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必备基础知识第一节会计的含义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早期出现的“结绳记事”被认为是会计的萌芽,但它知识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当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了商品交换阶段,并将某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出现最早的“货币”时,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专门性的工作,并具有独立的职能。(2)奴隶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奴隶制国家的政府会计产生。(3)西周时代•在我国的西周时代,“会计”一词开始使用,国家设有“司会”主管会计,并以“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作为对会计的解释。(4)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出现了账簿的概念,如“草流”和“眷清簙”等,并在“钱谷账”下分设“钱出入簿”和“谷出入簿”。(5)唐末宋初•唐末宋初出现的“四柱”清册,使我国的会计记账方法处于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该方法应用“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计算公式,使不同时期的账项记录具备了连续性和完整性。(6)明朝末年•到了明朝末年,为了满足商业上核算盈亏的需要,商人们发明了具有复式记账原理的“龙门账”。•“龙门账”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进”是全部的收入,“缴”是指全部的支出,“存”指全部资产,“该”指全部负债。•年终结算时,按照这一等式关系,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从两方面计算盈亏使其相符,合称为“合龙门”。(7)鸦片战争前的清朝•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出现了“三脚帐”、“四脚账”,并在较大的手工业工场和商店中,专设“账房”,从事会计核算工作。(8)公元15世纪的意大利•公元15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采用的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方法,标志着复式记账的产生。(9)1494年•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其著作《算数、几何及比例概要》中作了详细介绍和阐述,正式定名为借贷记账法。•该书的出版,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古代会计开始走向近代会计。(10)产业革命•随着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完成,以及以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点的股份公司的出现,在经济活动和会计监督方面起“公证人”作用,并以“自由职业”身份出现的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产生了。(11)1854年•1854年,在英国的苏格兰成立的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当人类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企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大量科学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引入了会计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从单纯的核算开始转向核算与管理并重,形成了面向未来、服务企业经营,以决策可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会计。(12)1952年•1952年世界会计学会年会正式认定了“管理会计”这一会计分支,从此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体系。(13)20世纪50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企业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化和系统化。会计信息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使会计在数据处理、工作效能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和及时性。•管理会计的产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是现代会计的两个重要标志。(14)20世纪初•20世纪初,我国从日本引进借贷记账法,开始了中式会计与西式会计的融通与结合。(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苏联引进了一整套会计制度和方法,通过消化和吸收,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16)1993年•1993年的会计制度改革,使我国的会计发展走上了与国际惯例协调的道路。二、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上述会计含义包括的要点有:•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其对象是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其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其基本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三、会计的职能•核算•监督1.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我国《会计法》第十条对需要进行核算的会计事项作了明确的规定:•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会计的核算职能有下述特点:(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从数量上反映经济活动事项时,需要采用实物、劳动(或时间)和货币三种量度,但必须以货币量度为主。因为实物量度只能用来总计同一种类的财产物资,不能用来总计不同种类的财产物资,更不能总计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劳动量度不能对各类人员的劳动进行综合,各种劳动时间的直接相加也不表明单位的劳动总成果,因为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货币量度具有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可汇总性,能够对各种财产物资和劳动量的价值统一量化。•所以,会计核算应以货币量度为主,综合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2)会计对经济活动事项的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连续性: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事项时,能够按经济事项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不间断的进行登记。•完整性:会计对经济活动事项的反映,既不遗漏也不能任意取舍,要将经济事项引起的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全面反映出来。•系统性:会计对经济活动事项的反映,既要从总体上相互联系的进行,提供总括性指标,还要通过科学的分类,提供详细具体的指标,使之形成系统化的指标体系,以便信息使用者有效利用。(3)会计对经济活动事项的核算必须以凭证为依据•企业单位发生的任何经济事项,要想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必须首先取得会计凭证,这是保证会计核算资料客观可靠的基础。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2.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依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财经制度和企业的规章、计划、预算、定额制度等。•核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遵守国家的法规制度,以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同时从本单位的经济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分析、控制、检查和评价,防止损失浪费。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下述特点:(1)会计监督要依据特定的标准•会计监督的主要标准有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会计准则制度、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计划和定额等。(2)会计监督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依据会计的监督标准,采用预测方法,分析未来发生的经济活动可能达到的预期结果,保证其与计划目标一致。•事中监督:主要采用控制和审核方法,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使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事后监督:对已完成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考核和评价。(3)会计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包括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合法性:对企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特别是资金的筹集渠道与投资去向、税金的计算与交纳、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应收和应付款项的结算、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进行监督。它是会计监督的首要任务,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企业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节约和效率原则而实施的监督,目的是发现和揭露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会计两大基本职能间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