或其他成人的帮助。因此,家长要学会狠心,才能培养孩子自己获取的能力,也就是孩子的独立能力。总之,养育孩子独立性能力的目标是将孩子培养成离开父母也能自食其力的人。父母不可能永远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父母不可能永远满足孩子的欲望,不能代替孩子参加考试,不能代替孩子跟朋友约会。父母应该培养孩子自己应付考试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拥有能结识并吸引优秀伴侣的人格魅力。就像援助发展中国家一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的职责不是给予孩子想要的东西,而是要告诉孩子那个东西该怎么做,要培养孩子自己获取的能力,也就是孩子独立性。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教育他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幼儿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三、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在培养幼儿独立性时,应经常运用有效表扬的方式来强化他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让幼儿有较多的机会自我表现,独立完成任务,自由4玩耍,从而在其中学会协调自己的感知,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行为的方式,成为独立自主,具有健康人格特征的现代儿童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蒙台梭利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