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洲,男,1957年2月生,工学博士,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学技术首席专家,山东省食品科学强化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山东省粮食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学会常务理事,农产品加工委员会主任、山东省经济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在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和横向课题16项,其中主持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1项,国家十五重大攻关专项1项(被评为2005年科技部十大重大成果之一),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所主持的项目中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新技术、新产品金牌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奖1项,全国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5项。现主持国家十一五863课题1项,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普通玉米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的研究中,深入探讨了干法生产阳离子淀粉、羧甲基淀粉、两性淀粉、氧化淀粉等变性淀粉的变化作用机制及生产工艺,明确了其变性反应机理和干法制备产品的理化反应特性。创造发明了国内首套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羧甲基淀粉等产品的高效复合反应器,获得国家专利两项,为工业化干法生产变性淀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生产装备,重点解决了湿法生产变性淀粉中存在的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每年可为变性淀粉生产业带来8000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小麦、大麦深加工食品的研究开发中,明确了小麦营养成分在焙烤食品加工中的变化规律与产品品质的对应关系;小麦蛋白质的种类与含量对面团性质的影响作用;AD钙等营养元素在大麦营养食品中应用及其变化规律与应用技术,为深入开发小麦、大麦等深加工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本学科科学研究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中国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中国粮油学报》和《食品发酵工业》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美国《ChemicalAbstract》杂志摘录6篇,收录到中国农业发展文库1篇,发表英文论文2篇,其中SCI收录1篇。主编出版高校教材及学术专著4部(其中主编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一部),参编教材1部。Email:hzhdong@sdau.edu.cn乔旭光,男,1965年生,博士,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兼任中国食品学会果蔬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专业英语”、“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研究法”、“食品工艺学导论”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蒜功能性风味物质生成的酶调控技术”、“大蒜绿变的机理及其控制”、“大蒜绿变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结构解析”3项,国家“十五”攻关计划“苹果加工技术创新体系与发展战略研究”1项,国家“863”计划“高附加值功能性调味料及香精的研究与开发”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苹果果胶系列产品与优质苹果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1项。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委、山东省教委、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科研项目12项,先后主持了多家食品厂工厂设计、设备选型和工艺设计工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2项。先后在FoodScience、中国食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食品科学、园艺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化学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66余篇,主编、参编著作6部。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果品蔬菜加工工艺、大蒜素、大蒜绿色素、大蒜多糖等功能成份的提取及应用方面。Email:xgqiao@sdau.edu.cn罗欣,男,工学博士,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秘书长、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加工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食品科技编委等职。2000年赴荷兰进行合作研究。多年来,一直从事畜产品(肉、蛋、奶)加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肉制品工艺学》、《肉品科学进展》等课程,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称号。主持承担了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计划课题“肉牛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国家“十五”课题“肉牛规模化养殖与产业化示范”、农业部跨越计划课题“优质牛肉品质分析研究”、省三零工程课题“猪肉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等课题多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现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一项,主持科技支撑计划专题一项,主持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专题一项,主要参与国家863课题、948课题各一项、主持山东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和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Email:luoxin@sdau.edu.cn杜金华,女,发酵工程博士,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普度大学农学院食品系普通访问学者,ErasmusMunduus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硕士班客座教授,2005届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委员,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二层次人员,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与酿酒技术研究。主持部、省、市、横向等各级课题二十余项。获2008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JB2008-2-3-1、JB2007-2-49-1),科技进步三等奖(K2004-3-12-1、00-3-159-2)2项,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奖1项,青岛市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奖励资金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获专利授权1项,鉴定科技成果十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在Foodmicrobiology、JIndMicrobiolBiotechnol、LWT–FoodScienceandTechnology、ElectronicJournalofBiotechnology、JournaloftheInstituteofBrewing、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等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全文收录8篇、EI全文收录2篇,参编著作2部。Email:djh@sdau.edu.cn王明林,男,博士,硕士生导师。1984年7月参加工作,主讲《食品化学》、《食品分析技术》、《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及《食品安全与控制》等课程。主持参加了省科委、农业部、省教委和国家“十五”重大科技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等课题。在《分析化学》、《色谱》、《农业工程学报》和《分析试验室》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有机化学》、《食品安全与控制》和《谷物分析》等教材五部。目前主要从事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天然色素的提取与分析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等研究。Email:mlwang@sdau.edu.cn王庆国,男,1965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果蔬贮运学教学、科研工作。曾参与完成农业部科技攻关课题“低糖果酱加工”,主持完成省科委研究课题“晚熟桃长期贮藏技术的研究”和科技厅科技攻关课题“果蔬运销技术体系的建立与相关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承担企业委托研究项目“延长白糖蒜保质期的研究”、“出口生姜保鲜技术研究”等6项,参编著作1部,主编1部,在《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技》等杂志发表专业研究论文16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个。近几年,主要开展1-MCP、ClO2等在果蔬上的应用,芦笋、冬枣、香瓜、西兰花、蒜米、切割蔬菜等贮运技术及新型保鲜材料、保鲜剂的研究与开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术研究与解决生产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推广的蒜薹保鲜新技术已在国内企业应用10余年,累计保鲜蒜薹250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5亿元。籍其工作,我国蒜薹贮量在过去的10年中,贮量增加6倍,贮藏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贮藏期延长4个月。主持研究的果蔬保鲜剂系列产品年处理蔬菜、果品20万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开发的果蔬气调设备已推广40余套,受到业内同行的好评。每年及时指导解决国内企业生产中的普遍性问题,注重培养企业所需专业技术人员,自1992年至今,已累计为我国北方10省市保鲜企业培训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为行业发展所做的实质性工作受到了果蔬保鲜企业的广泛赞誉。目前,就“切割果蔬的褐变机理及其控制”正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合作研究。Email:wqgyyy@126。com陈义伦,男,1966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任,教育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山东微生物学会会员,泰安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现代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干燥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毕业生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果品加工与综合利用、功能食品。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建设”子课题3项,参加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参加省部级课题5项,获山东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副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著作5部,在《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5篇。现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泰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Email:cylun@sdau.edu.cn李大鹏,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化学学会会员,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二层次人员,兼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任。主要从事果蔬贮藏保鲜和食品质量控制方面的教学工作,科研方向为营养与功能食品,果蔬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次生代谢及分子调控等。先后参与完成山东省科技厅果蔬加工保鲜技术与产业化,果蔬运销保鲜技术体系及相关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现代物流中果品品质调控关键技术及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胁迫下玉米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的功能分析;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子课题采后蔬菜贮藏、包装安全性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等课题。目前主持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博士后一等资助基金一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一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一项,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一项。先后在JAgric.FoodChem.,Phytochemistry,BiotechnologyLetters,Planta,Physiol.Planta,JPlantPhysiol.,Biol.Pharm.Bull.,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功能鉴定及相关功能食品的研制;2、天然抑菌剂和保鲜剂的筛选及在果蔬、肉制品等食品中的应用;3、果蔬采后生理、分子生物学及贮藏技术研究;Email:dpli73@163.com侯汉学,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粮食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三层次人员。主要从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承担参与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863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项。在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授权专利2项,参编全国统编教材4部。先后在《CerealChemistry》、《Starch/Starke》、《中国粮油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3篇被SCI全文收录。E-mail:hhx@sd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