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产的主体:企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生产的主体:企业生产是由企业来进行的,现代企业理论正是致力于企业本身的研究。该理论在近二、三十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企业的性质第二节:企业的规模与边界第三节:企业中的企业家第四节:企业的行为与目标第五节:企业的权利与组织结构人物介绍科斯科斯一生著述不多,但他的两篇经典性论文《企业的本质》(1937年)和《社会成本问题》(1960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1年,科斯“因为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产权对经济制度结构和运行的意义”而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RonaldHarryCoase,1910-),出生于英国,1932年获伦敦经济学院商学学士学位。1951年移居美国。1964-197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第一节企业的性质一.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物科斯等人认为:企业之所以会替代市场,是因为利用价格机制进行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每份合约的谈判、签订、执行、监督、惩罚、终止等都会发生费用,这些在交易过程中与合约和交易有关的一切费用被统称为交易费用。这里的费用包括了体现为货币支出,时间、精力等的耗费。为节约交易费用,须减少合约数量。在市场交易中,人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会倾向于长期合约,但长期合约面临不确定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企业就从市场中演变出来了。二.关于企业性质的理论进展(一)企业与市场是两套结构不同的合约安排,其间无明显界限。企业的出现表面上是对市场的替代,实质上是对市场的发展,或者说替代的只是低级市场。(二)企业是提高专用性投资效率、对付市场失灵的一体化力量。市场出现失灵,可以由专用性资产的买方或卖方发起向前或向后的一体化,将原本在市场上进行的交易“内化”到企业,从而减少交易费用。柯诺克公司是美国的一家大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和煤炭开发、销售。1981年5月,同行业的多姆石油公司欲对柯诺克公司采取收购行为,后者采取不合作态度,并依据《反垄断法》对前者提出指控,迫使多姆公司退却。案例杜邦收购柯诺克公司柯诺克公司的股价偏低,这使它容易成为收购的对象。在收购的威胁中,柯诺克公司与杜邦公司走到了一起。杜邦公司是美国著名的化工大企业,是化工原料的使用者,主营石油开发的柯诺克公司是其上游企业。对杜邦来说,收购柯诺克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化工原料的供应。而对柯诺克公司来说,与杜邦的一体化可稳定杜邦这个大用户,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因为化工原料市场是一个竞争性市场。这种企业纵向购并所产生的预期协同效应使两家公司相互青睐。尽管后来美孚石油公司等半路杀出,加入竞购者行列,但似乎不能动摇杜邦与柯诺克的一体化决心。1984年8月5日,杜邦公司公告已经控制了柯诺克公司55%的股份,最终实现了购并目标。(三)企业是为提高团队生产效率而设计的一种契约结构。以生产团队为核心,经过发展和完善,就成了古典企业:监督者控制企业,享受剩余收益,成为企业家或业主;其它成员在其指挥下工作,获得固定收入,成为工人。在此,需要了解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概念。所谓剩余索取权,是指在如约付给其他成员的规定报酬之后,监督者享有的获得团队净收入(即利润或剩余)的权利。所谓剩余控制权,是指监督者享有的决定那些没有在初始合约中明确规定的有关资产使用或活动安排的权利。第二节企业的规模与边界一.成本收益分析生产或企业规模的张缩所有权的变动既有收益,又有成本。企业的适宜规模就取决于这种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收益与成本之差即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对应的所有权配置最合理。在这个所有权框架下的所有资产就构成了企业的边界,企业的合理规模也因此确定。损益从所有权的变动确定企业边界收益线成本线所有权OP二.交易费用分析企业替代市场只是在某些方面节约了交易费用,但不可能消除交易费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的交易费用趋于上升。企业与市场的边界位于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相等的均衡点上,企业与企业的边界则在两个企业内完成同样一笔交易的费用相等处,即:其中:表示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表示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表示其它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dFdAdMdAdFOdAdFdAdMdAdFOdA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交易费用不仅仅指内部的管理费用,而且应包括生产要素的交易费用。因此,企业的有效边界就位于这两部分边际费用之和等于市场交易边际费用的均衡点上。三.代理成本分析所谓代理关系,是指企业所有者或企业投资者(称委托人)为将管理责任委托给他人(称代理人),而雇佣他或他们而形成的关系,涉及报酬、分工、控制、交流等方面。所谓代理成本,是指因为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代理关系可能带来新的成本。其中包括实际成本、剩余损失、机会成本等。从代理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边际利益刚好被企业规模扩大所产生的边际代理成本所抵消时,企业的规模和边界将达到均衡。第三节企业中的企业家企业家就是替代价格机制,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产量较小的领域转到生产率较高、产量更大的领域的人,是生产的要素之一。也是企业中专门承担决策和控制功能的经济头领,他能预见特定产品的需求,发现顾客,利用一定的生产手段,协调组合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与供给。一.企业家的功能(一)企业家在生产和交易活动中扮演着中间人角色。1.企业家把投入和产出合理地连接起来。2.企业家介于体力劳动者和消费者之间。3.企业家介于要素市场和生产市场之间。4.企业家介于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买卖双方之间。(二)企业家在企业经营中作出决策,并承担相应风险。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伴有风险,总风险中不能保险的部分将由企业家承担。企业家承担了风险,并享有了相应的管理权限,因此他们会努力搜寻和尽力利用各种获利机会。(三)企业家通过不断创新或创造,来实现新的生产组合,打破现有均衡状态。企业家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包括:(1)开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质量(2)创造和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包括科技新发明、组织新方式等(3)开辟产品新市场(4)寻取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的新来源(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等(四)企业家通过完善投入要素和填补市场空隙,来调节市场的不完全和不均衡。企业家会去发现那些尚未市场化的要素并投入生产,以完善投入要素的不足;他们统筹、协调市场交易和价格体系已经发挥作用的领域和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填补市场空隙。(五)企业家依据其独特的判断进行相机操作,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企业家依靠其非凡预见性和决断力,当他们的判断与他人的判断出现分歧时,他们会以逆向操作与之展开竞争。二.企业家的供求均衡(一)企业家的需求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在不确定性环境中,经营决策对企业的效率和利润的影响比决策的实际执行更为关键。因此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对企业家的需求就越来越大。(二)企业家的供给企业家的总供给以主要从事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的人数来表示,他们都应当具有甘冒风险、勇于创新、精于营利等必须具备的特质。(三)企业家的均衡企业家的长期供给和长期需求一经确定,就可以设想达到长期均衡。在这一均衡状态下,处于边际位置的企业家将获得大致正常的收益。企业家的均衡收益和均衡数量取决于企业家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参数。第四节企业的行为与目标一.边际主义:利润最大化在一定的生产函数和收益函数条件下,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无论是一种可变投入的合理生产区域,还是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均衡,抑或多种产品的最优组合,都可根据类似原理确定,结果都实现最大利润。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目标,实际上体现了边际原理的要求。二.经理主义:一揽子目标最优化在现代企业中,利润最大化只是企业所有者的目标。而经理(企业家)控制着企业。但他并非企业财产所有者。因此,除了利润最大化外,他还要考虑经理追求的其他目标及其与利润目标的冲突、调和,即所谓的“经理主义”。(一)销售最大化假说该假说认为,企业的行为目标就是:在不低于某一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力争销售收入最大化。即:目标函数:maxR=R(x,s)约束条件:r=r(R)r≥r0r0,R,x,s≥0式中:R——销售收入;x——企业的产值;s——与销售有关的费用支出;r——投资回报率,以年利润率表示;r0——经理必须达到的最低年利润率。假设随销售收入增加,年利润率先递增,达到极值后又递减,因此销售-利润函数r=r(R)的轨迹就表现为下图的钟型曲线。经理既不会将销售收入控制在R1,因为这不能使其效用最大;也不会定在R2,因为这时的收益率低于r0,股东不允许。最终,销售收入将等于R0,这能使经理享受到在满足股东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rU1U0U2r0AOR1R0R2R销售最大化假说(二)最优增长模型该假说认为,经理追求的地位、权势、威望、薪金等效用目标,可在企业不断增长中得以满足,但由于企业最终将受到外部的约束,因此不可能无限增长。企业增长越快,与之有关的成本也会迅速增长。经理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可表示为:目标函数:U=U(g,v)约束条件:v=v(g)v≥v0v0,g≥0式中:U——经理的效用;g——企业增长率v——价值率,表示企业的单位实际资产在股票市场上所对应的价值。v0——资本市场通过兼并和接管机制对企业价值率所给出的低限。约束条件函数v=v(g)的轨迹就是下图中的BEA曲线。若无约束条件,最优解位于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U*和v=v(g)曲线的切点E点(g*,v*),g*就是最优增长率。在有v≥v0约束下,需视v0和v*分别讨论:(1)若v0v*,则最大增长率仍是g*。(2)若v0v*,则最优解将由v0给出,图中的B点(g0,v0),g0就是次优增长率。Og0g*g企业增长最大化模型v0vv*v=v(g)U0U1U*EAB三.行为主义:利润满意化该观点认为如果说企业有行为目标,那就是利润满意化。企业并不刻意追求某个指标的最大化,通常只是根据其所处环境及所形成的常规、惯例或习俗而行事,满足于能让社会和股东基本认可的利润。四.折中主义:利润基本目标综合边际主义、经理主义和行为主义等观点,似乎可以达成这样的折中性共识:描述企业行为,利润目标不可或缺,追求利润是且应当是企业主要或基本的经济目标。以利润作为企业目标,能够较合理地解释和预测企业的实际行为方式,尤其是在竞争性较强的市场氛围中。无论是经理主义还是行为主义,都没完全离开利润这一目标。第五节企业的权利与组织结构一.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企业所有权的涵义企业所有权其实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合称。企业所有权结构,主要是指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与安排问题。(二)企业所有权的配置原则1.对称性原则:要求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互对应、匹配。这是由这两项权能之间相辅相存、难以分割的紧密关系所决定的。2.重要性原则:企业所有权应当配置给那些对企业价值或总剩余影响最大、行动最难监督、贡献最难度量的当事人。3.生产性原则:所有权安排应当着眼于强化投资激励,提高生产效率。(三)企业所有权的归属从近几十年来的情况看,现代企业的控制权已逐步从股东向经理手中转移。企业的所有权内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股东保留了剩余索取权和选择经理的最终控制权,而经理实际上享有部分剩余控制权。二.企业的治理结构(一)企业治理结构的涵义企业治理结构就是所有权结构的具体化、操作化,指在既定所有权结构下围绕企业资产的使用等而产生的特定关系组合和制度安排。或者更具体一些说,指的是生产经营决策、财务分配和监督实施等权力在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配置。企业治理结构也被称为法人治理结构。(二)企业治理结构的相机性当企业正常经营时,股东是剩余索取者,也承担着经营风险,因而最有积极性作出最优决策。对比之下,其它成员的收入基本上有合约保证,不太受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当企业处于破产状态时,股东的收益已固定化为零,在边际上已不承担风险。此时,债权人和优先股股东成为实际上的剩余索取者,须为新的决策承担风险,应当由他们拥有企业控制权。治理结构的相机性说明,股东只是企业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所有者。内部人控制就是指经理和工人合谋,利用其特有的管理、信息和操作等优势,在法律上或事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