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学习指南•一、学习目的与内容•大批大量生产的特点及管理思想•掌握流水线生产类型与特征•学会计算流水线节拍和流水线的生产效率•掌握JIT、和精益生产理论和方法•二、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参观、回忆、小组讨论)来自第一节大量流水生产概述•大批大量:一种或几种产品•20世纪20年代福特创新的特点:•选择T型车;•零件标准化•应用传送带•结果:每辆汽车的装配工时由12小时28分钟,降为1小时30分。售价有原来的2800美元降为850美元。来自一、流水生产和流水线的基本特征•流水生产:是指加工对象连续不断地象流水似的,按照既定工艺顺序,以规定的节拍,通过各道工序。•流水线生产的特征:•1.流水线是按照对象专业化的原则组织,线上加工对象是固定的•2.各工序生产能力符合比例要求来自一、流水生产和流水线的基本特征•各工序单件工时定额和各工序工作地数与流水线的节拍之间的关系:•t1/S1=t2/S2-----=r•3.生产过程连续性好•4.各工序的加工时间等于或接近流水线的节拍来自二、流水线的分类•1.按加工对象的移动方式来分,可以分固定流水线和移动流水线(加工对象是否移动)。移动流水线又可分为工作式流水线(工件不取下来,工人直接在传送带上进行工作)和分配式流水线(只起运输工件的作用)。•2.按流水线生产对象的种数分单对象和多对象流水线。来自二、流水线的分类•3.按加工对象的轮换方式,有不变流水线、可变流水线和成组流水线。•可变和成组均属多对象流水线,两者的区别是:可变流水线是轮番地加工固定在线上生产工件,当加工完一批A产品后,在加工一批B产品之前,流水线上的设备和工艺装备需要进行调整。而成组流水线把不同加工对象以一定的比例合成一个组,流水线按组,一组一组地加工。换组时流水线不需调整。•A——调整——B——调整•(图8-1可变流水线的工作过程)•AAA-BB-C——AAA-BB-C——AAA-BB-C(图8-2成组)来自二、流水线的分类•4.按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分有连续流水线(加工对象在线上一道工序接一道工序不停地进行加工检验和运输)和间断流水线。•5.按流水线的节奏来衡量,则有强制节拍流水线(按既定节拍出产产品)和自由节拍流水线和粗略节拍流水线。来自联系实际、资源共享•请举例:•流水线生产经营的类型•传统集体组班教学•个性化差别化教学•房屋装修•餐饮业(前台、后场)•命题:只要存在分工就有流水作业,有流水作业就会提高生产率。来自第二节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一、组织流水线的必要条件•1.市场需求量大•2.生产对象有相对成熟的产品结构和工艺•3.生产对象能够实现工序同期化•(各工序加工时间等于节拍或节拍的整数倍,或者各工作地具有相同的生产率)来自二、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1.计算流水线的节拍•r=Te/N=Toβ/N•To:计划期流水线制度工作时间•β:工作时间有效利用系数•Te:计划期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N:计划期制品的产量•例1某流水线计划生产A零件36000件,该流水线每天工作两班,每班8小时,工作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为0.95。试计算流水线的平均节拍。目前在生产过程中仍有一定废品发生,在计划上把废品率定为1.2%,则此时流水线的实际节拍是多少?来自二、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解:r=Te/N=Toβ/N•To=(365-104-10)2×8×60=240960(分钟)•平均节拍r=240960/36000=6.359(分钟/件)•考虑废品的影响,则应加大投入量•实际工件数=N/1-废品率=36437(件/年)•流水线的实际节拍=240960×0.95/36437•=6.282(分钟/件)来自二、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2.进行工序同期化•凡是时间大于流水线节拍,都采取措施以压缩这些工序的工序时间,经过工序同期化后,加工时间不超过节拍的10%。•具体措施:•进行工序合并和分解,使各工序的时间均接近于节拍或为节拍的整数倍。•改变加工工艺参数,如提高机床转速等•采用高效专用工艺装备,减少辅助时间•采用高效专用设备,提高线上薄弱环节上的生产率•改进工作地布置,以减少搬运、取放等辅助工作时间来自实例分析•吃苹果故事•苹果切成块:洗、削、切三道工序组成•洗的时间为1(个/分钟)•削为2(个/分钟)•切为1(个/分钟)•现在组成流水生产,流水线节拍为1(个/分钟),如何保证?•(如果削时间为25呢)来自二、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3.确定各工序的工作地数(设备数量),计算设备的负荷率•Si=t/r•Si:流水线第i道工序所需工作地数(设备数)的计算量。•r:流水线的节拍•t:同期化后的第i道工序单件工时定额来自二、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3.确定各工序的工作地数(设备数量),计算设备的负荷率•例2某企业采用流水线生产,每天三班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每班有30分钟休息时间,每班生产零件100件,A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为8分钟。•试计算流水线节拍、A工序所需设备数和A工序的设备负荷系数。来自二、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解:•r=Te/N=Toβ/N•=(8-05)×60/100=4.5(分钟/件)•S1=t/r=8/4.5(台)•S=(S1)=2(台)•η=S1/S=88.9%•该设备使用效率比较高。•如果整个流水线设备负荷率(η=ΣS1/ΣS)低于70%时,宜采用间断流水线。来自二、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4.计算流水线所需工人人数•1)按工作地数计算•W=D(1+b)ΣSihi•W:流水线所需生产工人数•D:设备每日工作班•b:流水线上后备工人(多面手)的百分比•Si:第i工序的工作地数•Hi:第i工序工作地的人数来自二、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4.计算流水线所需工人人数•2)按设备计算(每台设备配备一名工人)•W=D(1+b)ΣSi•Si:第i工序的设备数来自二、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5.确定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装置•1)运输方式:机械化运输装置(传送带)•2)连续运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计算公式:•V=l/r•V:传送速度•l:每经过一个节拍传送带应移动的距离,也就是流水线相邻两个工作地之间的距离。•r:流水线的节拍来自二、单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6.流水线的平面布置:•有直线型、L型、O型、U型和S型(P223)。•布置方式有:单列和双列布置(P224)。•7.编制流水线标准计划指示图表•规定流水线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运行各项期量标准,是编制作业计划的依据。来自第三节大量流水生产作业计划工作一、特点:1.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有限,且相对稳定;2.每一品种的产量大,生产的重复性强;3.生产的专业化程度高,许多生产对象都有固定的专用生产线;4.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是按规定产量要求设计配置的,各条生产线之间,已进行了能力平衡。来自第三节大量流水生产作业计划工作•二、针对需求波动,生产计划的三种策略•1.均衡策略•2.跟踪策略•3.混合策略•三、在制品定额法:是以制品占用量定额为主要依据,按逆工艺过程反顺序,顺次确定个车间投入和产出数量的计划方法。来自第四节准时生产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准时生产制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它的意思是“只要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一、丰田生产方式成功的三大支柱和一基础•(一)三大支柱•1.全面质量管理•2.准时生产制•3.全员预防维修制•(二)一基础是: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二、丰田生产方式的主导思想•1.消除一切浪费•2.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追求尽善尽美。•3.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来自第四节准时生产制和精益生产方式•三、拉式生产系统•(需求驱动,而计划驱动为推式)•四、同步化生产和一个流•(流水线每一个节拍就有一个产品下线)•五、灵活配置作业人员来自拉式系统的特点•根据市场预测,编制生产计划,并将计划发至个车间。但下发的计划不作为生产指令,只是供生产车间作生产准备的参考。•生产指令由掌握短期计划的生产调度部门编制下达,只发给装配部门(生产过程的最后环节)。•前面的车间只是在接到由后工序传递过来的看板后,严格按照看板规定的品种、数量和时间要求进行生产。来自第五节生产控制和现场管理•一、生产监控系统•(一)大量流水线生产对生产监控的要求•大量流水线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节奏性强,有一个生产环节出现故障过与其他环节失去平衡,就会给整个生产流程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整个生产系统限于瘫痪。所以加强对生产过程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对大量流水线生产十分重要。•生产监控的主要依据是生产作业计划。来自第五节生产控制和现场管理•一、生产监控系统•(二)生产监控系统的主要内容•1.建立现代化的生产监控信息系统。•2.建立强有力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3.编制生产作业准备计划。•4.建立完善的设备点检系统。•5.建立产品质量监控报警系统来自第五节生产控制和现场管理•二、现场管理•1.制定和贯彻作业标准•2.组织好现场服务•3.建立目视管理•4.建立安全文明的生产保证体系•5.消除无效劳动,不断改进生产。