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PowerPointPres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考纲的变化教材的变化04-05年高考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二轮复习中的知识综合2005年全国文综考纲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2)工业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一、考纲的变化新考纲(2005全国版)(红色为新增内容,黑色为相同内容)旧考纲(2003年全国版)(兰色为删减内容)(1)农业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1.农业概述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改革。2.世界农业发展概况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3.世界的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4.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949年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抓紧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和水产业。(2)工业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1.工业概述重工业和轻工业。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工业分布概念。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方式;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劳力与技术因素;环境因素。3.世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世界工业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和布局的新趋向。4.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1949年以来工业建设的重大成就。调整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我国主要的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消除工业“三废”,搞好环境保护。二、教材的变化•新旧教材相同内容(一)农业部分:1、农业概念及农业生产的特点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二)工业部分:工业概念和生产特点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的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新教材增加内容(一)农业部分:1、农业的投入和产出2、农业的分类3、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4、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5、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工业部分:1、工业的投入和产出、工业的发展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工业地域的形成4、传统工业区5、新兴工业区三、04-05年高考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一)农业部分1、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如江苏卷:21题(农业投入)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分析某农业区(某种农作物)的区位因素。如2005春季高考北京卷:36题(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如江苏卷:33题(2):埃及和印度两国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及适宜该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2)分析某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广东、广西卷:31题(3)、根据地形剖面图的不同地形部位规划农业生产类型并加以说明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分布、主要农产品、形成的区位条件(1)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如广东、广西卷:20题、水稻种植业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如全国卷(四)36、(1)(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农产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特点(3)综合分析某一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如天津卷:40题(4)四个欧盟成员国发展畜牧业(含乳畜业)有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气候、市场、交通、科技)4、我国的农业生产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我国农业的地域分布。如江苏卷:20、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2)根据农业生产活动特点判断地区分布和当地自然条件。如广东、广西卷:21题、根据我国两地农事活动特点分析判断农业分布地区及气候条件(3)“三农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和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如上海卷:(四)32、33、34、35、36、三农问题;农业生态保护问题北京卷:41。(3)读图分析1995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2003年高考试题江苏、广东卷:20-22题我国优势农产品地域分布及影响因素)(4)我国的粮食问题和耕地减少问题如全国卷(三):39、(1)说明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趋势。(2)分析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北京卷:41。(2)近年来中国耕地不断减少,用地理知识分析造成耕地减少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5)根据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如天津卷:36题(4)写出适宜A、B、C(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东北平原)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如天津卷:39题(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二)工业部分1、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1)不同工业企业(部门)工业区位的因素。如全国卷(一):7、8题工业区位选择;全国卷(三):10、广西平果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条件;全国卷(四):1、3题;北京卷:10题影响棉纺织工业布局的因素(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如广东、广西卷:33题某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布局变化、区位优势分析(3)工业城市或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如全国卷(四):41题攀枝花工业区位因素2、工业地域的形成如全国卷(三):9、广西平果铝业开采和加工工业集聚的原因3、传统工业区(1)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接近原燃料产地如上海卷:5、墨西哥石油工业(2)传统工业区的区位因素、衰落原因、产业结构调整、治理整顿措施如上海卷(八)鲁尔区区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措施、借鉴鲁尔区经验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和改造:如全国卷(一):39题(3)辽宁机械、钢铁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4)近年该省工业区位的变化(资源枯竭、交通变化)4、新兴工业区(1)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如上海卷:6、日本北九州与苏格兰中部共同的产业部门——电子工业(2)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如江苏卷:34、某高科技园区空间结构、用地特点、集聚原因2005春季高考北京卷:11、英国剑桥科学园的工业布局类型;39、(6)分析新加坡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复习目的:1、对相关知识的融合、渗透、提炼、浓缩;2、对高考重点、热点的关注和把握3、试题分析和解答能力的提升复习策略:1、将考点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地理学科内知识的全面整合3、文综学科间共同关注知识的综合4、试题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提升学生分析与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1、熟练掌握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2、全面把握相关知识体系与内在联系3、培养提取试题信息和理解试题题意的能力4、训练准确全面、条理清析、逻辑严密的解题思路5、形成严谨、准确、科学、规范的表述能力四、二轮复习中关注的要点(一)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从考纲和教材知识体系构建入手,构建起不同层次的知识网络,理解和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1)章节知识体系(2)重点内容知识体系(3)相关知识联系的知识体系从区域综合分析入手,把握区域地理特征、成因的描述方法(学生综合分析解题能力的提高)(1)区域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2)区域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3)区域农业(工业)生产特点(4)重要农业(工业)部门的主要区位因素(5)区域农业(工业)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问题(6)区域农业(工业)发展方向和措施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水源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农业技术资金饮食习惯农业的区位选择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重点知识结构影响农业类型产量品种质量分布1、气候:主要从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几方面说明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变化大小、温度带等热量特征对农作物品种、分布、复种制度的影响l降水特点——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气温与降水配合状况、干湿状况等对农业生产类型、品种的影响、l光照状况——是否充足,(对谷物生长、水果、棉花生长的影响)2、地形:平原、山地、丘陵等所占比重,耕地面积多少,土地数量和价格;地表形态平坦或崎岖;海拔高度、坡度对农业的影响3、土壤:土壤种类、肥沃程度(有机质含量、矿物质含量)、盐碱性、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等几方面对农业的影响4、水资源:河湖数量、密度、水量、季节变化、洪涝等对农业的影响5、生物资源:森林、草场、生物等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对农业林、牧业的影响6、限制性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水源因素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1、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2、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3、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4、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5、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方法:(1)系统归纳(2)综合对比1、农业部分知识归纳与整合①世界主要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分布地区②某一地理环境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③某一农产品生产和分布的区位优势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特点、区位因素比较⑤不同国家和地域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类型的对比⑥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和农业特点的对比(二)地理学科内知识的全面整合主要的农作物生长、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农作物生长条件种植周期地理分布冬小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秋种夏收我国华北平原是主产区,其次是江淮地区。美国小麦区(南部)、澳大利亚南部、阿根廷春小麦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春种秋收我国华北平原、西北灌溉农业区、青藏河谷农业区美国小麦区(北部)、加拿大、俄罗斯、水稻夏季高温多雨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及热带雨林气候区早稻春种夏收,晚稻夏种秋收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亚(中、日、韩)、东南亚、南亚(印度、孟加拉)沿海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带【例题】(2004广东、广西卷)21题、(双项选择题)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8~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据此回答21~22题。21.符合甲、乙两地的气候条件分别是A.无霜期分别约为150天、180天B.≥10℃积温分别在3400℃、4500℃以上C.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300毫米D.年降水量分别集中在春季和夏季22.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A.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B.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C.鄱阳湖平原,河套平原D.渭河平原,江汉平原答案:BCAD考查重点:不同地区农事活动特点与农业分布地区及气候条件的关系自然因素中对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气候热量低温、霜冻、雪灾、冻雨降水常年干旱、春旱、伏旱、雨热不同期、暴雨、冰雹光照光照不足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干旱、暴雨和洪涝地形海拔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能满足农作物需要坡度坡度大,土层薄;陡坡进行耕作易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坡度大于18°不宜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土壤肥力、酸碱性、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低(淋溶作用强烈的土壤)肥力差;过酸性和过碱性土壤、土层薄、过砂性或粘重土壤均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读图3,完成6-7题。图3东北地区某月等温线图6.对图中①、③处气温特点的正确说法是A.①处气温最低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B.①处气温最低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C.③处闭合区域内气温低于-20℃D.③处闭合区域内气温高于-20℃7.对图中②、④处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A.②地处松嫩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B.④地处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C.②地处辽河平原,是我国春小麦、棉花主要产区D.④地处长白山地,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图3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