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包括种猪繁育和肉用猪肥育两方面的生产内容。肉猪的肥育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养猪生产的最终目标。如何组织猪的肉用型肥育,达到肥育期短,周期快,肥育效果好,饲养成本低,出栏率高,生产出优质的胴体肉品是饲养肉猪的根本任务。1生长肥育猪的营养需要1.1能量的需要猪的营养需要包括3个方面:维持、瘦肉生长和脂肪沉积。我们所说的生长的能量需要指的就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所需要的能量。许多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都与热量呈一定比例,它不仅决定着猪的采食量,也决定着每公斤日粮含有的营养浓度。日粮能量水平升高时,能量日摄入量就增加,就会改善其饲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1.2蛋白质需要生长猪的蛋白质的需要最主要是满足体蛋白质的沉积,一小部分用于维持需要。猪对日粮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首先是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蛋白质摄入量是决定瘦肉生长的主要因素,所以要依据每日氨基酸摄入量来进行肥育猪的日粮配合。蛋白质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蛋白质的品质。蛋白质的品质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而可利用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则能更准确表明蛋白质的品质。(1)在生长猪前期(60㎏以前),体内含水分和蛋白质较多,蛋白质需要量较大,要特别注意蛋白质的供给。(2)在生长猪后期、脂肪生长加速,每公斤增重的需能量增高,蛋白质需要相对减少,主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应。(3)蛋白质的需要量与饲料蛋白质的品质密切相关,补充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是降低粗蛋白水平(降低1%~2%)、提高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的比例为1:0.6:0.6:0.2。(4)能量与蛋白质比例(能朊比)为20~50㎏体重为30∶1,51~90㎏体重为35:1。1.3维生素的需要有的维生素组成酶系统,有的则直接参与酶的活动,当维生素不足时,将影响猪的正常生理代谢,造成食欲减退,生长停滞,表现出特有的营养性维生素缺乏症。脂溶性维生素必须由饲粮供给,尤其是消化道功能尚不健全的幼猪。1.4矿物质需要矿物质是猪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组成猪体重要成分。参与酶与辅酶的组成,具有调节血液和具它液体的浓度、酸碱度及渗透压、保持平衡,促进神经活动、肌肉活动、消化活动和内分泌等活动的作用。(1)Ca、P是骨骼生长最需要的元素,占猪体矿物质元素的70%,生长猪对其的需要量较大。二者的比例为1.2:1,无机钙、磷的利用率高于有机钙磷。(2)其它的矿物元素需要量都较少,作用各异。如K、Na和Cl为电解质元素;Fe和Cu是仔猪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的必需元素;I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Se维持VE正常功能,防止仔猪下痢等作用。表1生长肥育猪的营养需要模式营养指标建议模式NRC(1998)调整模式20~50kg50~90kg20~50kg50~80kg消化能(MJ/kg)13.3913.3913.3913.39粗蛋白质(%)17.014.016.914.6赖氨酸(%)0.850.700.890.71蛋氨酸(%)0.200.180.240.19蛋+胱氨酸(%)0.510.410.510.41苏氨酸(%)0.540.450.570.48色氨酸(%)0.140.130.160.13异亮氨酸(%)0.480.40钙(%)0.600.540.600.50总磷(%)0.500.45有效磷(%)0.230.192.230.192影响猪肥育的因素2.1猪的品种、类型对肥育的影响猪的品种和类型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的,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和经济利用性,这就决定了品种间、类型间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上的差异。2.2年龄与体重的影响根据猪的生长规律,利用猪幼龄时肌肉生长强度大的特点,提高增重速度,以利于降低饲养成本和改善猪的胴体品质。同时根据不同品种和肥育目的,试验出一个最经济适宜的屠宰年龄和体重,便于在养猪生产中共同遵守和使用,有利于瘦肉型猪生产。2.3饲料组成、营养对肥育的影响饲料是保证猪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肉、脂、骨、皮等组织营养形成的主要原料。因此饲料的组成状态、营养水平的高低对猪的增重和胴体品质有显著的影响。2.4猪的健康水平对肥育的影响在哺乳期没有患过疾病的仔猪,健康状况良好,断奶体重大,生长发育比较正常。这种断奶仔猪肥育增重迅速,饲料利用率较高,饲养期短,相应地降低了养猪成本。2.5猪性别与去势对肥育的影响猪的公母性别与去势与否不仅影响肥育期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而且还会影响到猪的胴体品质和肥育的经济效果。国外猪种的性成熟较晚,一般除对公猪进行去势外,小母猪是不去势进行肥育的。2.6温度对肥育的影响幼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5℃,成年肥育猪的适宜温度为15~23℃,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的肥育效果。当温度过高时(超过32℃),猪的食欲下降,采食量大大减少而影响增重效果;温度过低时(4℃以下),猪体散热较多而加速了猪体热源的分解,食量显著增加,但增重速度并不一定加快。据报道,炎热季节肥育猪的饲养,为减缓炎热气候环境对肥育猪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应采用高能量、高蛋白和氨基酸平衡的饲粮:13.4MJ消化能/㎏、16%粗蛋白、0.79%赖氨酸的饲粮;将干粉料改为颗粒料,将第一餐提早、第二餐料推晚饲喂,实行自由采食。3肥育猪的饲养管理正确的组织工作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工作是完成猪肥育的关键措施之一,虽然根据不同的肥育类型所要求的方法上有所差异,但猪的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所要求的一般管理方法基本是一致的。3.1做好肥育前的准备工作根据设备条件和生产任务要求,在肥育开始前应提出肥育计划和实施方案,以便合理地组织工作。如猪舍利用、猪源组织、饲料及其他准备工作。3.2采用适宜的肥育方法饲养瘦肉型肥育猪应采用“一条龙”肥育方法。将肉猪整个肥育期,按体重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后期60~90㎏。根据肉猪不同阶段生长发育对营养需要的特点,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一般是从肥育开始到结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但在肥育后期,应适当限制喂量或降低饲粮能量水平,以防止脂肪过多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3.3合理分群组群的原则:同品种、同类型的猪尽可能组成一群;同期出生或出生期相近、体重一致的应组织在一群;同窝仔猪尽可能整窝组群肥育。组群原则一般要保持猪群的稳定,不要轻易拼群或调群,但遇到个别体弱的患病掉队的猪应及时挑出另外护养。3.4饲料加工调制饲料的合理加工调制不仅改善了饲料的物理性和适应性,增加采食量,而且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有利于猪的生长和降低成本。为了提高饲料的消化率,配制好的混合饲料喂前应用1倍水浸湿,夏天放置0.5~1.0h,冬天放置4~5h后再喂给。3.5合理安排去势、防疫和驱虫供肥育用的公、母猪一般先去势再肥育。因为去势可以降低猪的基础代谢,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肉的品质。一般去势应在35~45日龄进行,亦可在断奶后进行。肉猪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肺丝虫、姜片虫、疥螨和虱子等体内外寄生虫。通常在90日龄时进行第一次驱虫,必要时在135日龄左右时再进行1次驱虫。3.6调教调教是饲养员不能忽视的饿工作。要使猪养成“三定位”讲卫生的习惯(三定位为吃、睡、排便定位),并防止强弱争食、咬架等现象,必须加强调教工作。3.7减少环境应激,促进猪快速生长北方气温低,冬季长而寒冷,夏季温差大而干燥,因此猪舍设计上必须以保温防寒为主,适当注意夏季通风,冬季换气。南方气温一般较高,雨水较多而潮湿,因此栏舍建筑地势要高,注意防暑、防潮和通风。生长肥育猪一般适宜气温10℃~25℃,最适宜温度为15℃~23℃,相对湿度在60%~80%时比较合适。每个猪群以10~15头,密度以0.7~1m2/头为宜,每增加1头,采食量减少1.2%,日增重下降0.95%。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含量,可减少猪呼吸道等疾病发生。在管理上,猪群组合以窝为单位,不任意调群;定时定点定量投喂饲料,保持饲料稳定;保持栏圈干燥卫生;搞好防疫工作,定期驱虫等。3.8饮水和运动水是维持猪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猪体水分占55%~65%。水分的功能是任何物质所不能替代的,如调节体温,饲料的消化,营养的输送、吸收,体内废物的排除等都离不开水。因此肥育期间要保证有清洁的饮水供应。猪是活的有机体,肥育期运动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运动增强猪的新陈代谢,锻炼了各器官、组织的活动功能,有利于增加食欲和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同时锻炼了四肢,减少了肢蹄病的发生。3.9饲喂方法饲喂方法、饲料的状态、饲喂次数等对猪的增重和胴体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瘦肉率和胴体品质,并考虑到要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在肥育前期体重20~60kg时采用自由采食,保证猪有充足的采食量,提高肌肉组织的生长速度;肥育后期体重60~90kg时,采用适当限量的方法(限喂正常量的90%左右)。饲料的形态对猪的增重和瘦肉率有明显影响,其优劣排序为:颗粒料干湿料干粉饼稠料稀料。湿拌料水分不宜过高(料水比1:0.8~1:1),因适口性好,采食干净浪费少,有利与猪的消化吸收和增重,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关于肉用型猪饲喂次数,主要看一天采食营养多少而定,一般按标准每天喂3次为宜。猪的饲喂要做到“四定”、“四净”,即定时、定量、定温、定质;圈净、料净、槽净和体净。3.10适时屠宰屠宰体重不仅影响胴体瘦肉率,而且关系着猪肉质量及养猪的经济效益。猪的体重越大,膘越厚,脂肪越多,瘦肉率越低,育肥时间长,饲料利用率低,经济效益越差。4结语4.1当务之急,就是首先要测定中国生长肥育猪不同典型品种、不同区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瘦肉生长速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验证,最终建立中国猪营养需要模型。4.2组织好肉用猪的肥育工作,必须选用优良的三元杂交型品种和采用先进的肥育技术措施,才能加快肉用猪的生产速度,缩短肥育期,提高出栏率和饲料利用率,增加个体瘦肉率,减少肥肉率。这是今后养猪努力的方向,也是猪育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